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廣韻】【集韻】【正韻】𠀤七入切,音緝。和也,辯也。
又人名。唐諿,見【唐書·宰相表】。
又【字彙】私呂切,音醑。謀也。【揚子·太𤣥經】戾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註】謀也。【釋文】才智之稱也。 【㴑原】本作咠。
考證:〔【揚子·太𤣥經】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諿。〕 謹按此戾首之次七也,戾字不可省,今照原文次七上增戾字。
〔古文〕𧦥𠰔【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𠀤音牟。【說文】慮難曰謀。【爾雅·釋言】心也。【註】謀慮以心。【廣雅】議也。【玉篇】計也。【字彙】咨難慮患曰謀。【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書·洪範】聰作謀。【傳】度也。【詩·小雅】周爰咨謀。【傳】咨事之難易爲謀。【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疏】計謀也。
又【襄四年】咨難爲謀。【註】問患難也。【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晉書·𠛬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又謀面。【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又謀主。【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又菜名。【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李時珍曰:番言也。
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神農之樂曰《下謀》。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諸謀克,从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又姓。【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又通作規。詳規字註。
又叶謨悲切,音眉。【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又叶莫徒切,音模。【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註】膴音呼。
又叶况于切,音吁。【焦氏·易林】𢤥公淺愚,不受深謀。
又叶滿補切,音母。【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又叶莫故切,音暮。【傅鶉觚·馬皇后贊】作后作母,帝諮厥謀。國賴內訓,家應顯祚。
考證:〔【左傳·宣十三年】貪必謀人。〕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四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謁舍。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𠀤乙列切,音䋵。亦白也。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與䨠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𠛬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𧬴。
考證:〔禮樂記,聖明者述作之謂也。〕 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登切,音騰。【說文】迻書也。【徐曰】謂移寫之也。【玉篇】傳也。【正韻】移書傳鈔也。【元史·選舉志】謄錄試卷,每行移文字,皆用朱書。
又人名。崇謄,見【宋史·宗室表】。 本从舟。俗从月,誤。
【集韻】【韻會】𠀤楚絞切,音炒。弄言。一曰聲也。
又【字彙】相擾也。
又【馬融·廣成頌】輕謅趬悍,廋疏㟺領。【註】謅,輕捷也。【集韻】或作訬。
又【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𠀤音搊。【類篇】謅䜉,隂私小言也。
又【集韻】甾尤切,音鄒。小言私授謂之謅。 【字彙補】譌作䛝、𧧠,非。
【集韻】【類篇】𠀤式戰切,音扇。以言惑人也。
【廣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𠀤音蹇。與𧬯同。【廣雅】吃也。【註】口吃,難於言也。【玉篇】難也。【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註】謇,難也。
又【廣韻】正言也。【韻會】直言貌。【後漢·魯丕傳】廣納謇謇,以開四聰。
又【正韻】謇諤,忠也。【魏志·高堂隆傳】謇諤足以勵物。
又姓。見【字彙】。
又【韻會】通作蹇。【晉書·王豹傳】王臣謇謇。【易·蹇卦】本作蹇蹇。
又【楚辭·九歌】蹇將憺兮壽宮。【王逸註】蹇,詞也。
又【集韻】【韻會】𠀤紀偃切,犍上聲。引揚子《方言》:吃也。互詳後𧬯字註。
【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𠀤音雹。【說文】大呼自勉也。【廣韻】嗃謈,大呼也。【集韻】或作𧭤。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類篇】聲也。
又【廣韻】【集韻】𠀤匹角切,音璞。亦大聲自勉也。
又【集韻】【類篇】𠀤簿皓切,袍上聲。白冤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褒切,音袍。【金壷字考】呼謈,痛冤聲。【前漢·東方朔傳】郭舍人榜不勝痛,呼謈。【註】服虔音暴。師古步高切。自冤痛之聲也。今人痛甚,則稱阿謈。 【說文】本作𧬉。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𠀤音愧。與媿、愧𠀤同。慙恥也。
