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集韻】閭承切,音陵。碐碐,石貌。
又盧登切,音楞。義同。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陂。【說文】豎石也。【禮·祭義】君牽牲,旣入廟門,麗於碑。【疏】君牽牲,入廟門,繫著中庭碑也。𨻰用之曰:公食大夫禮,庶羞𨻰於碑內,庭實𨻰於碑外。燕禮聘禮皆云:賔自碑內聽命。又士昏禮,賔入廟門鄕飲酒,賔入庠門鄕射,賔入序門,皆有當碑揖,則諸侯大夫士之宮皆有碑。鄭氏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隂陽。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又【檀弓】公室視豐碑。【註】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
又【釋名】碑,被也。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
又【徐鉉曰】古宗廟立碑,以繫牲耳。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又劉熙言,葬時所設者,蓋今神道碑也。
又【初學記】碑,以悲往事也。今宮室廟屋墓隧之碣,鐫文於石皆曰碑。
【集韻】【正韻】𠀤魚音切,音吟。䃢碒,猶嵌嵓也。【左思·吳都賦】䃢碒乎數州之閒。【註】深險連延貌。 【集韻】通作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內切,音對。舂具。【說文長箋】鳥食如舂碓然,故从隹。【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註】碓之所投,瀺注隙穴也。【桓譚·新論】宓犧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而利十倍。
又【通俗文】水碓曰轓車。【註】今俗依水涯壅上流,設水車,轉輪與碓身交激,使自舂,卽其遺制。又杜預作連機碓。孔融曰:水碓之巧,勝於聖人之斷木掘地。
又【集韻】都回切,音堆。岸也。與堆𡺾塠通。【前漢·地理志】離𡺾。【河渠書】作離碓。
【廣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𠀤音武。同珷。碔砆,詳前砆字註。一作武夫。
【廣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曲岸也。【揚雄·羽獵賦】探巖排碕。
又長邊也。【郭璞·江賦】碕嶺爲之嵒𡼑。
又【廣韻】去奇切,音欺。石矼。
又墟彼切,音綺。碕礒,石貌。【楚辭·招隱士】嶔崟碕礒。【註】山阜𡸨嵎也。
【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𠀤論上聲。碖碅,詳前碅字註。
又【集韻】盧困切,音論。石貌。
又龍春切,音倫。石也。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七迹切,音皵。【說文】水陼有石者。【水經注】佷子潭有石磧州,長六十丈,廣十八丈。【司馬相如·上林賦】下磧歷之坻。【註】磧歷,淺水中沙石也。【韻會】吳楚謂之瀨,中國謂之磧。
又沙漠亦曰磧。【杜甫·送人從軍詩】今君渡沙磧,絫月斷人烟。 【正字通】或讀戚責二音,義同。
【廣韻】初朕切【集韻】楚錦切,𠀤參上聲。物雜沙也。
又【集韻】錯合切,參入聲。義同。
【廣韻】而兗切【集韻】【韻會】【正韻】乳兗切,𠀤音輭。與瑌同。【說文】石次玉。【司馬相如·子虛賦】碝石碔砆。【註】碝石白者如冰,半有赤色。
【廣韻】五咸切【集韻】【正韻】魚咸切【韻會】疑咸切,𠀤音諴。【說文】磛碞也。【書·召誥】用顧畏于民碞。【註】碞,險也,顧視民情之碞險。【正字通】言民情參差不齊,會碞險可畏意。孔傳訓僭謂小民僭差禮義,誤也。
又【韻會】魚音切,音吟。義同。 【正字通】與嵒巖同。
【集韻】食列切,音舌。治皮也。
又【字彙補】碟里,國名。在東南海中。見象胥錄。
【篇海】丁定切,音釘。石亭。
【廣韻】【集韻】𠀤徒谷切,音讀。碌碡,田器。用以磨田使平也。 【正字通】碌,通作䃙磟。亦借鹿轆。碡,或作𥖠𥖿,義同。
【正字通】同砣。
【唐韻】渠列切【集韻】【正韻】巨列切【韻會】其謁切,𠀤音傑。【說文】特立之石,東海有碣石山。【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史記·漢武紀】東巡至碣石。【文穎曰】在遼西,今屬臨楡,此石著海旁。
又【揚雄·羽獵賦】碣以崇山。【註】碣,山特立貌。
又𥓓碣。方者爲𥓓,圓者爲碣,李斯所造。【廣韻】碣石,本山名。今爲𥓓碣字,或作嵑。
