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集韻】田黎切,音題。【說文】唐厗,石也。或又作𥔈。

【玉篇】古文銻字。註見金部七畫。

【篇海】直連切,音纏。市鄽也。俗作釐省,非。

【唐韻】始夜切【集韻】【韻會】式夜切,𠀤音舍。【廣韻】姓也。出《姓苑》。今台括有之。【韻會】後漢竇融傳,金城太守厙鈞。今羌中有姓厙,音舍。云:承鈞後。

〔古文〕垕𡦩【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𠋫上聲。【說文】山陵之厚也。【玉篇】不薄也,重也。【易廣】博厚配天地。

【戰國策】非能厚勝之也。【註】厚,猶大也。

【增韻】醲也。

【廣韻】姓也。出《姓苑》。又諡法,思慮不爽曰厚。

【唐韻】姊宜切【集韻】【韻會】津垂切,𠀤音觜。【說文】厜㕒,山顚也。【爾雅·釋山】崒者,厜㕒。【郭璞註】謂峰頭巉巖。

【集韻】或作崒。

【集韻】是爲切,音垂。義同。又𠪪。【集韻】是爲切,音垂。【說文】厜㕒,山巓。又津垂切,音觜。義同。

【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𠀤音錯。【說文】厲石也。从厂,昔聲。詩曰:他山之石,可以攻厝。【徐曰】今詩借作錯字。

【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註】晉灼曰:厝,古錯字。

【唐韻】【集韻】【正韻】𠀤倉故切,音措。【前漢·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註】厝,置也。【集韻】同措。

考證:〔【說文】厲石也。从厂,昔聲。詩曰,他山之石,可以攻厝。〕 謹照原文錯改爲厝。

【唐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𠀤肥去聲。【說文】隱也。【爾雅疏】幽隱也。【儀禮·特牲饋食】薦俎敦設于西北隅,几在南厞。【註】厞,隱也。不知神之所在,而攺饌爲幽闇,庶其饗之。

【玉篇】陋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非切,音肥。義同。

〔古文〕𠪥𨘡𠪰【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

【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韻會】推原也。【易·繫辭】原始要終。【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註】原,察也。又宥罪曰原。【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又通作源。【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又姓。【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註】原褚,二姓也。又州名。【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古文〕𨕟【正韻】初寺切。同廁。【說文】淸也。又閒也,雜也,次也。

【玉篇】魚袁切。泉水也。今作源。

【五音集韻】於琰切,音黶。蟹腹下也。

【玉篇】古文曆字。註見日部十二畫。

【說文】治也。【玉篇】理也。亦作秝。

〔古文〕氒〈氏下可〉𨈑𨈐𣅞【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玉篇】短也。【爾雅·釋言】其也。【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註】其也。

【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又姓。【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集韻】所嫁切,沙去聲。旁屋也。或作𢇗。【韻會】作廈。【監韻】从厂,誤。

(廈)【唐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𠀤音夏。【說文】屋也。【玉篇】今之門廡也。

【韻會】通作夏。【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今之門廡旁廣而𤰞。 

【集韻】大屋。【唐·太宗登三臺詩】所欣成大廈。

(廈)

考證:〔【玉篇】門之廡也。〕 謹照原文改今之門廡也。

【唐韻】都年切【集韻】多年切,𠀤音顚。【廣韻】顚塜。【集韻】塜也。本作𠫉,省作厧。【玉篇】亦作顚。

【篇海】居又切,音救。馬舍也。【字彙】俗廏字。【玉篇】作廐。

【唐韻】渠遴切,音僅。小屋。

【前漢·鄒陽傳】茅焦亦厪脫,死如毛氂耳。【註】師古曰:厪,少也。

【字彙】牛刀切,音敖。倉厫。【正字通】本作廒。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𠀤音軌。【爾雅·釋水】水醮曰厬。【註】謂水醮盡。【疏】凡水之盡,皆謂之厬。厬則竭涸之一名也。【韻會】一曰水厓枯土也。【禮·韻舊註】泉側出,誤。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𠀤饜入聲。【說文】笮也。从厂,𤞣聲。【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註】厭者,壓也。鎭壓𡨥難,使之銷靡也。

【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又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又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

