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之少切【集韻】【正韻】止少切【韻會】止小切,𠀤昭。上聲。【說文】池也。一說圓曰池,曲曰沼。【詩·召南】于沼于沚。 

【集韻】之笑切,音照。義同。

〔古文〕夃【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水名。【前漢·地理志】沽水出漁陽塞外,東至泉州入海。【水經注】沽河出塞外禦夷鎭西北丹花嶺。

賣也。【論語】求善賈而沽諸。

買也,別作酤。【詩·小雅】無酒酤我。 

【廣韻】公戸切【集韻】【韻會】古五切【正韻】公五切,𠀤音古。屠沽,賣酒者。【尸子】屠者割肉知牛之多少,則沽者亦知酒之多少也。

略也。【禮·檀弓】杜橋之母喪,宮中無相,以爲沽也。

物之麤惡者曰沽。【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註】謂功沽上下。【疏】沽謂麤惡者,爲下等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慕切,音顧。義同。

考證:〔【詩·小雅】有酒酤我。〕 謹照原文有酒改無酒。

【唐韻】【集韻】【韻會】𠀤他兼切,音添。水名。【說文】水出壷關,東入淇。 

【說文】一曰益也。義同添。【徐鉉曰】今俗別作添,非是。 

【廣韻】張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𠀤音詹。漬也,濡也。【史記·滑稽傳】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陳丞相世家】汗出沾背,通作霑。

與覘通。【禮·檀弓】國昭子曰:我喪也,斯沾。【註】沾讀爲覘,視也。 

【廣韻】【集韻】𠀤都念切,音店。亦水名。

縣名,在樂平。【漢志】屬上黨郡。【廣輿記】太原府樂平縣,本漢沾縣。 

【集韻】【正韻】𠀤的協切,音跕。沾沾,自整貌。【史記·魏其傳】沾沾自喜。【註】師古曰:輕薄也。徐廣曰:沾,昌兼反,又當牒反,一曰尺占反。

沿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𠀤音鉛。【說文】沿,緣水而下也。【書·禹貢】沿于江海。【傳】順流而下曰沿。

循也。【禮·樂記】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註】沿猶因述也。【疏】謂因而更攺也。 

【集韻】沇,古作〈氵㕣〉,卽沿字。註詳四畫。俗作㳂。

考證:〔【樂記】禮樂之情,故明王以相沿也。〕 謹照原文情下增同字。

【集韻】新兹切,音思。水名。 

【玉篇】音移。又音司。義闕。

〔古文〕𡶢【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𠀤音貺。【說文】寒水也。

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益也。【晉語】衆況厚之。

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

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

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臨訪曰來況。【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廣韻】修況,琴名。

姓。【蜀志】有況長寧。

佩觿集,况况況𠀤虛訪翻,况發語之端,况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集韻】或作湟。

古與兄通。

【唐韻】戸褧切【集韻】【韻會】戸茗切,𠀤音迥。【說文】滄也。【集韻】或从冫作𠖷。北燕謂禁曰泂。 

【爾雅·釋詁】泂,遠也。【詩·大雅】泂酌彼行潦。

深廣也。【郭璞·江賦】䞟漲截泂。

泂野,山名,在東北大荒之中。見【山海經】。 

【集韻】𤣥扃切,音熒。泂澤,地名,通作熒。

涓熒切,音扃。大泂,地名。一曰水貌。亦作古熒切。

與潁通。【高士傳】卞隨投泂水而死。【朱謀瑋曰】潁泂古字通用。

【集韻】居侯切,音溝。水聲也。 

【集韻】俱遇切,音句。水名也。 

【正字通】其余切,音朐。亦水名。漢臨泃,今三河縣。

【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𠀤音曳。水名。【說文】水受九江博安洵波,北入氐。【水經】泄水,出博安縣,北過芍陂,西北入于淮。【註】博安縣,地理志之博鄕縣也。

散也。【詩·大雅】俾民憂泄。【傳】泄,去也。【箋】猶出也,發也。

泄泄,舒徐貌。【詩·邶風】泄泄其羽。【傳】飛而鼓其翼,泄泄然也。

衆也。【詩·魏風】桑者泄泄兮。【傳】泄泄,多人之貌。 

【爾雅·釋訓】憲憲泄泄,制法則也。【李巡曰】皆黨惡爲制法則也。 

【詩·大雅】天之方蹶,無然泄泄。【孟子】泄泄猶沓沓也。【註】怠緩悅從之貌。 

【廣韻】【集韻】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𠀤音薛。與渫同。除去也。詳渫字註。

漏也。【管子·君臣下篇】古言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揚子·方言】歇也。楚揚謂之歇。

