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1. 厉鼎煃:《热河契丹国书碑考》,《国学季刊》3卷4号,1932年12月。
  2. 罗福成:《辽宣懿皇后哀册释文》,《满洲学报》第2号,1933年7月。
  3. 王静如:《辽道宗及宣懿皇后契丹国字哀册初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本第4分,1933年12月。
  4. 厉鼎煃(署名天德):《热河辽碑二种考》,《大学杂志》第1卷第5期,1933年12月。
  5. 罗福成:《兴宗皇帝哀册文释文》,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四,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6. 罗福成:《兴宗仁懿皇后哀册文释文》,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四,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7. 罗福成:《道宗皇帝哀册文释文》,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四,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8. 罗福成:《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文释文》,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四,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9. 罗福成:《道宗皇帝及宣懿皇后哀册篆盖释文》,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四,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10. 罗福成:《道宗仁圣皇帝国书哀册考》,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四,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11. 罗福成:《道宗宣懿皇后国书哀册考》,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四,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12. 罗福成:《金国书鱼符跋》,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五,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13. 罗福成:《玉盏释文》,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五,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14. 罗福成:《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石刻》,金毓黻编《辽陵石刻集录》卷五,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15. 厉鼎煃:《契丹国书略说》,仁声印刷所,1934年5月。
  16. 王静如:《契丹国字再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12月。
  17. 辛兑铉:《契丹文哀册に就いて》,朝鲜京城青丘学会《青丘学丛》第28号,1937年5月。
  18. 山路广明:《契丹大字考》,《浮田和民博士还历纪念史学论文集》,1943年9月。
  19. 山路广明:《契丹語の研究》第1辑,油印本,1951年7月。
  20. 山路广明:《契丹語の研究》第2辑,油印本,1952年1月。
  21. 李文信:《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8册,1954年12月。
  22. 厉鼎煃:《义县出土契丹文墓志铭考释》,《考古学报》第8册,1954年12月。
  23. 爱宕松男:《契丹Kitai文字の解読について》,《东北大学文学部研究年报》第7号,1956年12月。
  24. 厉鼎煃:《试用古回鹘文比较研究契丹文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2期。
  25. 阎万章:《锦西西孤山出土契丹文墓志研究》,《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26. 厉鼎煃:《〈汉语拼音方案〉帮助了我考释契丹文字》,《语文知识》第72期,1958年4月。
  27. 丰田五郎:《契丹隸字考——女真文字の源流》,《东洋学报》46卷1号,1963年6月。
  28. 山路广明:《若干の契丹文字の解読》,《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纪要》第9号,1968年3月。
  29. 陈述:《跋吉林大安出土契丹文铜镜》,《文物》1973年第8期。
  30. 郑绍宗:《兴隆县梓木林子发现的契丹文墓志铭》,《考古》1973年第5期。
  31. 王静如:《兴隆出土金代契丹文墓志铭解》,《考古》1973年第5期。
  32. 契丹文字研究小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第4期。
  33. 刘凤翥、于宝麟:《契丹小字〈许王墓志〉考释》,《文物资料丛刊》第1期,1977年12月。
  34. 陈述:《契丹文字的历史概况》,《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
  35. 清格尔泰、陈乃雄、邢茀里、刘凤翥、于宝麟:《契丹小字解读新探》,《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
  36. 契丹文研究小组:《契丹小字研究方法简论》,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室,1979年10月。
  37. 苏赫:《〈耶律氏铭石〉初考》,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文物通讯》第8期,1979年。
  38. 沈汇:《论契丹小字的创制与解读——兼论达斡尔族的族源》,《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
  39. 刘凤翥:《解读契丹小字的两个方法》,《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
  40. 黄振华:《契丹文“”、“”考——契丹文字构造规律新探》,《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
  41. 刘凤翥、于宝林:《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考释》,《民族研究》1981年第2期。
  42. 即实:《契丹字源一斑》,《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3期。
