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𠀤音龍。【說文】禱旱玉,龍文,从玉从龍。會意,龍亦聲。
又【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𠀤音籠。【玉篇】玲瓏,玉聲。【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註】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其聲瓏玲也。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瓏玲,明見貌也。【揚子·太𤣥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註】瓏玲,金玉聲。
又【增韻】明貌。【左思·吳都賦】珊瑚幽茂而玲瓏。【抱朴子地眞卷】朱草蒙瓏,白玉嵯峨。
又【韻會】一曰風聲。 【集韻】亦作𪚝。
〔古文〕𤦯【集韻】資辛切,音津。玉名。
【廣韻】古孝切,音敎。杯珓,古者以玉爲之。【類篇】巫以占吉凶者。【演繁露】杯珓,用兩蚌㱿,或用竹根。
又或作敎。【荆楚歲時記】秋社擬敎於神。【註】敎,言敎,令也。
又或作筊。【石林燕語】高辛廟有竹桮筊,以一俯一仰爲聖筊。
【集韻】才甸切,音荐。玉名。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說文】蜃屬。【韻會】蓋今牡蠣之屬。【郭璞·江賦】珕珋璿瑰。【註】珕,音麗。蜃屬。
又【玉篇】佩刀飾。【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士珕琫而珕珌。
又【廣韻】力智切,音詈。義同。 【集韻】或作蛠。
【集韻】【韻會】𠀤姑黃切,音光。【玉篇】琯也。【集韻】玉名。
又人名。【後漢·馮魴傳】孫珖官至城門校尉。
【集韻】蕭前切,音先。石次玉也。
【集韻】之由切,音周。【玉篇】玉也。
【唐韻】拘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𠀤音拱。【說文】玉名也。【玉篇】大璧也。【集韻】或作㺬。通作拱。【老子·道德經】雖有拱璧。
又【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𠀤音恭。義同。【左傳·襄三十一年】竊其珙璧。徐邈讀。
又【集韻】【韻會】𠀤胡公切,音洪。玉也。同玒。
又【韻會】人名。唐有王珙。
【集韻】因蓮切,音煙。玉名。【山海經】傅山谷,水出焉,其中多珚玉。【註】珚,玉名。水經注作珉玉。一統志引經作琱玉。
【唐韻】【集韻】𠀤許救切,音齅。【說文】朽玉也。
又【集韻】吁玉切,音旭。義同。
【篇海】音羊。珜蠻,縣名。
【唐韻】况主切【集韻】【韻會】火羽切【正韻】虛呂切,𠀤音詡。【說文】玉名也。
又人名。【玉篇】吳志有薛綜,子珝。【韻會】晉藝術傳有卜珝。
考證:〔【玉篇】吳志有薛琮,字珝。〕 謹查吳志有薛綜無薛琮,綜子珝官至威南將軍,非琮字珝也。玉篇原文已誤。謹據吳志琮改綜,子改子。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玉篇】瓔珞,頸飾。
又【五音集韻】郞擊切,音靂。與礫同。小石曰礫。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廣韻】朽玉也。又姓。
又【集韻】琢玉工。【正字通】按諸家以王字點在中畫者,朽玉也,姓也,音粟。本註音義與前王註同。攺作珟,非。考姓譜有夙姓,無珟姓,諸家皆誤也。
【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𠀤音朱。【說文】蚌之隂精。春秋國語曰:珠以禦火災,是也。【通雅】古有辟塵珠,辟寒珠,夜光照乗,大者徑寸,或出於龍魚異物腹中,非獨出於蚌也。陸佃云: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𪔀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懷遠·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爲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爲滑珠,滑珠之次爲磊砢珠,磊砢珠之次爲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爲稅珠,稅珠之次爲蔥珠。見續博物志。【書·禹貢】淮夷𧓍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又【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𩶯𩶆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又地名。【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註】珠澤在越巂。【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又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又連珠,文家篇名。【傅𤣥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又【韻補】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字彙補】古琴字。【漢魯君𥓓】珡書自娛。
【唐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𠀤音銀。【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韻】古痕切,音根。【五音集韻】古恨切,音艮。義𠀤同。
又【正韻】苦恨切,音硍。玉有起跡曰珢。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𠀤音荀。【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玕琪焉。【註】珣玕琪,玉屬。【說文】玉名。【徐曰】醫無閭,幽州之鎭,在遼東。
又【玉篇】一曰器名。【說文徐註】玉器。
又【集韻】須閏切,音𡺲。玉名。
【玉篇】古文寶字。【八俊歌】天下珤金劉叔林。【後漢·光武紀】今若破敵,珍珣萬倍。餘詳宀部十七畫。
【唐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𠀤音餌。【說文】瑱也。【徐曰】瑱之狀,首直而末銳,以塞耳。【玉篇】珠在耳。【韻會】一名耳璫。【史記·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前漢·東方朔傳】迺下殿去簪珥。【註】珥,音餌。珠玉飾耳者也。