發越也。【禮·月令】季春之月,陽氣發泄。

雜也。【後漢·杜詩傳】頗泄用之。

嫚也。與渫同。【荀子·榮辱篇】憍泄者,人之殃也。

與洩同。

姓魯泄柳。

【唐韻】似由切【集韻】【韻會】徐由切,𠀤音囚。【說文】浮行水上也。【列子·說符篇】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 【韻會】字本作汓。古以汓爲沒。或作泅。【集韻】亦作湭。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𠀤音逸。【說文】水所蕩泆也。與溢同。【書·禹貢】入于河,溢爲滎。

淫放。【書·多士】大淫泆有辭。【左傳·隱三年】驕奢淫泆。【疏】泆,謂放恣無藝。

泆陽,獸名,豹頭馬尾。一曰神名。【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

鳥名。【爾雅·釋鳥】𡨥雉泆泆。 

【廣韻】【集韻】𠀤徒結切,音姪。泆蕩也。

【集韻】居牙切,音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

【集韻】與汷同。

〔古文〕洤【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𠀤音全。【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

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

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

州名。【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

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龍泉,劒名。卽龍淵也。【杜甫詩】三尺獻龍泉。

姓。南史有泉企。

貨泉,卽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

【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 

【集韻】疾眷切,全去聲。義同。 

【韻補】叶才勻切,音秦。【李尤·東觀銘】房闥內布,疏綺外陳。是謂東觀,書籍林泉。【集韻】或作灥。又𤽄、𤿁、𤆁。

【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𠀤音薄。止也。舟附岸曰泊。【杜甫詩】漾舟千山內,日入泊枉渚。

水貌。【前漢·郊祀歌】泊如四海之池。

澹泊,恬靜無爲貌。【老子·道德經】泊乎其未兆。

紛泊,飛走衆多之貌。【張衡·西京賦】霍繹紛泊。

漂泊,流寓也。【庾信·哀江南賦】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與薄同。【王充·論衡·率性篇】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 

【集韻】匹陌切,音拍。𡻟岶,竹密貌。或作漠泊。【王褒·洞簫賦】密漠泊以𤡋猭。

小波也。【木華·海賦】㴸泊柏以迆颺。【註】泊,匹帛切。

考證:〔【張衡·西京賦】霍澤紛泊。〕 謹照原文澤改繹。

【廣韻】許貴切【集韻】訏貴切,𠀤音諱。水波紋也。一曰瀖泋,水貌。【木華·海賦】瀖泋濩渭,蕩雲沃日。 

【玉篇】許鬼切【集韻】訏鬼切,𠀤音虺。與𣸀同。水流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兵媚切,音祕。【說文】俠流也。一曰泉貌。【詩·陳風】泌之洋洋,可以樂飢。【疏】泌者,泉水涓流不已,乃至廣大也。

水名。【水經注】汶水過平章縣南,有泌水注之。水出肥城縣東北白源,西南注於汶。

泌陽,縣名。【廣輿記】屬河南南陽府,漢舞隂,唐泌陽。 

【廣韻】毗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𠀤音邲。亦俠流也。 

【廣韻】鄙密切【集韻】壁吉切,𠀤音筆。【司馬相如·上林賦】偪側泌瀄。

考證:〔【水經注】水自肥縣東北之自源,西南注於汾。〕 謹按自源乃白源之譌。汾乃汶之譌。謹照原文改水出肥城縣東北白源,西南注於汶。

【集韻】逋昆切,音奔。水急也。 

【玉篇】匹奔切【集韻】鋪魂切,𠀤音歕。義同。 

【集韻】部本切,音笨。泉涌貌。

【廣韻】鋤陌切【集韻】實窄切,𠀤音齚。瀺泎,水落地聲。或作灂。

【唐韻】【集韻】𠀤竹律切,音絀。【說文】水貌。一曰水出貌。【文子·通原篇】原流泏泏,沖而不盈。 

【集韻】敕律切,音黜。義同。 

【廣韻】【集韻】𠀤苦骨切,音窟。【字林】水定也。一曰漚池。

與涉同。【班固·十八侯銘】身泏項營,序功差德。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𠀤音勒。【說文】水石之理也。【徐鍇曰】言石因其脈理而解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石有時以泐。 

