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陀。【玉篇】駱駝也。一作馲駝。【前漢·西域傳】鄯善國多馲駝。【註】師古曰:脊上肉鞍,隆高若封上,俗呼封牛。或曰駝狀似馬,頭似羊,長項,垂耳,有蒼褐黃紫數色,性耐寒惡熱,夏至退毛至盡。人欲載,輒屈足受之。自燉煌往外國,流沙千餘里,無水,有伏流,駝遇其處,停不進,以足跑地,掘之,常得水。又靑海北,夏有𤍠風,傷行旅,風將至,駝先引頸鳴,以鼻口匿沙中,人見之,則以氊擁蔽口面,避其患,其臥腹不帖地,屈足,糞煙直上如狼煙。亦名橐駝。【古諺】少所見,多所怪,見橐駝,以爲馬腫背。

【唐制】驛置有明駝使,非邊塞軍機,不得擅發。俗本改明作鳴,非。

通作它。【揚雄·長楊賦】敺橐它。

背僂也。【柳宗元·郭橐駝種樹傳註】人背駝不能仰也。或作他。【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駘它。【註】它與駝同,言背僂也。

凡以畜負物曰駝。或作佗。【前漢·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別作駞。【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駞。

考證:〔【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馲駝。〕 謹照原文鄴善改鄯善。〔【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駝他。【註】他與駝同。〕 謹照原文哀駝他改哀駘它。註中他字𠀤改它。

【集韻】同駝。

【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𠀤音四。【玉篇】四馬一乗也。【詩·鄘風】良馬五之疏王肅云: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則五轡,夏后氏駕兩,謂之麗。殷益一騑,謂之驂。周又益一騑,謂之駟。駟者,一乗四馬,兩服兩驂是也。董氏曰:馬在車中爲服,在車外爲驂。 

【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駟乗。 

【前漢·郊祀志】秦祀四畤,每畤用木寓龍一駟,木寓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註】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龍形於木也。師古曰:一駟亦四龍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註】房四星,謂之天駟。

地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駟望縣。【又】樂浪郡駟望縣又姓。【左傳·定十年】郈工師駟赤。

【前漢·文帝紀】齊王舅父駟鈞。

借作四。【禮·樂記】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註】駟當爲四。每奏四伐,一擊一刺爲一伐。 

