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集韻】【韻會】𠀤諸市切,音止。【爾雅·釋水】小渚曰沚。【詩·召南】于沼于沚。
又【釋名】止息也,可以止息其上。
又【集韻】職吏切,音志。【正韻】諸氏切,音紙。義𠀤同。
又【韻補】叶諸池切。【楚辭·九懷】淹低徊兮京沚。與師彝爲韻。 【玉篇】或作洔。
【唐韻】【集韻】𠀤普蓋切,音霈。水名。【說文】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又澤名。【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于沛。
又草生水曰沛。【公羊傳註】草棘曰沛。【風俗通·山澤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獸之所匿也。
又縣名,屬沛郡。【漢書註】秦泗水郡之屬縣。
又行貌。【楚辭·九歌】沛吾乗兮桂舟。【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而悠悠。
又有餘貌。【公羊傳·文十四年】沛若有餘。
又大貌。【前漢·五行志】沛然自大。
又雨貌。【張衡·思𤣥賦】凍雨沛其灑塗。又滂沛,雨盛貌。別作霈。
又旛幔也。【易·豐卦】豐其沛。通作旆。
又蓄水灌田之名。【三餘贅筆】浙中少水人家,多于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又竹名。【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爲大船。【僧贊寧·筍譜】又沛竹筍。
又沛艾,姿容俊偉貌。【司馬相如·大人賦】沛艾赳螑。
又滯沛,奔揚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揚滯沛。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博蓋切,音貝。義同。
又疾也。【前漢·郊祀歌】靈之來,神哉沛。【註】沛,補蓋反。
又偃仆也。【詩·大雅】顚沛之揭。【傳】沛,拔也。【正義】遽離根本之言。
又【韻補】叶方吠切,音避。【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于胥德兮麗萬世。
又叶蒲迫切,音白。【左思·魏都賦】揆旣往之前跡,叩將來之後轍。成都迄以傾覆,建業則亦顚沛。
考證:〔【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子胥德兮麗萬世。 〕 謹照原文子胥改于胥。
【廣韻】【集韻】【韻會】𠀤普半切,音判。水流也。一曰水厓。
又【玉篇】古文泮字。義與詩隰則有泮之泮同。沜,猶漘也。註詳五畫。【唐書·王維傳】輞川有芙蓉沜。
【唐韻】【集韻】𠀤之壘切,音捶。【說文】二水也。【類篇】閩人謂水曰沝。○按鄺氏易坎爲水,水作沝。郭忠恕佩觿集,音義一而體別,水爲沝,火爲𤈦。是水與沝音義𠀤同,與《說文》小異。至楊愼轉注古音,沝音委,義如禮記或原或委之委。《說文》字原,沝,古流字。皆曲說,今不從。
【廣韻】子荅切【集韻】作荅切,𠀤立帀。湆沞,纔濕。一曰沸貌。
【篇韻】古侯切,音勾。水聲。
(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𠀤音鉤。【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
又【韻補】叶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古文〕歿歾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勃切,音歿。【說文】沈也。
又盡也。【詩·小雅】曷其沒矣。【傳】沒,盡也。【疏】言不可盡服也。
又過也。【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疏】沒,過也。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又貪也。【晉語】不沒爲後。
又乾沒。【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又水名。【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水經注】作役水。
又【孫𥠇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麼。不知而問曰拾沒。
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寐。【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遞。 【說文】本作𣴬。
考證:〔【山海經】太山東南流,注於沒水。〕 謹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廣韻】敷空切【集韻】【韻會】敷馮切,𠀤音豐。水名。【前漢·地理志】水出扶風鄠縣東南。【書·禹貢】灃水攸同。
又作豐。【詩·大雅】豐水東注。 亦作鄷。【潘岳·關中記】鄷鄗潦潏。
【唐韻】烏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𠀤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漚,柔也。【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楚人曰漚。此云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註】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侯切,音謳。浮漚也。【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𠀤音歷。【說文】浚也。一曰水下滴。【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
又飮酒將盡餘滴曰瀝。【史記·滑稽傳】時賜餘瀝。
又瀝液,微流也。【張衡·思𤣥賦】漱飛泉之瀝液。
又淅瀝,雨雪聲。【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 【集韻】或作𤃹。
【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𠀤音倫。【說文】水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盧困切,音論。義𠀤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木華·海賦】𣽴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姓也。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㤻上聲。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叶閭員切,音連。【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
〔古文〕𣶟𣳁【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𠀤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唐韻】𠋫古切【集韻】後五切,𠀤音戸。𤣥滬,水名也。
又【陸龜蒙·漁具詠序】綱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滬。【註】吳人今謂之籪。
【唐韻】【集韻】【正韻】莫葛切【韻會】莫曷切,𠀤音末。水名。【說文】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
又浮沫也。【莊子·大宗師】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又涎沫也。【莊子·至樂篇】乾餘骨之沫爲斯彌。【註】沫,口中汁也。
又噴沫,跳波也。【馬融·長笛賦】𤀰瀑噴沫。
又湯華也。【陸羽·茶經】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
又紅沫。【酉陽雜俎】紅沫,煉丹砂爲黃金,碎以染筆,書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紅沫。
又已也。【屈原·離騷】身服義而未沫。
又汗流貌。【前漢·郊祀歌】霑赤汗,沫流赭。【註】應劭曰:流沫如赭也。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師古曰:沫沬兩通。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從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內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從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又【韻補】叶謨杯切,音枚。【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𧇾兮,芬至今猶未沫。
又叶莫結切,音蔑。【郭璞·江賦】濯翮疏風,鼓翅𦒑𦐴。揮弄灑珠,拊拂瀑𠖾。
