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𠀤音礙。【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長者多更歷。 

【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

養也。【詩·小雅】保艾爾後。

止也。【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

報也。【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史記·歷書】橫艾淹茂。【索隱】橫艾,壬也。

山名。【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亭名。【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

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穀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註】艾,穫也。

與乂通,治也。【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 

【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註】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經文字】从义,訛。【集韻】或作㘷。㘷字原从𡉌,作艸下𡉌。

考證:〔【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 謹按原文艾下無人字,謹改人字爲又字,作更端之詞屬下爲義。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安咸陽閒,得陂艿數百頃。【正字通】芿、艿同。

《唐韻》分爲兩字,艿平聲,芿去聲。《集韻》二字雖通,然平聲則以艿爲主,去聲則以艿爲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从《唐韻》。

【集韻】【篇海】𠀤同䒒。

【玉篇】同𦫶。

【唐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𠀤音篷。【說文】草盛也。【詩·鄘風】芃芃其麥。【傳】麥芃芃然方盛長。 

【詩·小雅】有芃者狐,率彼幽草。【傳】芃小,獸貌。【註】芃,尾長貌。

草名。【山海經】成侯之山,其草多芃。 

【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𠀤音馮。義同。 

【唐韻古音】讀凡,引《說文》云芃,从艸凡聲。

考證:〔【詩·衞風】芃芃其麥。〕 謹照原書衞風改鄘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官切,音丸。【說文】芄蘭,莞也。【詩·衞風】芄蘭之支。【爾雅·釋草】萑,芄蘭。詳萑字註。

【唐韻】與職切,音弋。【爾雅·釋草】長楚,銚芅。【註】今羊桃也。【廣韻】或曰鬼桃,葉似桃而花白。【詩疏】銚芅之性,始生正直,及其長大,則其枝猗儺而柔順,不妄尋蔓草木。

【唐韻】楚佳切【集韻】初加切,𠀤音釵。【博雅】鬼芆,草名。芆原从义作。

【唐韻】武延切【集韻】彌延切,𠀤音綿。【說文】相當也。今人賭物相折謂之芇。 

【廣韻】彌殄切,音眄。義同。【篇海】作芇。芇字作丷下帀。

【集韻】居寒切,音干。𦳋干,草名。 

【廣韻】古旱切,音𦼮。一曰薏苡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倉先切,音千。【說文】芊芊,草盛貌。【博雅】茂也。【謝朓詩】遠樹曖芊芊。

碧貌。【潘岳·藉田賦】碧色肅其芊芊。

天芊,草名。【酉陽雜俎】天芊生終南山中,葉如荷而厚。

地名。【南史·周文育傳】文育由閒道,信宿達芊韶。

芊尹,複姓。【通志·氏族略】楚有大夫芊尹,申無宇之後。 

【廣韻】倉甸切,音蒨。芊萰,草木相雜貌。 

【集韻】與茜同。詳茜字註。

【唐韻】【韻會】王遇切【集韻】王矩切【正韻】羊茹切,𠀤音羽。【說文】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也。【續博物志】芋以十二子爲衞,應月之數也。【史記·項羽本紀】士卒食芋菽。【索隱註】芋,蹲鴟也。 

【儀禮·士喪禮註】齊人或名全菹爲芋。 

【廣韻】雲俱切,音于。草盛貌。 

【集韻】【韻會】匈于切【正韻】休居切,𠀤音吁。【揚子·方言】大也。【詩·小雅】君子攸芋。【註】香于反。又火吳反。或作吁。又陳有芋尹,見【左傳】蓋以鳥名官。

考證:〔【儀禮註】齊人或名金菹爲芋。〕 謹照原文金菹改全菹。

【直音】同芋。

【唐韻】市若切【韻會】【正韻】職略切,𠀤音勺。【詩·鄭風】贈之以芍藥。【古今註】芍藥一名可離,故將離而後贈之。【本草釋名】芍藥,猶綽約也,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爲名。 

【正韻】如灼切,音若。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𠀤胡了切,音皛。【爾雅·釋草】芍,鳧茈。【註】生下田,苗似龍鬚而細,根似指頭,黑色,可食。 

【唐韻】【正韻】七雀切【韻會】七約切,𠀤音鵲。【後漢·王景傳】廬江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註】陂,在今壽州安豐縣東。 

