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玉篇】同燧。

【正字通】與齌同。

【廣韻】【集韻】𠀤子結切,音節。【廣韻】燭餘。【集韻】燼謂之㸅。 

【集韻】【韻會】𠀤節力切,音卽。義同。 

【集韻】子悉切,音堲。【博雅】煨也。或作𤊵。通作堲。

【集韻】兹消切。同焦。詳焦字註。

【字彙】俗𤏻字。

【集韻】郞達切,音辢。【玉篇】毒也。 

【集韻】本作𤊶。火貌。 

【廣韻】【集韻】𠀤落蓋切,音賴。【廣韻】火之毒貌。

【廣韻】【集韻】𠀤附袁切,音煩。【說文】宗廟火孰肉。从炙番聲。春秋傳曰:天子有事㸋焉,以饋同姓諸侯。【玉篇】赤作膰。【集韻】或作𥛮。

【集韻】香義切,音戲。燒也。

【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𠀤音聶。【玉篇】煗也。或作𣌍。【廣韻】本作𣌍。小煗也。

【唐韻】靡爲切【集韻】【韻會】忙皮切,𠀤音糜。【說文】爛也。【玉篇】爛熟也。 

【廣雅】熱貌。 

【集韻】一曰壞也。 亦作糜。【孟子】糜爛其民而戰之。【前漢·賈山傳】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韻會】或作𤓒。【離騷】作爢。

【字彙】同𤓉。【前漢·五行志】見巢㸐。

【陳湯傳】至㸐脂火夜作。

【集韻】蟲尊切,音村。㸑㸑,鼎欲沸貌。

〔古文〕𤚶於𥾪【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𠀤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𤰞居,鵲之屬。 

【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說文】孔子曰:烏𥃳,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玉篇】語辭也。

【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又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又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集韻】【類篇】𠀤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集韻】【類篇】𠀤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古文〕𤆄【唐韻】【集韻】呼果切【韻會】【正韻】虎果切,𠀤貨上聲。【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玉篇】𤆄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星名。【書·堯典】日永星火。【傳】火,蒼龍之中星。

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論語】鑽燧改火。

盛陽曰炎火。【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傳】炎火,盛陽也。【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人身有火。【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井名。【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火傳。【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疏】龜生火中者。

火䑕。【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姓。【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叶後五切。【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叶虎何切。【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集韻】或作灬。

【集韻】同火。 

【集韻】【類篇】𠀤𤰞遙切,音標。烈火也。【正字通】灬卽火字變體。凡四點在下者俱屬火部,猶水之从氵也。別音標。非。

灬固卽火字,而集韻,類篇別有標音,必非無據。《正字通》太泥。

【說文】光本字。明也。从火,在人上,灮明意也。【波羅密多經】譬如影灮,雖可顯說,無實法,可令執取而有所顯照。

【無上內祕藏經】譬夜室輝灮,隨孔而照,灮雖萬殊,本之者一。

【集韻】當經切,音丁。【玉篇】火也。【類篇】烈火也。【字彙】【正字通】𠀤云俗燈字。

玉篇,集韻,類篇,灯燈分載,音切各異,强合爲一,非。

(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音登。【玉篇】燈火也。【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叶都郞切,音當。【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 【集韻】本作鐙。【說文】鐙,錠也。【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唐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𠀤音虺。【說文】死火餘㶳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禮·月令】毋燒灰。【註】爲傷火氣也。火之滅者爲灰。

【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潄。衣裳垢,和灰請澣。【周禮·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時入之,以權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後漢·杜篤傳】皤康居灰珍奇。

葭灰。【前漢·天文志】𠋫氣之法,竹爲管,葭莩爲灰,爲室三重,布緹幔,木爲案,內庳外高,加律其上,氣至灰飛。

劫灰。【高僧傳】漢武穿昆明池,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可問西域梵人。後竺法蘭至,問之,云:此劫火灰也。

自然灰。【酉陽雜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煑令軟。𨻰藏器曰:灰生南海,狀如黃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爛如泥。