【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廣韻】惡夢也。

【集韻】厭次,地名。

【集韻】或作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豔切,饜去聲。【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註】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註】厭,滿也。

【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又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註】厭是饜飫之義。

【唐韻】【集韻】於琰切。【正韻】於檢切,𠀤音掩。【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

【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註】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懕。【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飮。【秦風】厭厭良人。【註】安靜也。

【正韻】同𤞣。【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集韻】【正韻】𠀤乙甲切,音押。【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註】厭,猶臨也。謂𨻰於將旦之先也。

【正韻】通作壓。

【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唐韻】息移切【正韻】相咨切,𠀤音斯。同廝。【韻會】廝,通作厮。【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前漢·𨻰餘傳】有厮養卒。【註】厮,取薪者也。

【揚雄傳】蹂屍輿厮。【註】厮,破折也。音斯。

【西域傳】尚書厮留甚衆。【註】厮留,言其前後離厮,不相還及也。

(廝)【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𠀤音斯。【玉篇】使也,賤也。【唐韻】養也。【集韻】析薪養馬者。【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註】艾草爲防者曰厮。【揚子·方言】官婢,女厮,謂之娠。【註】女廝者,婦人給使,亦謂之娠。 

【韻會】亦作廝。【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張耳傳】厮養卒。 

【正韻】與釃通。【唐書·高儉傳】附故渠厮引旁出。

與撕通。【集韻】撕,亦作厮。 【玉篇】一作㒋。

【唐韻】苦咸切【集韻】丘咸切,𠀤恰平聲。山崖空穴閒貌。

【唐韻】【集韻】𠀤丘嚴切,音㪁。

【集韻】枯含切,音龕。義𠀤同。又盧甘切,音藍。【說文】厱諸,治玉石。又或作礷,省作礛。又魚檢切,音儼。厓岸危也。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例。【說文】旱石也。从厂,蠆省聲。【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詩·大雅】取厲取鍛。又磨也。【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說文】嚴也。【論語】聽其言也厲。

【廣韻】烈也,猛也。【禮·表記】不厲而威。

【玉篇】危也。【易·乾卦】厲无咎。

【爾雅·釋詁】厲,作也。【註】穀梁傳曰:始厲樂矣。【疏】興作也。【方言】厲,𠨐,爲也。甌越曰𠨐,吳曰厲。

【玉篇】虐也。【孟子】厲民以自養也。

【玉篇】上也。【詩·衞風】在彼淇厲。【韻會】岸危處曰厲。

【詩·衞風】深則厲。【註】以衣涉水,由帶以上曰厲。

【周禮·秋官·司厲註】犯政爲惡曰厲。

【爾雅·釋天】月在戌曰厲。

【韻會】醜惡也。【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

【史記·嚴安傳】民不夭厲。【註】厲,病也。

【前漢·儒林傳】以厲賢才焉。【註】師古曰:厲,勸勉之也。

【息夫躬傳】鷹隼橫厲。【註】師古曰:厲,疾飛也。

【正韻】厲鬼。【左傳·昭七年】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

【正韻】鞶厲,帶重也。【左傳·桓二年】鞶厲斿纓。又姓。【廣韻】漢有魏郡太守厲溫。

【集韻】【正韻】𠀤落蓋切,音賴。【前漢·地理志】厲鄕,故厲國也。【註】師古曰:厲,讀曰賴。

【史記·范雎傳】漆身爲厲。【註】厲,音賴。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爲病癩。

【韻會】力孽切【正韻】良薛切,𠀤音列。【韻會】嚴也。一曰囊垂飾。【詩·小雅】心之憂矣,如或結之。今兹之正,胡然厲矣。【左思·蜀都賦】巴姬彈絃,漢女擊節。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𩙂厲。【註】𩙂厲,歌聲淸越也。

考證:〔【易·乾卦】厲旡咎。〕 謹照原文旡改无。

【五音集韻】於琰切,音黶。蟹腹下也。

【廣韻】同源。

【篇海】章移切,音支。酒𠨬。

【玉篇】居六切,音菊。【說文】亦持也。从反丮。

【說文】籀文仄字。註見人部二畫。或作𠩩廁。

【字彙補】與廊宇之宇字同。

【集韻】女古作𠨰。註見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