【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七切,音悉。義同。

考證:〔【小雅】載驂載駟。【註】王肅云云。〕 謹照所引王肅云云見鄘風干旄疏非小雅註。今照原書將小雅載驂載駟註七字,改爲鄘風良馬五之疏。

【字彙補】同駵。

【廣韻】莫霸切【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𠀤音禡。【玉篇】詈也。 

【廣韻】莫下切【集韻】母下切,𠀤音馬。義同。【正字通】按六書本作傌,通作𦋻,俗作罵。駡載馬部,罵別載网部,此字彙編次之誤,今仍之。

【正字通】俗騈字。

【廣韻】【集韻】【韻會】𠀤徒刀切,音陶。【玉篇】馬四歲也。 

【正韻】馬三歲。【周禮·夏官·廋人】敎駣攻駒。【註】三歲爲駣,敎駣,始乗習之也。【音義】徐音肇,劉音道,李讀湯堯反,沈讀徒刀反。 

【集韻】駣𩥴,馬屬。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𠀤音趙。

【廣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桃上聲。

【集韻】大到切,音導。義𠀤同。

【廣韻】【集韻】𠀤陟利切,音致。【玉篇】𩧅駤,馬躊蹰不前也。【博雅】𩧅駤,止也。

馬高大。 

【淮南子·修務訓】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謂之駤。【註】忿戾不通達也。

【唐韻】如融切【集韻】【韻會】而融切【正韻】而中切,𠀤音戎。【玉篇】馬八尺也,雄也。【爾雅·釋畜】絕有力駥。 

【廣韻】息弓切,音嵩。細毛。

【正字通】俗騰字。

【唐韻】【集韻】𠀤徒弄切,音洞。【玉篇】馬疾走。【說文】馳馬洞去也。

動也。【易·乾鑿度】駈駧元化。

【玉篇】相倫切,音荀。𩣺駨,馬走貌。

音旬。義同。 

【集韻】翾縣切,音絢。馬靑驪謂之駨。或作駽。

【廣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𠀤音詮。【玉篇】白馬黑脣。 

【集韻】從緣切,音全。義同。亦作騡。

【唐韻】所臻切【集韻】【韻會】【正韻】疏臻切,𠀤音莘。馬衆貌。【詩·小雅】駪駪征夫。【傳】衆多貌。一作甡𨐔。

或作侁。【楚辭·招魂】往來侁侁些。【註】侁侁,往來聲也。五臣云:衆貌。

【廣韻】古螢切【集韻】涓螢切,𠀤音扃。【玉篇】馬肥壯盛貌。

與駉同。

【廣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𠀤音耳。【廣韻】騄駬,周穆王馬名。

【唐韻】侯楷切【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𠀤音蟹。【玉篇】驚起也。【公羊傳·哀六年】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註】以變化爲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集韻】與駴同。【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釋文】駴本亦作駭。【王粲·英雄記】整兵駭鼓。

散也。【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協風旁駭,天晷仰澄。【註】言和風遠馳四方也。

水名。【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一曰徒駭。【疏】禹疏九河以徒衆起,故云徒駭。

人名。【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叶許己切,音喜。【吳子·治兵篇】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閑其進止。【韓愈·鄆州谿堂詩】淺有蒲蓮,深有葭葦。公以燕賔,其鼓駭駭。

叶于支切,音怡。【韓愈·瀧吏詩】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爲。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按古音駭讀作矣,轉怡聲。

叶喜語切,音許。【陸機·凌霄賦】因扶桑而東顧兮,天傾光之可駭。惑坤輿之茫茫兮,心蒙蔽而無緒。【註】緒,上聲。

叶許計切,音戲。【蘇轍·黃樓賦】舞魚龍於隍壑,閱帆檣於睥睨。方飄風之迅發,震鼙鼓之驚駭。

考證:〔【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不承。〕 謹照原文不承改丕承。

【唐韻】【集韻】【韻會】北角切,𠀤音剝。【山海經】中曲山有獸,如馬而身黑,二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駮,食虎豹,可以禦兵。【正字通】此獸之別一種,非馬族也。【詩·秦風】隰有六駮。【傳】駮如馬。【疏】陸機云:駮馬,梓楡也。其樹皮靑白駮犖,遙視似駮馬,故謂之駮馬。下章云:山有苞棣,隰有樹檖,皆山隰之木相配,不宜云獸。

國名。四裔駮馬地近北海,唐永𡽪中,遣使朝賀。

秦叔寶有乗馬名忽雷駮。

朝廷章奏不合事理,別議改正曰駮。【前漢·𠛬法志】文書盈於几閣,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國承用者駮。【註】不曉其指,用意不同也。【王球貽謀錄】給事中掌封駮司,不可一日無。淳化四年,太宗推考,廢職始於唐末,乃命魏庠柴成務,同知給事中。未幾,隷銀臺通進司,爲封駮司。眞宗咸平四年,吏部侍郞知封駮事,陳恕乞鑄印,命取門下印用之,因改名爲門下封駮司。 

【正字通】論列是非,亦謂之駮。如柳宗元駮復讎議,夏侯銛駮安定公主合葬議,是也。○按駮與駁同,《九經字樣》泥《說文》,分駁、駮爲二者,非。

考證:〔【詩·秦風】隰有六駮。【傳】駮〈如下馬〉。〕 謹照〈如下馬〉乃如馬二字之譌。謹照原文駮〈如下馬〉改爲駮如馬。

【五音集韻】章俱切,音誅。馬口黑。

【廣韻】【集韻】於巾切【韻會】【正韻】伊眞切,𠀤音因。【玉篇】泥驄馬也。【爾雅·釋畜】隂白雜毛駰。【疏】隂,淺黑色。毛淺黑而白兼雜毛者,今名泥驄。【詩·小雅】我馬維駰。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玉篇】白馬黑鬣。【詩·小雅】嘽嘽駱馬。【禮·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