又【集韻】【類篇】𠀤古委切,音詭。與詭同,責也。一曰詐也。
又【集韻】【類篇】𠀤虎猥切,音悔。哼謉,謔言也。
又【廣韻】都罪切,音䇏。謉諢,謔言。出《聲譜》。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謙也。 【字彙補】亦書作𧫏。
【正字通】俗詤字。
【廣韻】虎伯切【集韻】【韻會】【正韻】霍虢切,𠀤音砉。【類篇】謋然,速也。【莊子·養生主】動力甚微,謋然已解。【玉篇】亦作諕。
又【集韻】【類篇】𠀤迄逆切,音𧈅。【莊子】謋然,徐邈讀。
又【字彙補】同德切,音特。【莊子】謋然,林希逸讀。
【玉篇】同歌。【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劒而謌。【前漢·五行志】發於謌謠。【荀子·議兵篇】近者謌謳而樂之。
【唐韻】余傾切【集韻】維傾切,𠀤音營。【說文】小聲也。引《詩》:謍謍靑蠅。今《小雅》本作營。
又【玉篇】往來貌。
又人名。與謍,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虎橫切【集韻】呼橫切,𠀤音䎕。
又【正韻】于平切,音榮。義𠀤同。
又【廣韻】【集韻】𠀤烏宏切,音泓。【類篇】謍𧭈,小聲。【馬融·長笛賦】錚鐄謍嗃。【註】字林曰:謍,小聲也。
又【集韻】呼宏切,音轟。大聲也。【班固·西都賦】櫂女謳,鼓吹震。聲激越,謍厲天。【集韻】或作巆。
又於莖切,音罌。怒也。與𧮆同。
【唐韻】莫計切【集韻】【正韻】彌計切,𠀤迷去聲。【說文】隱語也。【演繁露】古無謎字。若其意制,卽伍舉、東方朔謂之隱者是也。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文心雕龍】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隱化爲謎語。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類篇】言惑也。或作詸。
【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了切,音篠。與𧩮同。【禮·學記】足以謏聞。
又【廣韻】誘爲善也。
又【正字通】稗官小史曰謏說。
又人名。【晉書·儒林傳】韋謏,京兆人。
又【玉篇】蘇口切【集韻】蘇后切,𠀤音叟。義同。
又【廣韻】蘇奏切【韻會】【正韻】先奏切,𠀤叟去聲。諵謏,怒言也。
又【廣韻】【集韻】𠀤所六切,音縮。【禮·學記】足以謏聞。徐邈讀。
【唐韻】彌必切【集韻】【韻會】【正韻】覓輺切,𠀤音蜜。【說文】靜語也。一曰無聲也。【爾雅·釋詁】靜也。【廣韻】愼也,安也。【班固·漢武帝內傳】內外寂謐。【魏志·東夷傳】海表謐然。【宋書·樂志】謝莊《明堂歌》云:地紐謐,乾樞回。
【唐韻】胡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禮切,𠀤奚上聲。【說文】恥也。【玉篇】謑詬,恥辱也。【集韻】小人怒也。【荀子·非十二子篇】無廉恥而忍謑訽,謂詈辱也。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武翼郞不謑。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弦雞切,音奚。【類篇】謑髁,不正貌。【莊子·天下篇】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
又【廣韻】呼訝切【集韻】【韻會】虛訝切,𠀤音罅。怒言也。
又【集韻】下解切,音邂。怒聲也。或作𠿇。 【說文】或作䜁。【類篇】書作𧫟。【字彙補】譌作𧨞,非。
考證:〔【荀子·非十二子篇】無廉恥而任謑訽,謂詈辱也。〕 謹照原文任改忍。
【集韻】【類篇】𠀤千羊切,音瑲。語輕也。
【唐韻】昌眞切【集韻】稱人切,𠀤音瞋。【說文】恚也。【廣雅】怒也。【廣韻】與嗔、瞋同。【集韻】或作㥲。
又【集韻】【類篇】𠀤之刃切,音震。笑也。【說文】賈侍中說。
【唐韻】虛約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却切,𠀤餉入聲。【說文】戲也。【爾雅·釋詁郭註】謂調戲也。【詩·邶風】謔浪笑敖。
又【衞風】善戲謔兮,不爲虐兮。【後漢·隂皇后紀】不喜笑謔。
又【爾雅·釋訓】謔謔、嗃嗃,崇讒慝也。【疏】皆盛烈貌。【玉篇】喜樂也。【詩·大雅】天之方虐,無然謔謔。【傳】謔謔然喜樂。
又驛名。【柳宗元·詩註】善謔驛,在襄州之南,卽淳于髠放鴿之所。 【說文】本作𧫪。
【唐韻】【集韻】【韻會】𠀤與啼同。【揚子·方言】詀謕。詳詀字註。【前漢·嚴助傳】孤子謕號。【師古註】謕古啼字。
又與諦同。詳諦字註。
又【廣韻】土雞切【集韻】天黎切,𠀤音梯。語相誘也。
又【玉篇】【廣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𠀤音斯。數諫也,諒也。
【唐韻】【集韻】【韻會】𠀤所六切,音縮。【爾雅·釋言】起也。【禮·祭統】尸謖君與卿四人餕。【列子·黃帝篇】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
又謖然,翕斂貌。【後漢·蔡邕傳】公子謖然斂袂而興。
又【字彙補】謖謖,峻挺貌。【世說新語】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浪切,牓去聲。【說文】毀也。【廣雅】惡也。【玉篇】誹也,對也。人道其惡也。【增韻】訕也。【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史記·孝文紀】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戰國策】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又【集韻】【韻會】𠀤逋旁切,牓平聲。義同。 【正字通】本作𧩂。字彙从俗作謗,非。
【廣韻】直尼切【集韻】𨻰尼切,𠀤音墀。【說文】語諄謘也。【荀子·樂論篇】衆積謘謘乎。
又人名。希謘,見【宋史·宗室表】。
又【唐韻】直离切【正韻】𨻰知切,𠀤音馳。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利切,墀去聲。