【廣韻】都歷切【正韻】丁歷切,𠀤音的。蓮中子也。通的。

考證:〔【詩·衞風】贈之以芍藥。〕 謹照原書衞風改鄭風。

【唐韻】去宮切【集韻】丘弓切【正韻】丘中切,𠀤音穹。芎藭,香草。【揚雄·甘泉賦】發蘭蕙與芎藭。【註】芎藭,葉似藳本。【本草註】芎,本作𦵡,或云:人頭穹窿高,天之象也。此藥上行專治頭痛諸疾,故名芎藭。古人因其根節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後世因其狀如雀腦,謂之雀腦芎。其出關中者呼爲京芎,出蜀中者爲川芎,出天台者爲台芎,出江南者爲撫芎。【博物志】苗曰江蘺,根曰芎藭。 

【韻會】居雄切,音弓。義同。

【唐韻】他魯切,音吐。草名。【爾雅·釋草】芏,夫王。【註】草生海邊,似莞蘭,今南越人採以爲席。 

【集韻】徒故切,音渡。海莧也。

考證:〔【爾雅·釋草】芏夫。【註】草生海邊,似莞蘭。〕 謹照原文夫字下增王字。莞蘭改莞藺。

【唐韻】𠋫古切【集韻】後五切,𠀤音戸。【說文】地黃也。【爾雅·釋草】芐,地黃。【註】芐,一名地髓。【韻會】引《爾雅翼》云:地黃生者,以水試之,浮者名天黃,半沈半浮者人黃,沈者地黃。芐字从下,亦趨下之義。 

【禮·閒傳】芐剪不納。【疏】芐爲蒲苹,爲席,剪頭爲之,不編納其頭而藏于內也。 

【唐韻】胡駕切【韻會】亥駕切,𠀤音暇。義同。 【集韻】亦作芦。

【唐韻】【正韻】墟里切【韻會】口己切,𠀤音起。【說文】白苗嘉穀。【爾雅·釋草】𦬊,白苗。【註】今白粱粟。【詩·大雅】維穈維𦬊。 

【集韻】巨己切,音忌。義同。

菜名。【詩·小雅】薄言采𦬊。【疏】𦬊菜似苦菜,莖靑白色,摘其葉,白汁出,肥,可生食,亦可蒸爲茹。

木名。【山海經】歷石之山,其木多荆𦬊。

草也。【詩·大雅】豐水有𦬊。

祛狶切,音欹。

經典皆讀起,唯《佩觿》作墟里、祛狶兩切,不知何據。又芑。

【唐韻】莫郞切【集韻】【正韻】謨郞切,𠀤音忙。【說文】芒,草端也。【玉篇】稻麥芒也。【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註】芒種,稻麥也。【易林】夏麥𪍿𪍿,霜擊其芒。

大貌。【詩·商頌】宅殷土芒芒。

多貌。【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

罷倦貌。【孟子】芒芒然歸。

光芒。【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芒。【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 

【禮·月令】其神句芒。

草名。【爾雅·釋草】葞,春草。【註】一名芒草。【山海經】姦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芒。【註】世祖更名臨睢。

水名。【蜀志·後主傳】姜維率衆至芒水。

門名。【水經注】穀水逕淸陽門,亦曰芒門。

姓。【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破之。【註】芒卯,魏將。

通茫。【詩·商頌】洪水芒芒。【陸機·歎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

通邙。【後漢·恭王祉傳】葬于洛陽北芒。

通鋩。【後漢·陳忠傳】氣洩針芒。【張載·七命】建雲髦,啓雄芒。【註】芒,鋒刃也。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武方切,音亡。義同。

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大芒駱。【爾雅】芒作荒。【莊子·至樂篇】芒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韻補】母朗切,讀作莽。【道藏歌】玉虛範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芒。

考證:〔【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芒落。〕 謹按爾雅不作芒。謹改史記曆書大芒駱。爾雅芒作荒。

【唐韻】疾置切,音字。【說文】麻母也。一曰芓,卽枲也。 

【博雅】隄也。 

【正韻】祖似切,音子。與耔通。【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屬,而耕耨王籍。【註】耨,芸芓也。