【廣韻】凝合也。

潭名。【唐·裴休題泐潭詩】泐潭形勝地,祖塔在雲湄。 

【集韻】六直切,音力。義同。 或作氻𣲒。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石有時而泐。〕 謹照原文而泐改以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糾切,音黝。水黑色也。【說文】澤在昆侖山下。【水經】河水東注于泑澤。【註】卽所謂蒲昌也。

山名。【山海經】泑,山神蓐收居之。 

【廣韻】【集韻】𠀤於虬切,音幽。義同。 

【正字通】窑器色光滑者,俗曰泑。 

【集韻】於交切,音坳。水名,在長沙。

【唐韻】古胡切【集韻】攻乎切,𠀤音孤。水名。【說文】水起雁門葰人戍夫山,東北入海。【水經】沽水至泉州縣與淸河合,東入于海。淸河者,泒河尾也。【註】淸湛漳洹𣻎易淶濡沽虖沱,同歸於海,故曰泒河尾。 俗混入派字,非。【佩觿集】以水名之泒。爲宗派者,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宏切,音宖。【說文】下深貌。一曰水淸貌。【郭璞·江賦】極泓量而海運,狀滔天以淼茫。

水名。【春秋·僖二十一年】宋公及楚人戰于泓。

龍泓,水名。【陝西通志】龍泓有二,一在飛龍峽,一在天井山。 

【韻補】叶烏光切,音汪。【易林】羽翮病傷,無以爲疆。宋公德薄,敗于水泓。

【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𠀤音甘。米汁也。【博雅】泔,潘瀾也。【說文】周謂潘曰泔。 

【荀子·大略篇】曾子食魚有餘,曰泔之。【註】泔者,烹和之名。 

【集韻】戸感切,音頷。滿也。【揚雄·甘泉賦】秬鬯泔淡。【註】泔淡,滿也。一曰泔淡,水貌。

別作澉。

〔古文〕佱灋𣳴【唐韻】方乏切【集韻】【韻會】弗乏切,𠀤翻入聲。【爾雅·釋詁】法,常也。【釋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禮·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註】法,八法也。

制度也。【禮·曲禮】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禮法也。【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𠛬法也。【書·呂𠛬】惟作五虐之𠛬曰法。

象也。【文心雕龍·書記篇】申憲述兵,則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謀無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

效法也。【易·繫辭】崇效天,𤰞法地。

執法,星名。【史記·天官書註】端門次東第一星爲左執法,廷尉之象。端門西第一星爲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

姓。【後漢·法雄傳】齊襄王法章之後。 

【韻補】叶敷弗切,音拂。【揚子·太𤣥經】陽氣高縣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叶芳未切,音廢。【歐陽修銘】奕奕明堂,萬邦從祀,豈無臣工,爲予執法。

【廣韻】【集韻】𠀤莫飽切,音卯。水名。在吳華亭縣有圓泖,大泖,長泖,共三泖。亦作茆。【春渚記聞】陸魯望賦吳中事云:三泖涼波魚蕝動。註稱江左人目水之渟滀不湍者爲泖。 

【集韻】力九切,音柳。水貌。

【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𠀤音四。水名。【說文】水受泲水,東入淮。【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正義】泗水出濟隂乗氏縣。【水經注】泗水,出魯卞縣故城東南,桃墟西北。

國名。【前漢·地理志】泗水國,故東海郡也。元鼎四年,別爲泗水郡,郡有泗陽縣。

州縣名。【廣輿記】泗州屬江南鳳陽府,春秋時徐子國,漢厹猶,晉宿預,魏東楚,陳安州,後周泗州。又泗水縣,今屬兗州府。

泗口,在宿遷縣。【通典】兗州刺史劉遐自彭城退屯泗口。

涕泗也。【詩·陳風】涕泗滂沱。【傳】自鼻曰泗。

【集韻】荒胡切,音呼。水名,與滹同。滹池,或省作泘。

【唐韻】符兵切【集韻】薄兵切,𠀤音平。【說文】谷也。一曰水名。 

【集韻】披庚切,音磅。本作洴。水聲也。【柳宗元·晉問】漰泙洞踏者,彌數千里。洴原字从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