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集韻】才何切,音醝。【玉篇】同䖕。

【唐韻】【集韻】【韻會】𠀤房六切,音服。【說文】虎貌。 

【廣韻】古與伏通。【正韻】虙犧氏,以能馴虙犧牲也。

與宓通。【顏氏家訓】孔子弟子虙子賤爲單父宰,卽虙犧之後。俗字亦爲宓,今兗州永昌郡,舊單父地是也。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乃云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乃知虙與伏古來通,字誤以爲宓。【前漢·司馬相如傳】靑琴虙𡚱之徒。【師古註】虙與伏字同,字本作虙也。

〔古文〕𣦄【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𠀤音噓。空虛也。 

【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古文〕𣦄【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𠀤音噓。空虛也。 

【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𠀤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 【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集韻】虎古作虝。註見部首。

〔古文〕𠈌吳【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愚。【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度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安也。【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𣩵宮以安之。

誤也。【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備也。【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樂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趙岐註】霸者行善䘏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玉篇】有也,專也。 

【正韻】慮也,測也。

官名。【易·屯卦】卽鹿無虞。【註】謂虞官。【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疏】掌山

(澤者謂之虞) 又國名。【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又縣名。【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姓。【潛夫論】帝舜姓虞。【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註】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虞淵,地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韻會】元具切,音遇。【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與㕦同。【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通吾。吾丘壽王。【水經注】作虞丘壽王。【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 【直音】俗作虞。

考證:〔【揚雄·長楊賦】復三王之日。〕 謹照原文日改田。

【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𠀤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

【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號,𠀤俗字。號字从𧆞作。

【玉篇】音姣。虎聲。

〔古文〕𧇆【唐韻】其呂切【韻會】臼許切,𠀤音巨。【廣韻】同𧇽,飛𧇽,天上神獸,鹿頭龍身。《說文》云鐘鼓之柎也。【玉篇】鐘磐之𥞂,以猛獸爲飾也。【詩·大雅】虡業維樅。【傳】植者曰虡,橫者曰栒。【前漢·司馬相如傳】立萬石之虡。【師古註】立一百二十萬斤之虡,以懸鐘也。 或作簴。【爾雅·釋器】木謂之簴,所以挂鐘磬。

作𣝛。【後漢·輿服志】𣝛文畫輈。 【說文】本作𧇽。【玉篇】作𧆾。【集韻】亦作鐻、𨯼。

【唐韻】【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𠀤音𧭣。【說文】虎所攫畫明文也。

國名。【廣韻】周封虢仲于西虢,秦屬三川郡,唐武德中爲虢州。【左傳·隱元年】虢叔。【註】虢國,今滎陽縣。應劭曰:今虢亭是也。

【昭七年】齊侯次于虢。【註】虢,燕境。

姓。【左傳】晉大夫虢射。【高誘·戰國策註】虢卽古郭氏。 【六書正譌】俗作𧇧,非。𧇧字原从虎作。

【唐韻】【集韻】𠀤薄報切,音暴。【六書正譌】强侵也,虐也,猛也。【周禮·地官·胥師】司虣。【疏】司虣主在市虣亂。【地官·司市】以𠛬罰禁虣而去盜。【前漢·五行志】作威虣害。【鮑昭·蕪城賦】伏虣藏虎。 【集韻】通作暴。

【唐韻】五閑切【集韻】牛閑切,𠀤音訮。【說文】虎怒也。 

【集韻】胡犬切,音泫。義同。

【唐韻】【集韻】士限切【韻會】士版切,𠀤音棧。【玉篇】貓也,字亦作虦。【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韓愈詩】下言人吏稀,唯足彪與虥。 

【廣韻】昨閑切,音孱。士諫切,音輚。義𠀤同。

【篇海類編】與虥同。

【唐韻】去爲切【集韻】【韻會】驅爲切,𠀤音𡓰。【說文】氣損也。【徐曰】气闕,則其出舒遲,故字从亐。【廣韻】缺也。【史記·蔡澤傳】月滿則虧。【晉書·律歷志】月在外道,先交後會者,虧蝕西南角起。

與羲通。【六書正譌】伏羲,古作虙虧。

【唐韻】方閑切,音斒。虎文也。俗作𧈇。

人名。【晉書·江統傳】統子虨官尚書僕射。

普巾切,音砏。府巾切,音豳。義𠀤同。 【類篇】或作𧇥。

【唐韻】山責切,音摵。虎驚貌。 

【集韻】迄逆切,音謋。恐懼也。【說文】《易》履虎尾虩,虩,恐懼。 

【玉篇】蠅虎蟲。

【唐韻】【集韻】𠀤式竹切,音叔。【爾雅·釋獸】虪,黑虎。【左思·吳都賦】暴䖑虪。【張協·七命】拉䖑虪,挫解豸。 

【廣韻】余六切,音育。義同。 【類篇】或省作𧇐。

【集韻】匈于切,音吁。【類篇】虎吼也。

【字彙補】同虐。【漢·魯君碑】外撮强𧆝。

【篇海】力胡切,音蘆。飯器。【說文】缻也。【六書正譌】从凷虍聲。 

【字彙補】虎文也。 【唐韻】作𧆨。

【篇海】魚旣切,音毅。虎息也。 【正字通】䖊字之譌。

【唐韻】胡甲切,音狎。虎習搏也。【玉篇】今作狎。 

【字彙補】與柙同,見《金石韻府》。亦作𣘭。

【唐韻】魚迄切【集韻】魚乙切,𠀤音疙。【說文】虎貌。 

【集韻】魚旣切,音毅。義同。

【說文】虐本字。

【唐韻】同𧆣。

【集韻】同虐。【說文】虎足反爪人也。

【說文】虖本字。

【集韻】𧆦亦書作𧆫。詳𧆦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