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廣韻】創舉切【集韻】【韻會】創所切【正韻】創祖切,𠀤音楚。水名。【爾雅·釋水】濟爲濋。【註】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廣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𠀤音嚃。積厚也。與沓通。
又黑也。一曰濌濌,無賢不肖之辨。【晉書·羊曼傳】曼任達頹縱,州里稱曼爲濌伯。
【玉篇】先公切【集韻】蘇叢切,𠀤音松。水聲。
【廣韻】【集韻】𠀤都挺切,音頂。濎濘,水貌。或作㴿。
又【集韻】他頂切,音珽。濎濙,小水貌。【揚雄·甘泉賦】梁弱水之濎濙。
又他定切,音聽。義同。
【字彙補】音未詳。水名。【水經注】魚水北與濏濏水合。
【唐韻】洛帶切【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𠀤音賴。【說文】水流沙上也。【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湍也。【前漢·武帝紀】遣甲爲下瀨將軍。【註】瀨,湍也。吳越謂之瀨,中國謂之磧。
又水名。【水經注】瀨水,出蒼梧荔浦縣西北魯山之東。
又【韻補】叶力制切,音利。【劉楨·魯都賦】龜螭潛滑于黃泥,文魚游踊于淸瀨。浚迅波以遠騰,正泌瀄于湄㵝。
【集韻】【正韻】𠀤𤰞民切,音賓。水厓也。【前漢·成帝紀】瀕河之郡。
又同濱。【書·禹貢】海濱廣斥。【前漢·地理志】引作瀕。
又【玉篇】浦民切【正韻】毗賓切,𠀤音頻。義同。 【說文】本作𩔤。
【唐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𠀤音禰。【說文】水滿也。與瀰同。
又衆也。【詩·齊風】垂轡濔濔。
又【鮑昭·蕪城賦】濔迤平原。【註】濔,相連漸平之貌。
又【廣韻】綿婢切。【集韻】母婢切,𠀤音弭。義同。 【集韻】或作𣴱沔。
〔古文〕𦒣【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𠀤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𠀤音𥌁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𡀾。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𩔰以形相借。【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𩔰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玉篇】常預切【集韻】常恕切,𠀤音署。溝也。
又【水經注】博水東逕陽城縣,散爲澤渚,渚水濖漲方數里。
【廣韻】【集韻】𠀤莫狄切,音覓。水淺貌。【水經注】漳津故瀆,水舊斷,溪東北出,涓流濗注而已。【集韻】通作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甯。淖也。【左思·吳都賦】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濘。
又【集韻】一曰淸也。
又【唐韻】【集韻】【正韻】乃挺切【韻會】乃頃切,𠀤寧上聲。義同。
又㴿濘,水沸貌。
又汀濘,小水。【張協·七命】何異促鱗之游汀濘。
又【集韻】囊丁切,音寧。亦小水也。
又乃計切,泥去聲。涵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迥切,音瑩。濎濙,小水貌。【揚雄·甘泉賦】梁弱水之濎濙兮。【註】濙,絕小水也。
又【集韻】【韻會】𤣥扃切【正韻】于平切,𠀤音熒。義同。
又瀅濙,水回旋貌。【杜甫詩】洪波左瀅濙。 【集韻】熒㶈滎瀅音義同,𠀤烏迥切。
【玉篇】同濴。【集韻】澴瀯,水回貌。
【唐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𠀤音蒙。【說文】微雨也。【詩·豳風】零雨其濛。或作靀。
又濛鴻,元氣未分貌。【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
又水名。【水經注】水出上邽縣西北邽山。
又水名。【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又【廣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摠切,𠀤音蠓。濛澒,大水。一曰小溝。
考證:〔又水名。【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 謹按水經江水註引山海經蒙水出漢陽西入江。蒙字無水旁。不當引入濛字下。今據改爲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𠀤音盡。濜溳,水流急貌。一曰水波參差相次貌。【郭璞·江賦】溭淢濜溳。
又【唐韻】【集韻】𠀤鉏引切,義同。
又【廣韻】【集韻】𠀤徐忍切,音燼。水名。【水經注】襄陽濜水,出襄鄕縣東北陽中山。
又水名。【水經】沔水東逕白馬戍南,濜水出焉。
又【廣韻】將鄰切,音津。氣之液也。本作𧗁。
【集韻】渠之切,音其。水名。【山海經】沮洳之山,濝水出焉。
又水名。【水經注】水出垣縣王屋西山濝溪。
【唐韻】【集韻】【韻會】𠀤匹備切,音淠。【說文】水暴至聲。【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又滂濞,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漑。
又彭濞,蘊積貌。【淮南子·俶眞訓】譬若周雲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爲雨。
又懿濞,深邃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屑黶翳以懿濞。
又【集韻】平祕切,音贔。
又【廣韻】【韻會】匹詣切【集韻】匹計切,𠀤音媲。義𠀤同。
又水名。【通典】吐蕃有西洱海,東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東,號曰漾濞水。 【六書故】濞,與淠通。【集韻】濞,通作𣹮。
