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廣韻】莫撥切【集韻】莫葛切,𠀤音末。【說文】拭滅貌。一曰塗也。【揚子·方言】淨巾謂之瀎布。
又【廣韻】【集韻】𠀤莫結切,音蔑。瀎潏,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沒滑瀎潏。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水淸貌。【詩·鄭風】瀏其淸矣。【傳】瀏,深貌。
又風疾貌。【楚辭·九歎】秋風瀏以蕭蕭。
又瀏莅,林木鼓動之聲。【司馬相如·上林賦】瀏莅芔吸。
又瀏亮,淸明之稱。【陸機·文賦】賦體物而瀏亮。
又水名。【水經注】瀏水,出江州豫章縣首裨山。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九切,音柳。義同。
又䬀瀏,風聲也。【左思·吳都賦】䬀瀏颼飀。
【正字通】俗瀸字。
【廣韻】平報切【韻會】薄報切,𠀤音暴。【說文】疾雨也。
又沫也。【郭璞·江賦】拊拂瀑沫。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𠀤音僕。飛泉懸水也。【孫綽·遊天台山賦】瀑布飛流以界道。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𤀰瀑,水沸聲。【左思·蜀都賦】龍池𤀰瀑。
又濆瀑,波浪涌起之貌。【郭璞·江賦】渨㵽濆瀑。 本作𤄗。
【集韻】同澀。
【玉篇】直陵切【集韻】持陵切,𠀤音懲。與澂同。淸也。【張衡·西京賦】集重陽之淸瀓。
【集韻】【正韻】𠀤𤰞民切,音賓。水厓也。【前漢·成帝紀】瀕河之郡。
又同濱。【書·禹貢】海濱廣斥。【前漢·地理志】引作瀕。
又【玉篇】浦民切【正韻】毗賓切,𠀤音頻。義同。 【說文】本作𩔤。
【廣韻】虛郭切【集韻】忽郭切,𠀤音霍。瀖泋,衆波聲。【木華·海賦】瀖泋濩渭。
又瀖濩,采色眩曜不定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瀖濩燐亂。
【唐韻】【集韻】𠀤許建切,音獻。水名。
【廣韻】洛乎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𠀤音盧。水名,出牂牁。一名苦水。【水經注】禁水,北注瀘津水。【益州記】瀘水,源出曲羅,又下合諸水,而總其目,故有瀘江之名。
又州名。【廣輿記】本巴國地,梁曰瀘州。
【唐韻】七吝切【集韻】七刃切,𠀤親去聲。水名。【說文】水出南陽舞陽中陽山入潁。
又【廣韻】【集韻】𠀤初覲切,音襯。
又【廣韻】側詵切【集韻】咨詵切,𠀤音臻。
又【集韻】雌人切,音親。義𠀤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侯旰切,音翰。北海名。【史記】作翰海。【霍驃騎傳】登臨翰海。【集韻】亦作澣。
又混瀚,水貌。
又浩瀚,廣大貌。【文心雕龍·事類篇】載籍浩瀚。
【唐韻】以成切【集韻】怡成切【正韻】餘輕切,𠀤音盈。海也。【史記·孟子荀卿傳】乃有大瀛海環其外。
又【楚辭·招魂】倚沼畦瀛兮遙望博。【註】楚人名澤中曰瀛。
又山名。【廣輿記】瀛山,在重慶府城南。
又瀛洲,神山名。【史記·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又州名。【韻會】漢河閒王國。後魏立瀛州,以瀛海名。宋河閒府。
【廣韻】以戎切【集韻】【韻會】余中切【正韻】以中切,𠀤音融。浺瀜,水深廣貌。【木華·海賦】浺瀜沆瀁。亦作沖融。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𠀤音歷。【說文】浚也。一曰水下滴。【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
