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集韻】莫白切,音陌。【玉篇】波也。一曰與𡻟同。𡻟帕,密貌。或作漠。
【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𠀤音磊。與灅同。水名,在右北平。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渨灅,水波湧起貌。【郭璞·江賦】渨灅濆瀑。
【唐韻】七定切。【集韻】千定切。𠀤請去聲。【說文】冷寒也。楚人謂冷曰㵾。
又【集韻】差梗切。又楚慶切。義𠀤同。
又【廣韻】【正韻】𠀤古文淨字。一曰魯北城門地也。 【集韻】或作儬亦作渹。
【廣韻】【集韻】【韻會】𠀤胡了切,音皛。渺皛,水遠也。一曰㵿溔,水深白貌。
【廣韻】古肴切【集韻】居肴切,𠀤音交。【玉篇】水名。
又㶀㵧,水貌。【木華·海賦】㶀㵧浩汗。
【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𠀤音虢。【說文】水裂去也。【揚子·方言】激水也。
又【集韻】霍虢切,音砉。與湱同。水聲。【韓愈·藍田㕔壁記】水㶁㶁,循除鳴。
【唐韻】【集韻】𠀤余廉切,音鹽。【揚子·方言】洿也。東齊海岱之閒或曰浼,或曰㶄。
又【集韻】一曰水進也。或作𤅸。
又徐廉切,音爓。又以冉切,音琰。義𠀤同。
【說文】澩从水,學省聲,讀若學。胡角切。詳澩字註。
【廣韻】章魚切【集韻】專於切,𠀤音諸。水名,在北嶽。
又【集韻】𨻰於切,音除。與涂同。水名,在堂邑。
【唐韻】【集韻】【正韻】𠀤戸孟切,橫去聲。【說文】小津也。一曰以船渡也。【博雅】筏也。【揚子·方言】方舟謂之㶇。
又【廣韻】戸盲切【集韻】胡盲切,𠀤音橫。義同。或从舟作𦪗。
【集韻】同濙。
【廣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𠀤音連。水名。【山海經】王屋之山,㶌水出焉。
【玉篇】思剪切【集韻】息剪切,𠀤鮮上聲。水也。
【玉篇】【集韻】𠀤胡關切,音還。水也。一曰水濆起貌,與澴同。
【唐韻】【集韻】【正韻】𠀤於謹切,音隱。與濦同。水名。【說文】水出潁川陽城少室山,東入潁。
又【廣韻】【集韻】𠀤於斤切,音殷。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於靳切,隱去聲。義同。
【集韻】式稔切,音審。㶒瀹,水流漂疾貌。【郭璞·江賦】㶖㴸㶒瀹。
又所感切,音縿。義同。
又【廣韻】【集韻】𠀤他紺切,貪去聲。㶒汎,水浮貌。
又【廣韻】【集韻】𠀤賞敢切,音摲。水貌。一曰果勇貌。
又【集韻】失冉切,音閃。與㴸同。流貌。
【字彙】徂郞切,音藏。沒也。
【廣韻】蒲拜切【集韻】步拜切,𠀤音憊。水波也。【郭璞·江賦】㵗㶔𤃫𣸎。
又【集韻】旁卦切,音𥺛。水名。
【廣韻】【集韻】𠀤式竹切,音叔。水波也。【郭璞·江賦】㶖㴸㶒瀹。
【唐韻】符萬切,音飯。【說文】泉水也。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義同。〇按說文字本从䋣,《正字通》誤从緐,今攺正。
【廣韻】徒玷切【集韻】徒點切,𠀤音簟。㶘灩,水滿也。○按《正字通》誤入十九畫,今改正。
【唐韻】以諸切【集韻】羊朱切,𠀤音余。【說文】水也。一曰水搖蕩貌。
【字彙補】與淵同。
【玉篇】奴朗切【集韻】乃朗切,𠀤音曩。與瀼同。水流貌。一曰水名。
【唐韻】力追切【集韻】倫追切,𠀤音纍。水名。【說文】水出鴈門隂館累頭山。一曰治水也。
又【廣韻】力軌切【集韻】魯水切,𠀤音壘。義同。 【集韻】亦作漯灅。
【玉篇】羊隻切【集韻】夷益切,𠀤音驛。水流貌。
【唐韻】倉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千𠋫切,𠀤音輳。【說文】水上人所會也。一曰聚也。【汲冢周書】周公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湊。
又【玉篇】競進也。【戰國策】士爭湊燕。
又湊理也。與腠通。【文心雕龍·養氣篇】湊理無滯。
又題湊,棺外累木也。【史記·滑稽傳】楩楓橡樟爲題湊。
又【韻補】叶子與切,音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浮柱岹嵽以星懸,漂嶢𡸣而枝柱。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又叶遵遇切,疽去聲。【班固·東都賦】僻界西戎,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侇洞達,萬方輻湊。 通作輳。古通奏。
考證:〔【史記·滑稽傳】梗楓橡樟爲題湊。〕 謹照原文梗楓改楩楓。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廣韻】只影切,蒸上聲。與抍同。救助也。一曰縣名。
又人名。【晉書·宗室傳】譙王氶。
又【集韻】辰陵切,音丞。與承𢌼𢪻音義𠀤同。奉也,受也。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承鄕,漢侯國名。或作氶。互見手部承字註。
俗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