又形容羽族也。【郭璞·江賦】往來勃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石貌。
又乙轄切,音軋。碣磍,勁怒貌。
又叶其例切,音偈。【班固·燕然山銘】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帝載兮振萬世。【梁竦·悼騷賦】歷蒼梧之崇丘兮,宗虞氏之俊乂。臨衆瀆之神林兮,東勑職於蓬碣。
【集韻】於驚切,音英。【正字通】石之有文采者。本借用英。舊訓水中石,非也。
【廣韻】方典切【集韻】補典切,𠀤音匾。【玉篇】將登車履石也。亦作扁。
又【正字通】水疾厓傾曰碥。又蜀江自嘉州至荆門,水路有燕子碥,閻王碥,皆險地。
【集韻】乞格切,音客。石堅也。
【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𠀤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
又【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
又【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
又【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
又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廣韻】【集韻】𠀤烏賄切,音猥。碨磊,石貌。又碨䃁,不平。
又【集韻】烏回切,音隈。石不平。
又【馬融·長笛賦】瞋菌碨柍。【註】碨柍,聲競奮貌。 【正字通】磈𥓔硊䃬𠀤通。【集韻】合爲一。俗作𥔃。
【廣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石。【爾雅·釋詁】大也。【易·蹇卦】往蹇來碩。【詩·衞風】碩人其頎。
又【𨻰風】碩大且卷。【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皆訓大也。
又【增韻】充實也。
又與石通。
又叶常灼切,音杓。【詩·秦風】辰牡孔碩。叶下舍拔則獲。【小雅】旣庭且碩,曾孫是若。【揚子·太𤣥經】我心孔碩,乃後有鑠。
【正字通】同砧。
又【集韻】五感切,音頷。碪𥔲,山形。【左思·魏都賦】恆碣碪𥔲於靑霄。○按《唐·𨻰藏器·本草拾遺》有霹靂碪,云出雷州幷河東山澤閒,雷震後得之。《正字通》作䃡。
【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同鍛。○按《說文·殳部·段註》:椎物也。金部鍛註:小冶也。意實相足。《詩·大雅》:取厲取鍛。毛傳云:鍛,石也。鄭箋云:鍛,石所以爲鍛質也。言取鍛厲斧斤之石。《陸德明·音義》則云:本又作碫。是碫與鍛通用無疑。《正字通》因《說文》石部有碬無碫,必欲以碬爲碫字之譌,且斥《正韻》碫同鍛爲誤,非也。
【廣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遐。【說文】厲石也。春秋傳曰:鄭公孫碬,字子石。
又【玉篇】磍碬,高下也。○按《說文》又部叚註:借也,古雅切,與殳部段字迥別。石部此字註:厲石也,从石叚聲。則孫愐胡加切,非謬矣。《正字通》斥爲碫字之譌,不知何據。
【唐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𠀤音宕。【說文】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
又芒碭,山名。【前漢·高帝紀】隱芒碭山澤閒。【應劭註】芒屬沛,碭屬梁。
又【水經注】仙者涓子,主柱,𠀤隱碭山,得道。
又沆碭,白氣貌。【前漢禮樂志】西顥沆碭,秋氣蕭殺。
又過也。【揚雄·甘泉賦】回猋肆其碭駭兮。【馬融·長笛賦】犇遯碭突。
又碭,溢也。【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註】謂碭溢而失水也。
又【正韻】待朗切,音蕩。
又【集韻】徒郞切,音唐。義𠀤同。
【集韻】田黎切,音提。碮砧也。【正字通】同隄。
【廣韻】奴晧切【集韻】【韻會】乃老切。𠀤同瑙。【博雅】碼碯,石次玉也。詳玉部瑙字註。
【廣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𠀤音䐨。堅也,靳固也。【易·乾卦】確乎其不可拔。【莊子·應帝王】確乎能其事。【註】堅貌。
又剛也。【易·繫辭】夫乾確然示人易矣。 亦作塙碻。
【正字通】同確。
又地名。【魏書·孝文紀】行幸碻磝。○按碻又作鄗。《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註:鄗,苦交反。敖、鄗二山在滎陽縣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