不灰木。【太平寰宇記】俗爲鋌子,燒之成炭,而不灰。

叶呼侯切。【楊方·合歡詩】生爲倂身物,死爲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儔。

叶荒壷切。【陳琳·柳賦】有孤孑之細柳,獨幺枰而剽殊,隨枯木於爨側,將𠀤置於土灰。 【說文】本作𤆆。

【廣韻】【集韻】𠀤虛交切,音熇。【玉篇】乾也,暴也,熱也。【集韻】同熇。 

【集韻】丑交切,音䫸。熱也。

【篇海】與灱同。

【字彙補】與輝同。見雲臺𥓓。

【集韻】【類篇】𠀤胡公切,音洪。【玉篇】火盛也。【集韻】燎也。本作烘。

【廣韻】郞丁切,音靈。【字類】小熱貌。 

【正字通】俗靈字。

(靈)〔古文〕霛𩆮𧨈𩄀𢩙【唐韻】【集韻】【韻會】𠀤郞丁切,音鈴。【玉篇】神靈也。【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傳】靈,神也。【詩·大雅】以赫厥靈。

【大雅·靈臺傳】神之精明者稱靈。 

【詩·鄘風】靈雨旣零。【箋】靈,善也。 

【廣韻】福也。 

【廣韻】巫也。【楚辭·九歌】思靈保兮賢姱。

靈氛,古之善占者。【屈原·離騷】欲從靈氛之吉占兮。 

【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註】靈鼓,六面鼓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註】芻靈,束茅爲人。 

【左傳·定九年】載蔥靈。【註】蔥靈,輺車名。 

【楚辭·天問】曜靈安臧。【註】曜靈,日也。

【揚雄·羽獵賦】上獵三靈之旒。【註】如淳曰:三靈,日月星垂象之應也。 

【廣韻】寵也。 

【禮·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爾雅·釋魚】二曰靈龜。【註】卽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史記·龜筴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 

【諡法】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州名。【史記·匈奴傳】丁靈。【註】魏略云:丁靈,在康居北。【後漢·西羌傳】擊零昌於靈州。【韻會】魏武置靈州,取靈武縣名。

姓。【廣韻】風俗通云:齊靈公之後。或云宋公子靈圉龜之後。

叶靈年切,音連。【道藏歌】冥化自有數,我眞法自然。妙曲發空洞,宮商結仙靈。 【說文】本作𤫊。

【五音集韻】則到切,音躁。俗竈字。

【五音集韻】士戀切,音饌。火種也。 【正字通】同㶳。【管子·弟子職註】折,卽作折𤆽。今作灷。

弟子職,櫛之遠近,乃承厥火。房註但云:櫛謂燭盡,不註音切,亦𠀤無折卽作折𤆽字。惟韻會小補媵註云:弟子職左手正櫛。譚苑曰:櫛假借字,正作𤆽,从火从𠬞,音燼。或古本管子,櫛作𤆽,有燼字一音也。然說文媵,本作㑞从人,灷聲。徐鉉曰:灷不成字,當从𣍹省,則灷字似可刪。廣韻諸書俱不載,今以玉篇所收特存之。 𤆽字原作火下𠬞。从𣍹省卽从朕省。

【唐韻】【正韻】舉友切【集韻】【韻會】巳有切,𠀤音九。【說文】灼也。【玉篇】𤑔也。【增韻】灼體療病也。【史記·倉公傳】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飮毒藥也。

通作久。【儀禮·士喪禮】幂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謂以蓋鬲口也。【疏】灸塞義,謂直用疏布蓋鬲口爲塞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又切,音救。義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註】灸猶柱也。【疏】柱之兩牆,觀其體之强弱均否。 

【本草綱目】天灸,白灸,毛莨艸別名。山人截瘧采莨葉,挼貼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名。

姓。見【姓苑】。 【集韻】或書作𤆐。

【廣韻】【集韻】𠀤陟駕切,音吒。【玉篇】火焱也。【廣韻】火聲。 

【集韻】燠古作灹。註詳十三畫。

【唐韻】徐野切【集韻】【韻會】似也切,𠀤斜上聲。【說文】燭㶳。【李商隱詩】香灺燈光奈爾何。 

【集韻】待可切,音舵。本作炧。燭餘也。【五音集韻】作炨。

【海篇】與赤同。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𠀤音酌。【說文】炙也。【玉篇】熱也。【廣韻】燒也。【魯語】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前漢·霍光傳】灼爛者,在於上行。 

【玉篇】明也。【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絕。

【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 

【玉篇】灼灼,花盛貌。【詩·周南】灼灼其華。 

【揚子·方言】灼,驚也。【註】猶云:恐𤋲也,煎盡也。【後漢·楚王傳】旣知審,寔懷用悼灼。 

【唐韻正】之邵反。同炤。【禮·中庸】引《詩》:亦孔之炤。作亦孔之灼。

今文作昭。 

【越絕書】灼龜,作炤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