音慈。【前漢·食貨志】引《詩》曰:或芸或芓。讀作平聲。 

【集韻】津之切,音兹。草名。芸也。 亦作茡。

【玉篇】許偉切【正韻】虎委切,𠀤音燬。【說文】草之總名也。【揚子·方言】芔,草也,東越揚州之閒曰芔。 

【廣韻】許貴切【玉篇】許胃切,𠀤音諱。【𥡆天子傳】流涕芔隕。【史記·司馬相如傳】芔然興道而遷義。【註】芔,猶勃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莅芔歙。【註】林木鼓動之聲。 【郭忠恕·佩觿】三十之卉爲百芔,非。卉音先合反,芔音許貴反,二字音義迥別,不應假借。

《唐韻》《集韻》等書,芔俱通卉,蓋芔之爲卉,文由隷變,非近代沿寫之訛。《正字通》云:《爾雅》諸經,凡芔皆作卉,非自今始,兹說甚正。郭氏泥古,不可據也。

【玉篇】【集韻】𠀤同荽。【本草】野芕草,李時珍曰:《摘𤣥方》治痞滿。

【字彙補】重智切,音致。治也。【揚子·太𤣥經】幹柔芖金。【又】離木芖金。

【唐韻】許良切,音鄕。【說文】穀氣也。【禮·曲禮】黍曰薌合,粱曰薌萁。

【內則】春宜羔豚膳膏薌。【註】牛膏薌,犬膏臊。

地名。【張衡·南都賦】華薌重秬。【註】華薌,鄕名。

通香。【荀子·非相篇】芬薌以送之。【史記·滑稽傳】微聞薌澤。 

【集韻】許兩切,通響。【前漢書·揚雄傳】薌呹肹以棍根兮。

考證:〔【前漢·揚雄反騷】薌呹肹以棍根兮。〕 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揚雄傳。

【唐韻】【集韻】𠀤毗志切,音鼻。【說文】草也。【鹽鐵論】浚芘蓼蘇。 

【廣韻】房脂切【集韻】頻脂切,𠀤音𦳈。梨芘,荆蕃也。 

【集韻】必至切【正韻】兵媚切。𠀤同庇。䕃也,覆也。【莊子·人閒世】隱將芘其所藾。 

【王應麟·詩攷】九罭取鰕芘也,出《太平御覽》。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𠀤音鳧。【說文】芙蓉也。【爾雅·釋草】荷,芙蕖。詳蓉、蕖字註。

【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渾切,音豚。【玉篇】菜似莧,可食。 

【類篇】木始生貌。【揚子·法言】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 

【集韻】敕倫切,音椿。無知貌。【莊子·齊物論】聖人愚芚。李軌讀椿,郭象讀治本切。

〔古文〕茟【說文】羊捶切【集韻】尹捶切【正韻】烏捶切,𠀤音䔺。【爾雅·釋草】渝、芛、葟、華,榮。【註】此別草木榮華之異名也,俗呼草木華初生者爲芛,音䝐。 

【集韻】聳尹切,音笋。又食律切,音述。【廣韻】餘律切,音聿。義𠀤同。

【集韻】【類篇】𠀤微夫切,音無。草名。

(蕪)【唐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無。【說文】薉也。【楚辭·離騷】哀衆芳之蕪穢。 

【爾雅·釋詁】蕪豐也。【註】豐盛也。

逋也。【楚辭·哀郢】孰兩東門之可蕪。 

【小爾雅】草也。

地名。【鮑昭·蕪城賦註】廣陵故城也。

湖名。【前漢·地理志】丹陽郡蕪湖。

與廡通。【書·洪範】庶草蕃廡。

(蕪)

考證:〔【楚辭·離騷】哀衆草之蕪穢。〕 謹照原文衆草改衆芳。〔【爾雅·釋草】苞蕪茂。【註】蕪,豐也。〕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詁。苞蕪茂改蕪豐也。蕪豐改豐盛。

【唐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之。【說文】神草也。【本草】有靑赤黃白黑紫六色。【註】芝爲瑞草,服之神仙。【王充·論衡】芝生於土,土氣和,故芝草生。【瑞應圖】王者敬事耆老,不失舊故,則芝草生。【白虎通】德至山陵,則景雲出,芝實茂。 

【禮·內則】芝栭蔆椇。 

【揚雄·甘泉賦】于是乗輿,乃登夫鳳凰兮而翳華芝。【註】華芝,華蓋也。 【六書略】隷作㞢,象芝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