又【博雅】劒珥謂之鐔。【楚辭·九歌】撫長劎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註】珥,音餌。
又同咡。【淮南子·覽㝠訓·蠶咡絲而商弦絕註】咡,或作珥,弄絲于口也。
又插也。【左思詩】七葉珥漢貂。【通典】漢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又日旁氣也。【前漢·天文志】抱珥𧈫蜺。【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珥形點黑也。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對爲珥。
又【周禮·地官·山虞】致禽而珥焉。【註】珥者,取禽左耳以效功也。
又與衈同。【周禮·春官·肆師】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註】珥當爲餌。鄭曰:珥,當爲衈。祈衈者,釁禮之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忍止切,音耳。義同。
又【集韻】如蒸切,音仍。割牲以釁也。引周禮,珥于社稷。○按《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鄭註》珥當爲衈。今从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亮切,音向。【說文】玉名。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式亮切,音餉。義同。 【集韻】或作𤩬。
【唐韻】余昭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𠀤音遙。【說文】蜃甲也。【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山海經曰:激汝之水,其中多蜃珧。【郭璞·江賦】玉珧海月。【註】珧,音姚。亦蚌屬。【正字通】江珧形似蚌,殻中肉柱長寸許,似搔頭尖,謂之江珧柱。甲可飾物。【本草】一名玉珧,一名海月,又名馬頰,馬甲。廣州謂之角帶子。
又古者天子以爲刀飾。【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天子玉琫而珧珌。
又弓名。【爾雅·釋器】以蜃者謂之珧。【註】用金蚌玉飾弓兩頭,因取其類以爲名。珧,小蚌。【楚辭·天問】馮珧利決,封狶是射。【註】馮,挾也。珧,弓名也。
又玉名。【抱朴子窮達卷】珧華黎綠,連城之寶也。
【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𠀤音洽。【玉篇】玉蛤,一云蜃器。【集韻】蜃飾器。
又【五音集韻】烏甲切,音鴨。開閉門也。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行。【說文】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正韻】佩上珩下璜。【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釋文】珩佩,上玉也。
又通作衡。【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註】衡佩,玉之衡也。
又【張衡·東京賦】珩紞紘綎。【註】音行。杜預曰:珩維持冠者。
又人名。【陸機·辨亡論】奉使則趙咨沈珩。
又【韻補】叶寒剛切,音杭。【張衡·思𤣥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昭綵藻與琱琢兮,璜深遠而彌長。
【玉篇】古文圭字。註詳土部三畫。
【廣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正韻】昌中切,𠀤音充。【廣韻】珫耳,玉名也。通作充。【詩·衞風】充耳琇瑩。
【廣韻】辛律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𠀤音卹。【廣韻】珂屬。【集韻】珂謂之珬。【左思·吳都賦】致遠流離與珂珬。【註】劉達曰:老雕入海所化。 【類篇】或作㺷。
〔古文〕𤼬【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𠀤音頒。【書·堯典】班瑞于羣后。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註】謂布與。【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註】班,布也。【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註】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註】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註】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註】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易·屯卦】乗馬班如。【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註】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班氏。【註】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釋文】班,本亦作般。【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叶𤰞連切,音鞭。【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𤦦。【正韻】亦作頒朌。
考證:〔又姓。【風俗通】楚令尹闕班之後。〕 謹照廣韻所引風俗通,闕班改鬪班。
【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佩。【玉篇】玉珮也。本作佩。或从玉。【廣韻】玉之帶也。三禮圖,凡玉佩上有雙衡,衡長五寸,博一寸,下有雙璜,璜徑三寸,衝牙𧓍珠,以納其閒,上下爲衡,半璧爲璜,璜中橫以衝牙,以蒼珠爲瑀。互詳人部佩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