  43. 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翁牛特旗文化馆:《内蒙古山嘴子“故耶律氏”墓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第5期,1981年12月。
  44. 苏赫:《〈故耶律氏铭石〉考释》,《文物资料丛刊》第5期,1981年12月。
  45. 刘凤翥、于宝林:《〈故耶律氏铭石〉跋尾》,《文物资料丛刊》第5期,1981年12月。
  46. 刘凤翥:《从契丹小字解读探达斡尔为东胡之裔》,《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
  47. 刘凤翥、翁善珍、郑瑞峰、金永田:《内蒙古喀喇沁旗出土契丹小字铜镜考释》,《考古》1982年第3期。
  48. 即实:《契丹小字字源举隅》,《民族语文》1982年第3期。
  49. 即实:《关于二字》,《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4期合刊。
  50. 阎万章:《契丹文辽道宗皇帝皇后哀册和〈故耶律氏铭石〉的撰写人初探》,《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51. 阎万章:《河北兴隆金墓出土契丹文墓志铭考释》,《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
  52. 沈汇:《契丹小字石刻撰人考》,《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6期。
  53. 即实:《契丹国号解》,《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2期。
  54. 刘凤翥:《契丹小字解读再探》,《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
  55. 即实:《解及其他》,《民族语文》1984年第2期。
  56. 刘凤翥:《辽代的语言和文字》(下),《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3期。
  57. 王弘力:《对〈契丹小字字源举隅〉的几点商榷》,《民族语文》1984年第3期。
  58. 刘凤翥:《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的解读》,《民族研究》1984年第5期。
  59. 髙路加:《契丹小字词语杂考》,《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5年第2期。
  60. 黄振华:《契丹文天干名称考》,《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
  61. 清格尔泰、刘凤翥、陈乃雄、于宝林、邢复礼:《契丹小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8月。
  62. 黄振华:《契丹文〈郎君行记〉新释》,《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5年8月。
  63. 刘凤翥:《契丹小字的解读及其它》,《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5年8月。
  64. 丰田五郎:《关于契丹小字“”的新解釈》,《京都产业大学国际语言科学研究所报》7卷第1号,1985年9月。
  65. 即实:《关于契丹小字的几个问题》,《民族语文》1986年第3期。
  66. 王弘力:《契丹小字墓志研究》,《民族语文》1986年第4期。
  67. 即实:《关于契丹数词音读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68. 即实:《契丹小字解读拾零》,《东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4期。
  69. 刘凤翥:《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
  70. 黄振华:《契丹文年月日数字名称考》,《民族古籍》1987年第3期。
  71. 王弘力:《契丹小字中之契丹》,《民族语文》1987年第5期。
  72. 刘凤翥:《契丹小字解读三探》,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7年。
  73. 即实:《清宫玉卮契丹文铭补释》,《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2期。
  74. 髙路加:《契丹小字复数符号探索》,《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75. 即实:《从 说起》,《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76. 高路加:《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77. 丰田五郎著、刘凤翥译:《关于契丹小字“”的新解释》,《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11集,1988年12月。
  78. 王弘力:《契丹小字宫殿解》,《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79. 阎万章:《关于契丹大字墓志纪年的考释问题》,《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
  80. 即实:《契丹小字解读拾零续》,《东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第3期。
  81. 宝玉柱:《契丹小字文献汉语借词释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增刊。
  82. 韩宝兴:《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考释》,《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83. 爱宕松男:《遼道宗宣懿皇后キタイ文哀冊撰者考》,《史窗》第48号,1991年3月。
  84. 丰田五郎:《契丹小字〈仁先墓誌〉の新釈》,未刊稿,1991年4月29日。
  85. 丰田五郎著、那顺乌日图译:《关于契丹小字的几点探索》,《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86. 高路加:《契丹字词拾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87. 丰田五郎:《契丹小字“北南府宰相”の探索》,未刊稿,1991年7月25日。
  88. 即实:《〈糺邻墓志〉释读述略》,《东北地方史研究》1991年第4期。
  89. 刘凤翥:《契丹大字“?”的读音》,《民族语文》1992年第1期。
  90. 阁万章:《北票出土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铭〉考释》,《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2期。
  91. 清格尔泰:《契丹小字中的动词附加成分》,《民族语文》1992年第2期。
