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𠀤音漾。【爾雅·釋詁】恙,憂也。【疏】恙者,聘禮云:公問君,賔對公再𢪙,鄭註云:𢪙其無恙。郭云:今人云無恙,謂無憂也。【廣韻】憂也,病也。
又噬蟲,善食人心。【風俗通】噬蟲能食人心。古者草居,多被此毒,故相問勞曰無恙。如戰國策,趙威后問齊使曰:王亦無恙。說苑,魏文侯語倉庚曰:擊無恙。前漢,武帝報公孫弘曰:何恙不已。晉書文苑,顧愷之與殷仲堪箋,布帆無恙。隋書,日本遣使致書皇帝無恙。皆問勞之辭也。
又叶余章切,音羊。【楚辭·九辯】計專專之不可犯兮,願遂推而爲臧。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及君之無恙。
按恙㺊二義。一爲蟲,一爲獸。廣韻玉篇分註甚明,自神異經合而一之。字書混引,輟耕錄辨之詳矣。
【唐韻】【集韻】【韻會】於避切【正韻】胡桂切,𠀤音㜇。【說文】恨也。从心圭聲。【玉篇】恨怒也。
【集韻】戸恢切,音回。昏亂貌。【揚子·太𤣥經】疑恛恛。【註】小人執志不堅,恛恛然從人也。
【廣韻】恥力切【集韻】蓄力切,𠀤音敕。惕也。【顏氏家訓】卜得惡卦,反令恜恜。
【集韻】居𢪙切,音介。無愁貌。【孟子】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訖黠切,音戛。義同。
又【轉注古音】苦計切,音契。【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恝恝之山。
又人名。炎帝之孫曰靈恝。
又【集韻】牛轄切,音𩮁。古與忦通。詳忦字註。
按《說文》引孟子作𢗊,而丁公著讀孟子作恝。朱子因之,當以朱子爲正。
【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夷。【爾雅·釋言】悅也。【廣韻】悅樂也。
又通作夷。【詩·小雅】旣夷旣懌。【註】夷,悅也。
【廣韻】【集韻】𠀤許容切,音胷。懼也。
又【五音集韻】詡拱切,音洶。【韓愈·會合聮句】鬼窟脫幽妖,天居覿淸栱。京遊步方振,謫夢意猶恟。 或作忷。
俗怪字。顏眞卿學王羲之東方朔贊,怪作恠,以就楷法。俗因誤从在。
【正字通】同悋。
【唐韻】苦回切【集韻】【正韻】枯回切,𠀤音魁。【說文】大也。从心灰聲。【韻會】謂志大也。
又【增韻】大之也。
又【玉篇】【集韻】【韻會】𠀤苦虺切。【集韻】大也。一曰恢恑,譎怪。
又叶空胡切,音枯。【道藏歌】五老監䰟戒,心端情自恢。身度水火官,名入九龍廬。 或作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資四切,資去聲。【說文】縱也。从心次聲。【漢明德馬皇后詔】寵貴橫恣。
又【詩·檜風·小序】疾恣也。【鄭箋】恣,謂狡㹟淫戲,不以禮也。
又【五音集韻】千咨切,音趑。恣睢,自得貌。秦刻石文作資。
【唐韻】辛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𠀤音戌。【說文】憂也。从心血聲。【書·盤庚】永敬大恤。【詩·小雅】出則銜恤。【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𡨥亂。皆訓憂也。
又收也,賑也。【周禮·地官】六行,孝友睦婣任恤。【註】恤,振憂貧者。【通論】振貧老曰恤。
又【增韻】愍也,災危相憂也。【周禮·地官】十二敎,八曰以誓敎恤,則民不怠。【疏】民有厄喪,敎相憂恤也。
又相憂曰恤。【周禮·地官】八𠛬,六曰不恤之𠛬。【鄭司農註】恤謂相憂也。
又恤恤,憂患貌。【左傳·昭十二年】且言曰:恤恤乎。
又作卹。【詩·唐風·小序】不恤其民也。【註】恤,亦作卹。【周禮·春官·典瑞】以卹凶荒。【註】卹者,開府庫振救之。
又姓。晉大夫恤由。 心血爲恤,蓋心戌然而慘惻之若已身之有患也。
考證:〔又相愛曰恤。【周禮·地官】八𠛬,六曰不恤之𠛬。【鄭司農註】恤謂相愛也。〕 謹照周禮註原文兩愛字俱改憂。
【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𠀤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註】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
【集韻】式亮切,音餉。念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六切,音忸。【說文】慙也。从心而聲。【徐曰】心挫衂也。【小爾雅】心愧爲恧。【揚子·方言】山之東西,自愧曰恧。
又叶女力切,音匿。【張衡·思𤣥賦】夕惕若厲以省諐兮,懼余身之未敕。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又或作忸。【六書精蕰】从而从心。髡首而心懷慙也。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𠀤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又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又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 【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痕切,音蒽。【說文】惠也。从心因聲。【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爲恩。
又愛也,澤也。
又【廣韻】隱也,私也。
又州名。漢合浦郡,唐立恩州。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
又姓。前漢燕祭酒恩茂。【風俗通】𨻰大夫成恩之後。
又叶衣延切,音烟。【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廣韻】苦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克各切,𠀤音𥯚。【爾雅·釋詁】敬也。【詩·商頌】執事有恪。
又周武王封虞夏殷之後爲三恪。【孔叢子·答問篇】禮之如賔客也。
又姓。 本作愙。或省作㤩。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音通。【說文】痛也。从心同聲。【詩·大雅】神罔時恫。【集韻】或作痌恿。
又呻吟也。【顏師古·正俗】關中謂呻吟爲呻恫。
又【集韻】吐孔切,音捅。義同。
又【廣韻】【韻會】𠀤徒弄切,音洞。憁恫。不得志也。【史記·蘇秦傳】恫疑虛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兼切,音甜。【說文】安也。从心,甜省聲。【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靜也。【莊子·繕性篇】以恬養志。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𠀤音供。【說文】肅也。【書·洪範】貌曰恭。【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註】高且正也。
又【論語】溫良恭儉讓。【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註】夙夜敬事曰恭。【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禮·少儀】賔客主恭。【註】以不驕慢爲恭。