〔古文〕泲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又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又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又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又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又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又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又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又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刀切,音豪。水名,在鍾離。【水經注】水出莫耶山東北之溪。
又州名。【廣輿記】江南鳳陽府,秦屬九江郡,東漢爲鍾離侯國,隋唐宋曰濠州。又城下池也。通作壕。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儒。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又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又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又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
又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又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又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
又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又【集韻】【韻會】𠀤人之切,音而。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又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又【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人余切,音如。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𠀤音渜。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𠠐。
又【集韻】【正韻】𠀤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又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又奴臥切,懦去聲。水貌。
【唐韻】遵誄切【集韻】祖誄切,𠀤音嗺。【說文】小溼也。一曰汁漬也。
又【廣韻】【集韻】𠀤七醉切,音翠。義同。一曰下溼也。
【玉篇】烏活切【集韻】烏括切,𠀤音斡。取水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又【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又是酉切,音受。與𨞪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又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又【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廣韻】羊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引。【說文】水脈行地中濥濥也。一曰水門。
又【廣韻】【集韻】𠀤羊晉切,音酳。義同。
【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𠀤音隱。水名。【說文】水出潁川陽城少室山,東入潁。或作㶏,亦作溵。
又汨濦,水聲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汨濦漂疾。
又【集韻】【韻會】𠀤於斤切,音殷。
又【集韻】於靳切,音㒚。義𠀤同。
【廣韻】【集韻】𠀤徒對切,音隊。【博雅】漬也。一曰濡也。
又澹濧,猶澹𣵻也。【杜甫詩】倒影垂澹濧。一作瀩。
又【集韻】都內切,音對。義同。
【廣韻】疾之切【集韻】牆之切,𠀤音慈。㵎水名,在定州。或作滋。
【唐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𠀤音穫。【說文】雨流霤下貌。
又【玉篇】煑也。【詩·周南】是刈是濩。
又潰濩。水勢相激貌。【郭璞·江賦】潰濩泧漷。
又蠖濩,宮室深邃貌。【揚雄·甘泉賦】蜵蜎蠖濩之中。
又水名。【山海經】松果之山,濩水出焉。
又濩濩,水名。【山海經】泰戲山北三百里曰石山,濩濩之水出焉。【註】濩,音如尺蠖之蠖。
又鳥名。【山海經】靑丘之山有鳥,名灌灌。【註】灌灌,或作濩濩。
又【廣韻】一虢切【集韻】【韻會】屋郭切,𠀤音擭。濩澤,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又【集韻】胡陌切,音獲。義同。
又【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𠀤音護。布濩,流散也。【張衡·東京賦】聲敎布濩。
又大濩,湯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濩,卽救護也。救護使天下得所也。一作頀,亦音獲。【左傳·襄二十九年】見舞大濩者,徐邈讀。
考證:〔【揚雄·甘泉賦】婣娟蠖濩之中。〕 謹照原文婣娟改蜵蜎。
【集韻】千定切,音靘。【說文】冷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