  92. 西田龙雄著、沈力译:《〈关于契丹小字研究〉中的基本性问题》,《民族语文》1992年第2期。
  93. 吕振奎、袁海波:《辽宁阜新海棠山发现契丹小字造像碑》,《考古》1992年第8期。
  94. 丰田五郎著、沈力译:《关于契丹小字的方位和一些数词》,《中国民族史研究》第4辑,改革出版社,1992年11月。
  95. 阔万章:《契丹小字〈耶律宗教墓志铭〉考释》,《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第2期。
  96. 阮廷焯:《契丹小字铜镜新考》,《汉学研究》11卷1期,1993年6月。
  97. 贾敬颜:《关于契丹文〈许王墓志〉的若干问题》,《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3年12月。
  98. 刘凤翥:《契丹小字解读四探》,《第三十五届世界阿尔泰学会会议记录》,台北《联合报》国学文献馆,1993年。
  99. 周建奇:《“女真”与契丹小字“”》,《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100. 即实:《一个契丹原字的辨读》,《民族语文》1994年第5期。
  101. 丰田五郎:《契丹小字の四季の称呼について》,未刊稿,1994年10月31日。
  102. 吕振奎:《海棠山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补释》,《民族语文》1995年第4期。
  103. 朱志民:《内蒙古敖汉旗老虎沟金代博州防御使墓》,《考古》1995年第9期。
  104. 刘凤翥、周洪山、赵杰、朱志民:《契丹小字解读五探》,《汉学研究》13卷第2期,1995年12月。
  105. 即实:《哀册拾读》,《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06. 即实:《〈福留墓志〉臆解》,《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07. 即实:《〈戈也昆墓志〉释读》,《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08. 即实:《〈森讷墓志〉释读》,《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09. 即实:《〈铭石〉琐解》,《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0. 即实:《〈糺邻墓志〉释读》,《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1. 即实:《〈郎君行记〉补释》,《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2. 即实:《鱼符铭文改释》,《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3. 即实:《天干语义解》,《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4. 即实:《几个地支的音读问题》,《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5. 即实:《年号问题析议》,《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6. 即实:《解读总表》,《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7. 即实:《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后记》,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月。
  118. 丰田五郎:《契丹小字〈耶律宗教墓誌銘〉釈読補遺》,未刊稿,1996年5月。
  119. 阎万章:《关于契丹小字〈辽道宗皇帝哀册〉的考释问题》,《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2期。
  120. 清格尔泰:《契丹语数词及契丹小字拼读法》,《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21. 丰田五郎:《契丹小字对四季的称呼》,《民族语文》1998年第1期。
  122. 丰田五郎:《耶律宗教墓誌に見える契丹小字官名》,未刊稿,1998年6月。
  123. 丰田五郎:《契丹小字所保留下来的中古蒙古语之痕迹——永福·春秋·数词》,《日中联合文字文化研讨会发表论文集》,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所,1998年7月。
  124. 刘凤翥:《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125. 王未想:《契丹小字〈泽州刺史墓志〉残石考释》,《民族语文》1999年第2期。
  126. 陈乃雄、杨杰:《乌日根塔拉辽墓出土的契丹小字墓志铭考释》,《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127. 丰田五郎:《契丹大字の親族称呼について》,未刊稿,1999年10月。
  128. 卢迎红、周峰:《契丹小字〈耶律迪烈墓志铭〉考释》,《民族语文》2000年第1期。
  129. 石金民、于泽民:《契丹小字〈耶律奴墓志铭〉考释》,《民族语文》2001年第2期。
  130. 丰田五郎著、萧爱民译:《〈耶律仁先墓志〉所见的契丹小字官名》,《北方民族文化新论》,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4月。
  131. 赵志伟、包瑞军:《契丹小字〈耶律智先墓志铭〉考释》,《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
  132. 清格尔泰:《契丹小字釋読問题》,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133. 郑晓光:《契丹小字〈耶律永宁郎君墓志铭〉考释》,《民族语文》2002年第2期。
  134. 清格尔泰:《关于契丹小字“大契丹国”的释读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135. 刘凤翥:《契丹小字〈韩高十墓志〉考释》,《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
  136. 吴英喆:《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补释》,《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37. 唐彩兰、刘凤翥、康立君:《契丹小字〈韩敌烈墓志铭〉考释》,《民族语文》2002年第6期。
  138.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的语音构拟》,《立命馆文学》第577号,2002年12月。
  139. 刘凤翥:《解读契丹文字与深化辽史研究》,台北《史学彙刊》第18期,兰台出版社2003年4月。
  140.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辽金史札记》,《立命馆言语文化研究》15卷1号,2003年6月。
