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集韻】【韻會】【正韻】𠀤忍與切,音汝。【篇海】粔籹蜜餌,江南謂之膏糫。 亦作𥹡。【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些。【註】以蜜和米麫煎熬作粔籹也。
又【廣韻】尼呂切。音女。義同。
【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𠀤音纈。屑米細者曰籺。
又【類篇】恨竭切。米粉。
又【類篇】下扢切。堅麥也。一曰俗謂粗屑爲籺。
【五音篇海】與類同。詳頁部類字註。
(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遂切,音戾。【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克明克類。【箋】類,善也。勤施無私曰類。【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傳】類,善也。
又【玉篇】種類也。【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
又【繫辭】方以類聚。
又比也。【禮·學記】知類通達。【註】知事義之比也。
又【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註】類謂比式。【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
又【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註】隨所能。
又肖似也。【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類見。【註】代父受國。類,猶象也。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
又祭名。【書·舜典】肆類于上帝。【詩·大雅】是類是禡。【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鄭註】類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又【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疏】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
又【山海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又【爾雅翼】載兩類曰𦝭類、奇類,卽兩體自爲牝牡者。𦝭與膟同。
又國名。【後漢·西域傳】有蒲類國。
又姓。【史記·梁孝王世家】類犴反。【正字通】宋類演,福州寧德尉。
又【集韻】盧對切,音壘。偏也。【左傳·昭十六年】𠛬之頗類。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似也。【曹植·七啟】麗草交植,殊品詭類。綠葉朱榮,熙天曜日。 【說文】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
(類)
考證:〔【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註】類其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謹照原文註字上增鄭字。類字下省其字。〔【爾雅】龜左倪不類。【疏】謂行時頭左也。庳下者名類。〕 謹照原文左也改左邊。
【集韻】相然切,音仙。本作秈。【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 或作𦱑。亦作䄽。
(秈)【廣韻】【集韻】𠀤相然切,音仙。【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或作䄽。
【集韻】補履切,音比。【說文】不成粟也。【書·仲虺之誥】若粟之有粃。【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
又【正韻】補委切,音彼。
又【篇海】房脂切,音琵。義𠀤同。
又【揚子·方言】粃,不知也。【註】今淮楚閒語呼如非也。 【玉篇】俗秕字。
【廣韻】博管切【集韻】補滿切,𠀤音昄。屑米餠。亦作䉽、䬳。
【集韻】文拂切,音物。粅粅,粉貌。
【集韻】師加切,音沙。蔗飴。通作沙。今謂之沙糖。【字彙】擣蔗汁熬成飴。
【集韻】同糠。
【集韻】女九切,音紐。【說文】雜飯也。
又【廣韻】人九切【集韻】忍九切,𠀤蹂上聲。
又【集韻】女救切,狃去聲。義𠀤同。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𠀤分上聲。【篇海】米粉。【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博物志】燒鉛成胡粉。【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字彙補】粉,白飾也,从上聲。所以傳物曰粉,从去聲。《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廣韻】兵媚切,音祕。惡米。
又與費同,魯東郊地名。【說文】《周書》有粊誓。今本作費。 【字彙補】與䉾字不同,一从北,一从比。
【篇海】音碎。純也,精微也。
〔古文〕𩚷【廣韻】【集韻】【正韻】𠀤力入切,音立。米粒也。【小爾雅】生曰穀謂之粒。【孟子】樂歲粒米狼戾。【註】粒米,粟米之粒也。【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又【說文】糂也。【書·益稷】烝民乃粒。【傳】米食曰粒。【疏】今人謂飯爲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爲食之名也。【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詩·周頌】立我烝民。【註】立、粒通。
【集韻】沽三切,音甘。米汁也。
又【說文】周謂潘曰泔。或作粓。
【廣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𠀤音巨。【說文】粔籹,膏糫也。【齊民要術】粔籹名環餅,象環釧形。《廣雅》謂之粰𥹷,今通名饊子。【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些。【註】吳謂之膏環,亦曰寒具。【杜甫詩】粔籹作人情。【劉禹錫·寒具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熬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各切,音膊。【說文】糟粕,酒滓也。【釋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 或作魄。【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註】魄本作粕,已漉麄糟也。
又【集韻】匹陌切,音拍。義同。
【廣韻】【五音集韻】𠀤莫撥切,音末。【博雅】饘也。
又【集韻】莫結切,音蔑。糜粥也。
【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𠀤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
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𠀤音伹。義同。 【集韻】或作觕。通作麤。俗作𥼗。𥼗字原从米从鹿。
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廣韻】女廉切【集韻】尼占切,𠀤音黏。【說文】相著也。同黏。
【集韻】直祐切,音冑。【類篇】稻實也。【篇海】亦作䊘。通作䅢。
【集韻】同黐。
【字彙補】俗肅字。
【廣韻】與糶同。
(糶)【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弔切,音眺。【說文】出穀也。【史記·貨殖傳】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註】索隱曰:言米賤則農人病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姓也。晉有糶裁。
【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制切,音勵。【廣韻】麤也。【篇海】米不精也。【史記·聶政傳】用爲夫人麤糲之費。【太史公自序】糲粱之食。【註】張晏曰:一斛粟舂七㪷米爲糲。瓚曰:五斗粟三斗米爲糲。正義曰:脫粟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落蓋切,音賴。義同。
又【廣韻】力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郞達切,𠀤音辣。義同。【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註】糲,令達反。
又【韻會小補】叶力糵切。【白居易詩】檢點盤中餐,非精亦非糲。檢點身上衣,無餘亦無闕。 【說文】本作䊪。或作𥻃。
【廣韻】先稽切【集韻】先齊切,𠀤音西。【類篇】米碎曰粞。
又【廣韻】蘇來切【集韻】桑才切,𠀤音䰄。又思計切,音細。義𠀤同。
〔古文〕𥾄𥸫𥹟𠧼䅇【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𠀤音涑。【說文】嘉穀實也。【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書·禹貢】四百里粟。【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註】莽曰粟城。【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又國名。【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山海經】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叶思積切。【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本作𥻆。
【集韻】胡公切,音紅。與䉺同。
【集韻】徒東切,音同。粽也。
又【篇海】粗米。
【廣韻】卽夷切【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咨。【類篇】稷也。【爾雅·釋草·疏】粢者,稷也。【禮·曲禮】稷曰明粢。【左傳·桓六年】潔粢豐盛。【註】黍稷曰粢。
又通作齊。【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註】今文曰明粢。
又通作齍。【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註】齍讀爲粢。六粢謂六穀:黍稷稻粱麥苽。
又【集韻】才資切,音茨。【說文】稻餠,與餈同。【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註】粢,稻餠也。味類籺米,不碎。【揚子·方言】餌謂之餻,或謂之粢。
又【集韻】才詣切,音劑。酒也。【禮·禮運】粢醍在堂。通作齊。 【說文】本作𪗉,或作秶。今文从米作粢。
考證:〔【說文】本作齋。〕 謹按說文𪗉从齊从禾,今改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