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史記·滑稽傳】時賜餘瀝。
又瀝液,微流也。【張衡·思𤣥賦】漱飛泉之瀝液。
又淅瀝,雨雪聲。【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 【集韻】或作𤃹。
【正字通】俗瀞字。瀞字从靜作。【唐韻】【集韻】𠀤疾正切,音淨。【說文】無垢薉也。與淨通。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𠀤音蕭。瀟瀟,風雨暴疾貌。【詩·鄭風】風雨瀟瀟。
又水名。【廣輿記】瀟江,在永州府城外,原出九疑山。【水經注】瀟者,水淸深也。 【集韻】或作潚。
【玉篇】【類篇】𠀤烏迥切,音瑩。與濙同。小水。
又【集韻】維傾切,音營。與瀯同。
【廣韻】【集韻】思累切【韻會】【正韻】息委切,𠀤音髓。【玉篇】滑也。【禮·內則】滫瀡以滑之。【註】齊人滑曰瀡。
又【集韻】髓隨切。義同。
【廣韻】以水切【集韻】愈水切,𠀤音唯瀢瀢,魚行相隨貌。一曰魚盛謂之瀢。一曰水流貌。通作唯。亦作遺。
又【集韻】一曰膏液。
又【唐韻】徒對切【集韻】杜罪切,𠀤音鐓。瀢𣵻,水泛沙動貌。【郭璞·江賦】碧沙瀢𣵻而往來。或從隤作濻。
又【集韻】都外切,音𧘣。義同。
【唐韻】胡介切【集韻】【韻會】【正韻】下介切,𠀤音械。沆瀣,海氣。一曰露氣。一曰北方夜半之氣。【東方朔·七諫】含沆瀣以長生。
又【集韻】胡對切,音潰。義同。
又【廣韻】胡代切【集韻】【韻會】戸代切,𠀤音㤥。義同。一曰水貌。或作漑。
【唐韻】戸乖切,音懷。【說文】北方水也。【山海經】獄法之山,瀤澤之水出焉。
又【集韻】烏乖切,音崴。溛瀤,水不平貌。【郭璞·江賦】峾淪溛瀤。
【集韻】同滈。
【唐韻】陟魚切【集韻】【韻會】張如切,𠀤音豬。【說文】水所停也。【周禮·地官】稻人以瀦畜水。
又【集韻】本作豬。【書·禹貢】大野旣豬。
又東徒切,音都。義同。 【集韻】或作潴。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𠀤音籠。【說文】雨瀧瀧貌。
又瀧涷,沾漬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𣿙。
又水名,在梁鄒縣。【水經注】瀧水,卽古袁水也。
又【集韻】力鍾切【正韻】盧容切,𠀤音龍。義同。
又【廣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𠀤音雙。水名。【水經注】桂陽藍豪山,廣圓五百里,悉曲江縣界,巖嶺干天,交柯雲蔚,霾天晦景,謂之瀧中。
又州名。【廣輿記】廣東羅定州,梁曰瀧州,隋曰瀧水,今州有瀧水縣。
又【廣韻】呂江切【集韻】【韻會】閭江切,𠀤音䮾。奔湍也。南人名湍曰瀧。
又【集韻】盧貢切,音弄。瀧涷,溼也。義同。
【唐韻】洛帶切【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𠀤音賴。【說文】水流沙上也。【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湍也。【前漢·武帝紀】遣甲爲下瀨將軍。【註】瀨,湍也。吳越謂之瀨,中國謂之磧。
又水名。【水經注】瀨水,出蒼梧荔浦縣西北魯山之東。
又【韻補】叶力制切,音利。【劉楨·魯都賦】龜螭潛滑于黃泥,文魚游踊于淸瀨。浚迅波以遠騰,正泌瀄于湄㵝。
【正字通】杜貴切,音隊。水帶沙往來之貌。【夏侯湛詩】水溏瀩于井幹。【廣韻】作濧。【集韻】作𤄛。
【集韻】符袁切,音煩。泉名,在魏郡。
【集韻】胡谷切,音縠。水聲。
又水名。【廣輿記】瀫水,在金華府城南,西至蘭谿界。 【集韻】或作𣹬。
【集韻】【韻會】𠀤維傾切,音營。澴瀯,水迴旋貌。
又渟瀯,小水也。【杜篤·論都賦】去洛邑之渟瀯。亦作汀瀯。
又瀯瀯,水聲也。【白居易·冷泉亭記】瀯瀯之聲與耳謀。 【集韻】或作濴。亦作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