  141.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耶律迪烈墓志铭〉与〈故耶律氏铭石〉所载墓主人世系考》,《立命馆文学》第580号,2003年6月。
  142. 梁振晶:《阜新四家子辽墓发掘简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7月。
  143.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耶律仁先墓志铭〉与〈耶律智先墓志铭〉之比较研究》,《立命馆文学》第581号,2003年9月。
  144. 青格勒、刘凤翥:《契丹小字〈皇太叔祖哀册文〉考释》,《民族语文》2003年第5期。
  145.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的表意文字》,《立命馆言语文化研究》15卷2号,2003年10月。
  146. 杨杰:《乌日根塔拉辽墓出土的契丹小字墓志铭再考》,《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147. 刘凤翥、青格勒:《契丹小字〈宋魏国妃墓志铭〉和〈耶律弘用墓志铭〉考释》,《文史》2003年第4辑。
  148.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匣马葛考》,《立命馆文学》第582号,2004年1月。
  149. 吴英喆:《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50.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横帐考》,《立命馆文学》第584号,2004年3月。
  151. 刘凤翥、唐彩兰、高娃:《辽代萧乌卢本等三人的墓志铭考释》,《文史》2004年第2辑。
  152.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的“字源”与“字流”》,《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53.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语与蒙古语》,《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54.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语与女真语》,《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55.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语名词的格与数》,《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56.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语的动词后缀》,《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57.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语的序数词》,《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58.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的亲属称谓及相关名词》,《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59.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人的命名特征——兼论契丹语派生形容词的后缀》,《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60.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墓志综考》,《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5月。
  161.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辽代汉语无入声考》,《立命馆言语文化研究》16卷1号,2004年6月。
  162.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国舅帐考》,《辽金史与契丹、女真文》,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7月。
  163.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耶律氏、萧氏及其相关问题考》,《辽金史与契丹、女真文》,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7月。
  164.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高九大王世系考》,《辽金史与契丹、女真文》,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7月。
  165.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蒙古札记》,《辽金史与契丹、女真文》,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7月。
  166.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突厥札记》,《辽金史与契丹、女真文》,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7月。
  167. 吴英喆:《关于契丹小字中的“大金国”的“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68. 宝玉柱:《契丹小字183号、227号原字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69. 袁海波、刘凤翥:《契丹小字〈萧大山和永清公主墓志〉考释》,《文史》2005年第1辑。
  170. 刘凤翥、青格勒:《契丹小字〈萧特每·阔哥驸马第二夫人韩氏墓志铭〉考释——纪念金启棕先生逝世一周年》,金适、吉本道雅、乌拉熙春编《金启琮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5年4月。
  171. 刘凤翥、青格勒:《辽代〈韩德昌墓志铭〉和〈耶律(韩)高十墓志铭〉考释》,《国学研究》第1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72. 刘浦江、康鹏:《契丹名、字初释——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文史》2005年第3辑。
  173.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韩知古家族世系考——纪念金启孮先生逝世一周年》,《立命馆文学》第591号,2005年10月。
  174. 刘凤翥:《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考释》,《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年第1期。