〔古文〕湏【廣韻】【集韻】莫貝切【韻會】【正韻】莫佩切,𠀤音妹。衞邑名。【詩·鄘風】沬之鄕矣。亦作妹。【書·酒誥】明大命于妹邦。
又【易·豐卦】日中見沬。【註】王氏曰:微昧之明也。薛氏曰:斗之輔星。
又【廣韻】【集韻】𠀤無沸切,音未。水名。
又【唐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說文】灑面也。通頮。
又作靧。【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
【唐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𠀤音術。水名。【說文】沭水出靑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疏】沭出東莞。【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東莞縣術水,南至下邳入泗。【註】卽沭水也。
又縣名。【廣韻】沭陽在海州。【廣輿記】今屬淮安府。
又【集韻】允律切,音聿。義同。 或作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余切,音苴。水名。【說文】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水經】沮水出東汶陽郡沮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沮縣沮水,出東狼谷。【水經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書·禹貢】漆沮旣從。【詩·大雅】自土沮漆。【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兪山,東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縣北,東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卽洛水也。【詩·地理攷】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東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別。詩漆沮入于渭之上流。書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經注】肥如縣,故肥子國,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吳志】赤烏四年,諸葛瑾取柤中。
又【廣韻】側魚切【集韻】臻魚切,𠀤音菹。姓也。黃帝史官沮誦,三國沮授。
又【廣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𠀤音咀。止也,過也,壞也。【詩·小雅】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又【禮·儒行】沮之以兵。【註】沮,謂恐怖之也。
又敗也。【晉語】衆孰沮之。
又沮泄,謂泄漏也。【禮·月令】地氣沮泄,是謂發天地之房。
又丘名。【爾雅·釋丘】水出其後曰沮丘。【註】沮,辭與切。
又【廣韻】疾與切【集韻】象呂切,𠀤音敘。義同。
又【集韻】壯所切,音阻。【漢志】沮陽,縣名。在上谷郡。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將預切,音怚。沮洳,漸濕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註】沮洳,水浸處,下濕之地。【禮·王制】山川沮澤。【註】沮謂萊沛也。
又【集韻】將先切,音箋。涓沮,小流。
【集韻】𣸐,或省作沯。詳𣸐字註。
【廣韻】他各切【集韻】闥各切,𠀤音託。【玉篇】落也,磓也。
又【廣韻】赭也。【詩·秦風·顏如渥丹】《釋文》丹如字,韓詩作沰。音撻各反。赭也。
又【集韻】當各切,音矺。滴也。【崔實·農家諺】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考證:〔【詩·秦風·顏如渥丹箋】丹如字,韓詩作沰。音撻各反。赭也。〕 謹按丹如字云云本釋文非鄭箋。謹改箋字爲釋文。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𠀤音駝。【說文】江別流也。出㟭山。【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又涕垂貌。【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𠀤音柁。與𣵺同。瀢𣵺,沙土往來貌。【郭璞·江賦】碧沙瀢𣵺而往來。
又與沲同。潭沲,隨波貌。【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與池同。
考證:〔【說文】水別流也。〕 謹照原文水改江。
【集韻】同沱。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𥳑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又【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又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又酒器也。【乾𦠆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又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𦠆字从月从㢲作。
考證:〔兩河,謂河南,河北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謹按爾雅註云自東河至西河,非謂河南河北。謹改河南河北爲東河西河。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說文】水不利也。【前漢·五行志】惟金沴木。又氣相傷謂之沴,沴猶臨莅不和意也。【註】服虔曰:沴,害也。如淳曰:沴音拂戾之戾。
又妖氣也。【前漢·孔光傳】六沴之作。【註】沴,惡氣也。
又水渚也。【揚雄·河東賦】秦神下讋,跖魂負沴。【註】沴,河岸之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典切,音殄。陵亂也。【莊子·大宗師】隂陽之氣有沴。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義同。
【字彙】同沴。
又水名,在襄陽。【水經注】零水東逕新城縣之沵鄕縣,謂之沵水。又東歷宜城西山,謂之沵谿。東流合於夷水,謂之沵口。
【唐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𠀤音飴。水名。
又【集韻】陳尼切,音墀。同坻。【前漢·諸侯王表】沶陵康侯魏駟。
又神至切,音示。沶鄕,縣名。見【左傳·桓十三年註】。
又直利切,音緻。義同。
【玉篇】府伐切,音發。寒也。一曰渫也,通流也。【木華·海賦】鏟臨崖之阜陸,決陂潢而相沷。【註】沷,灌也。一曰凡壅水處決之,使相沷蕩也。
又敷勿切,音弗。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味切,音芾。涫也。【詩·大雅】如沸如羹。
又水名。【王子年·拾遺記】蓬萊山有沸水,飮者千歲。
又井名,潭名。【水經注】曲阿季子廟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謝惠連·雪賦】沸潭無涌,炎風不興。
又【集韻】【正韻】敷勿切【韻會】分勿切,𠀤音拂。灑也。
又觱沸,泉出貌。【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正韻】滂佩切,音配。波涌貌。【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駭波鴻沸。
又怒貌。【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
又與潰同。沸渭,不安貌。【王褒·洞蕭賦】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註】沸或爲潰,扶味切。 【集韻】或作𩰾。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駿波鴻沸。〕 謹照原文駿改駭。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水名。【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𠀤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考證:〔【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進。〕 謹照原文進改退。
【廣韻】徒年切【集韻】亭年切,𠀤音田。【字林】沺沺,水勢廣大貌。【郭璞·江賦】溟漭渺沔,汗汗沺沺。
〔古文〕乿【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水名。【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
考證:〔【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體。〕 謹照原文體改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