《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用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是中國現存最早字典。
東漢許慎撰著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編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書之一。它首立部首排列法,以六書理論解釋字形、字義、字音及其互相關係的漢語字典,開創後世字典編排、查檢的先河﹔保存了上古豐富的文字資料﹔闡發了前人的六書說,並首先運用六書理論分析漢字的形體構造,因形說義,因聲求源,是人們認識、掌握上古語音、詞匯和讀通先秦兩漢古籍的重要工具書。此外,《說文解字》釋字時往往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解釋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總括而言,《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歷代不少學者都曾研究《說文解字》,當中尤以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
說文對於文字學貢獻,在於網羅當時許多的小篆、籀文、古文等古代文字,著眼於本形本義,保存當時的文字說解,不僅為第一部文字學钜著,事實上兩千多年來的文字學便是說文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