  175. 宝玉柱:《契丹小字及其替换字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76.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遼朝皇族——金啟孮先生逝去二周年に寄せて》,《立命馆文学》第594号,2006年3月。
  177. 刘凤翥:《从契丹文字的解读谈辽代契丹语中的双国号——兼论“哈喇契丹”》,《东北史研究》2006年第2期。
  178. 刘凤翥、丛艳双、于志新、娜仁高娃:《契丹小字〈耶律慈特·兀里本墓志铭〉考释》,《燕京学报》新20期,2006年5月。
  179.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王禹浪:《契丹小字〈梁国王位志铭〉考》,《辽东史地》创刊号,2006年9月。
  180.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の社会組織——金啟孮先生逝去二周年に寄せて》,《立命馆文学》第596号,2006年11月。
  181.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文墓誌より見た遼史》,日本松香堂,2006年11月。
  182. 刘凤翥、唐彩兰、高娃、李建奎:《辽代〈耶律隆祐墓志铭〉和〈耶律贵墓志铭〉考释》,《文史》2006年第4辑。
  183. 刘浦江:《“糺邻王”与“阿保谨”——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二题》,《文史》2006年第4辑。
  184. 沈钟伟:《辽代北方汉语方言的语音特征》,《中国语文》2006年第6期。
  185. 吴英喆:《从带点与不带点的原字论说契丹语“性”语法范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86.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金代博州防御使墓志銘〉墓主非移剌斡里朵——兼论金朝初期无“女真国”之国号》,《满语研究》2007年第1期。
  187. 韩世明、吉本智慧子:《梁国王墓志铭文初释》,《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188. 刘凤翥、董新林:《契丹小字〈撒懒·室鲁太师墓志碑〉考释》,《考古》2007年第5期。
  189. 吴英喆:《契丹小字中的汉语入声韵尾的痕迹》,《汉字文化》2007年第3期。
  190. 吴英喆:《契丹小字中的“元音附加法”》,《民族语文》2007年第4期。
  191.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孛堇匀德实”与“空宁曷鲁”》,《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192. 吴英喆:《契丹语静词语法范畴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193. 盖之庸、齐晓光、刘凤翥:《契丹小字〈耶律副部署墓志铭〉考释》,《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第1期。
  194. 刘凤翥、梁振晶:《契丹小字〈萧奋勿腻·图古辞墓志铭〉考释》,《文史》2008年第1辑。
  195. 万雄飞、韩世明、刘凤翥:《契丹小字〈梁国王墓志铭〉考释》,《燕京学报》新25期,2008年11月。
  196. 刘凤翥:《契丹大字〈耶律习涅墓志铭〉再考释》,《国学研究》第2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197. 郭添刚、崔嵩、王义、刘凤翥:《契丹小字金代〈萧居士墓志铭〉考释》,《文史》2009年第1辑。
  198.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辽朝国号非“哈喇契丹(辽契丹)”考——兼拟契丹大字及契丹小字的音值》,《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日本松香堂,2009年2月。
  199.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梁国王位志铭〉新考——兼拟契丹小字的音值》,《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日本松香堂,2009年2月。
  200. 刘凤翥、唐彩兰、青格勒:《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
  201.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文〈惕隐司孟父房白隐太傅位志碑铭〉〈故显武将军上师居士拔里公墓志〉合考》,《立命馆文学》614号,2009年12月。
  202. 刘浦江:《关于契丹小字〈耶律糺里墓志铭〉的若干问题》,《北大史学》第1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20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法库县叶茂台23号辽墓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1期。
  204.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文〈控骨里太尉妻胡覩古娘子墓誌〉と〈大中央契丹フリジ国故廣陵郡王墓誌銘〉合考》,《立命馆文学》第617号,2010年6月。
  205. 刘凤翥:《契丹小字〈耶律宗教墓志铭〉考释》,《文史》2010年第4辑。
  206.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国舅夷離畢帳と耶律玦家族》,《立命馆文学》第621号,2011年3月。
  207. 吴英喆:《再论契丹文中之汉语人声韵尾的痕迹》,韩国檀国大学北方文化研究所《北方文化研究》第2卷第1号,2011年6月。
  208. 康鹏:《萧挞凛家族世系考》,《新亚洲论坛》第4辑,韩国首尔出版社,2011年8月。
  209. 刘浦江:《再论契丹人的父子连名制——以近年出土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为中心》,《清华元史》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
  210.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吉本道雅:《韓半島から眺めた契丹·女真》,日本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11年9月。
  211. 吴英喆:《契丹小字“迭剌部”考释》,《民族语文》2011年第5期c
  212. 陈晓伟:《再论契丹“五色纪年说”一以契丹小字爲中心》,《文史》2011年第4辑。
  213. 陈晓伟:《释〈辽史〉中的“大汉”一名一兼论契丹小字原字的音值问题》,《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214. 即实:《谜田耕耘——契丹小字解读续》,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