又奉也。【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爲姓。
又通作共。【詩·大雅】虔共爾位。【註】恭字古與共通。【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註】本作恭。 亦通作龔。【書·泰誓】恭行天罰。或作龔。
又叶區王切,音匡。【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天神普欣悅,一切稽首恭。 本作𢙄。从心。共聲。今作恭。
考證:〔【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註】在貌爲恭,在心爲敬。〕 謹照原書註改疏。〔【論語】溫良恭儉讓。【註】和從不逆謂之恭。〕 謹照原書註改疏。
【唐韻】此緣切【集韻】逡緣切,𠀤音詮。【說文】謹也。从心全聲。【長箋】全心爲謹,寓戒也。
又【廣韻】莊緣切,音跧。曲卷也。
又【集韻】從緣切。慬也。
〔古文〕𧪩【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𠀤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
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𠛬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又子曰息。【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又【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又出錢生子亦曰息。【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又勞也。【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註】息,勞也。【釋文】勞,力報反。
又休也。【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註】休息之也。
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又國名。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註】息國,汝南新息縣。【釋文】一本作鄎。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又姓。【姓苑】今襄陽有此姓。又息夫,複姓。
又叶私列切,音屑。【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从心从自,自亦聲。【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考證:〔【禮·檀弓】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謹照原文小人改細人。
【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𠀤音搯。【說文】用心也。
又恰恰,鳥鳴聲。【杜甫詩】自在嬌鶯恰恰啼。
又適當之辭。【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字彙】俗悅字。
【廣韻】撫庚切【集韻】披耕切,𠀤音怦。【玉篇】滿也。
又忼慨也。 或从朋。
【唐韻】康很切【集韻】【韻會】【正韻】口很切,𠀤音墾。【說文】悃也。从心豤聲。本作𢡆,今作懇。【集韻】誠也。【廣韻】懇惻,至誠也。又信也。
又或作貇。【前漢·劉向傳】貇貇數奸死亡之誅。【師古註】款誠之意。 亦作頎。【禮·檀弓】頎乎其至也。【註】頎音懇,惻隱之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註】頎典,堅刃貌。【鄭司農云】頎,讀爲懇。典,讀爲殄。
〔古文〕亞【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𠀤音堊。【廣韻】不善也。从心亞聲。【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
又醜陋也。【書·洪範】六極,五曰惡。【傳】醜陋也。【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
又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
又粗也。【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謂粗飯也。
又年凶曰歲惡。
又器物不良曰苦惡。
又糞穢也。【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師古曰】惡卽矢也。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
又多所不可曰性惡。【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
又【廣韻】烏路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故切,𠀤汙去聲。憎也,疾也。【左傳·隱三年】周鄭交惡。【註】兩相疾惡也。
又忌也。【禮·王制】奉諱惡。【註】奉謂進也,諱謂先生之名,惡謂子卯忌日,謂奉進於王,以所諱所惡也。
又恥也。【孟子】羞惡之心。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韻會】汪烏切,𠀤音汙。安也,何也。【論語】惡乎成名。【孟子】居惡在。
又歎辭。【孟子】惡,是何言也。
又與滹同。【禮·禮器】晉人將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惡池。【古今字考】惡同滹,池同沱,卽滹沱河也。 古但作亞,加心作惡。加言作䛩,𠀤轉註。因各轉聲成亞,惡,䛩三文。【集韻】䛩卽惡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洞。哀過也。从心動聲。【論語】子哭之慟。
又叶徒紅切,音同。【晉書·愍懷傳】今爾之負,抱冤於東。悠悠有識,孰不哀慟。
【唐韻】苦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可亥切,𠀤音凱。【說文】康也。【廣韻】樂也。【詩·小雅】豈樂飮酒。【註】豈,本作愷。
又軍勝之樂。【周禮·夏官·大司馬】愷樂獻于社。【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振旅,愷以入于晉。
又或作凱。【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疏】南風,長養萬物喜樂,故曰凱風。【左傳】八愷。或作八凱。愷凱古通用也。
考證:〔【周禮·秋官·大司馬】愷樂獻于社。〕 謹照原文秋官改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