又【正韻】直意切,持去聲。義𠀤同。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啍謘,語不正也。
考證:〔【說文】語諄諄也。〕 謹照原文改語諄謘也。
〔古文〕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兼切,歉平聲。【說文】敬也。【玉篇】讓也。【增韻】致恭也。不自滿也。又卦名。【易·謙卦】謙亨,君子有終。【釋文】𤰞退爲義,屈己下物也。【朱子·本義】有而不居之義。【史記·樂書】君子以謙退爲禮。
又姓。見【字彙】。
又【集韻】或作嗛。【前漢·藝文志】易之嗛嗛。【師古註】與謙同。
又【司馬相如·封禪書】陛下嗛讓而弗發也。【史記】作謙讓。
又【正韻】胡兼切。與嫌同。【荀子·仲尼篇】信而不處謙。【註】言得信於上,不處嫌疑,使人疑其作威福也。
又【集韻】【正韻】𠀤苦簟切,歉上聲。安靜貌。【禮·大學】此之謂自謙。【註】謙讀爲慊。慊之言厭也。【朱傳】謙,快也,足也。【韻會】謙與慊通。
又【字彙】苦劫切,音怯。大學義同。朱子讀。 【六書統】一作𧫨。
【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音益。【說文】笑貌。
又【集韻】馨激切,音鬩。笑聲。或作赥。 【正字通】俗用爲誄行之諡,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項切,音港。【說文】和解也。【徐曰】古人言講解猶和解也。【戰國策】今君禁之,而秦未與魏講也。
又【廣雅】論也。【廣韻】告也。【禮·禮運】講信修睦。【疏】談說也。【又】講於仁。【疏】猶明也。
又【玉篇】習也。【增韻】究也。【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左傳·隱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𨻶以講事也。【周禮·夏官·校人】冬獻馬講馭夫。【註】講猶𥳑習。
又【廣韻】謀也。【左傳·襄五年】詩曰:講事不令,集人來定。【杜註】逸詩也。言謀事不善,當聚致賢人以定之。
又官名。【唐書·百官志】國子監有直講四人,以經術講授。
又【舊唐書·職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講學士。
又山名。【山海經】泰室之山北三十里曰講山。
又與顜通。【前漢·曹參傳】蕭何爲法,講若畫一。【史記】作顜。
又【字彙補】居𠋫切,音媾。和也。【史記·甘茂傳】樗里子與魏講罷兵。【註】講,讀曰媾。 【說文】本作𧪸。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𠀤元去聲。【說文】徐語也。引《孟子》故謜謜而來。今本作源。
又【玉篇】魚園切【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𠀤音元。義同。
又【廣雅】度也。
又人名。【唐書】邕王李謜。
又【遼史·世祖紀】高麗王世于王謜來朝。
又【廣韻】此緣切【集韻】逡緣切,𠀤音銓。言語和悅也。
【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𠀤音榭。【說文】辭去也。【廣雅】去也。【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註】謝,去也。
又【正韻】絕也。【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又【類篇】告也。【前漢·𨻰餘傳】厮養卒謝其舍。【晉灼註】以辭相告曰謝。
又【韻會】拜賜曰謝。【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禮·檀弓】從而謝焉。【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又【韻會】聽也。【正韻】致仕曰謝。【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註】謝,猶聽也。𨻰皓曰:君不許其致事也。如辭謝、代謝,皆却而退去之義。
又鳥名。【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又菜名。【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又島名。【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又蠻名。【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又國名。【詩·大雅】于邑于謝。【毛傳】謝,周之南國也。【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又姓。【廣韻】出𨻰留、會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又複姓。【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𤰞庳,無觀臺榭。【註】本亦作謝。【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註】與謝同。
又或作繹。亦作射。【爾雅·釋魚】龜仰者謝。【疏】謂行時頭仰。《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釋文】射音亦。【周禮】作繹。【爾雅】作謝。
又叶祥豫切,徐去聲。【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氣離坐,㥏墨而謝。
又叶徂賀切,音坐。【韓愈·送窮文】𠂹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坐。 【說文】本作𧬄。
考證:〔【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疏】謝,猶聽也。〕 謹照原文致仕改致事。疏改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