國名。【史記·南越王佗傳】佗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註】漢書音義曰:駱,越也。索隱曰:姚氏按廣州記云:交阯有駱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爲駱侯,諸縣自名爲駱將,後蜀王予將兵討駱侯,自稱爲安陽王。尉佗攻破安陽王,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眞二郡,卽甌駱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定襄郡駱縣。

姓,駱統,見【吳志】。

與落通。【史記·天官書】大荒駱歲,隂在巳。

【歷書】作大荒落。 

【字彙補】魯故切,與輅同。【史記·秦本紀】非子爲周大駱是也。 

【字彙補】居詐切,音駕。【轉注古音】古駕輅皆同駱字,駱主車駕,故字可互用,猶甸之與椉也。 【玉篇】又作𩦼。

【正字通】徒亶切,音但。散馬卽誕馬,亦曰但馬,或作䩥馬。詳人部但字註。

【廣韻】侯楷切【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𠀤音駭。【玉篇】雷擊鼓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車徒皆譟。 

【莊子·外物篇】聖人之所以駴天下。【音義】駴,戸楷反,謂攺百姓之視聽也。

震擊也。【張衡·西京賦】爎京薪,駴雷鼓。【註】積高爲。雷鼓,八面鼓也。互見前駭字註。 

【集韻】居拜切,音戒。上不問下。

考證:〔【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車徒皆喿。〕 謹照原文喿改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劉。【玉篇】赤馬黑鬣。【詩·秦風】騏駵是中。【禮·月令】孟夏駕赤駵,季夏駕黃駵。 

【前漢·地理志】華駵綠耳之乗。【註】師古曰:華駵言其色如華之赤,綠耳,耳綠色。

【廣韻】渠玉切【集韻】衢錄切,𠀤音局。【廣韻】馬立不定。

【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𠀤音竦。【廣韻】馬搖銜走也。【公羊傳·定八年】陽越下取策,臨南駷馬而由乎孟氏。【註】捶馬銜走。【釋文】駷本又作𢳯。字書無此字,相承用之。一說駷與騁字異義同。 

【廣韻】【集韻】𠀤蘇后切,音叟。義同。

【廣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𠀤音侵。【玉篇】駸駸,馬行疾貌。【詩·小雅】載驟駸駸。【註】驟貌。 

【廣韻】楚簪切【集韻】初簪切,𠀤音參。

【集韻】楚錦切,音慘。義𠀤同。 本作𩤿。【篇海】作𩤨,非。

【唐韻】【集韻】【韻會】𠀤莫江切,音厖。【玉篇】馬黑白毛也。【爾雅·釋畜】面顙皆白惟駹。【前漢·匈奴傳】圍高帝於白登,漢兵不得相救。匈奴騎,其西方盡白,東方盡駹,北方盡驪,南方盡騂。【註】駹,靑馬也。 

【周禮·秋官·犬人】用駹可也。【註】駹謂不純色也。【疏】謂雜色牲。

國名。【史記·西南夷傳】冉駹最大。【註】應劭讀龎。

水名。【華陽國志】汶江道,濊水駹水出焉。

【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𠀤音郞。【玉篇】馬尾白。 

【集韻】呂張切,音良。【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鬣,名曰吉駺。

【唐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𠀤音翰。【玉篇】馬突也。【韓非子·五蠹篇】古今異俗,新故異備,如欲以寬政治急世之民,猶無轡策御駻馬,此不智之患也。 

【集韻】一曰馬高六尺也。 通作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