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集韻】元俱切,音虞。鮈𩶭,魚名。
又【集韻】訛胡切,音吾。義同。或作鯃。
又【集韻】五矩切,音麌。義同。
【正字通】俗鮬字。
【字彙補】人盧切,音如。【山海經】濫水西流,注于漢水,多𩶯魮之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魚翼,音如磐石之聲。【註】𩶯音如。
【王充·論衡】𩶰䱙殺人。音未詳。《論衡·言毒》:爲𩶰䱙螫有毒。
【字彙補】與䖳同。【閩書】一名鮓,一名水母。
【廣韻】【集韻】𠀤營隻切,音役。魚名。有四足。【類篇】如龜而行疾。亦作𩵤。【正字通】狀如鮎,四足長尾,聲似小兒,善登竹。別作䱛。
【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𠀤音狄。東海有馬𩷎魚。【六書故】頰肉毳美。
【唐韻】巨成切【集韻】渠成切,𠀤頸平聲。【說文】魚名。【埤雅廣要】魴,一名𩷏。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下頂切,𠀤音脛。義同。
【五音集韻】渠玉切,音局。魚名。
【說文】鰋本字。
【廣韻】昨淫切【集韻】才淫切,𠀤音鬵。與䰼同。𩻢也。詳䰼字註。
又【集韻】鋤簪切,音岑。義同。
【玉篇】之利切,音志。魚名。
【集韻】同𩺵。
【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𠀤音郞。【博雅】蟹,其雄曰𩷕䱺。
【玉篇】音步。魚名。
【集韻】渠王切,音狂。大魚。
【集韻】逆及切,音岌。魚衆也。
與硥同。【隷釋】咸陽靈臺𥓓,𩷙魚復生。【註】淮南子地形訓,載海外三十六國,西北方有無繼民,硥魚在其南。註云:硥魚如鯉,有神靈乗行九野。硥讀如蚌。字書蚌或作䰷、硥,無𩷙字也。所謂𩷙魚,疑卽此爾。
【字彙補】蒲沒切,音浡。魚名。出《異魚圖贊》。
【說文】籀文䲊字。
【說文】魴,或从㫄作𩷸。詳魴字註。又鰟。
【唐韻】都敎切,音罩。【說文】烝然𩷹𩷹。○按《詩·小雅》作罩罩。
又【集韻】竹角切,音琢。魚名。
【集韻】同鮒。
【集韻】丘八切,音劼。魚名。或作鮚。
【玉篇】時正切,音盛。魚也。【正字通】本作𩻷。
【篇海】音塔。鱕魚。【正字通】䱜字之譌。
【集韻】與鮨同。
【正字通】俗鮀字。
【玉篇】匹亙切,漰去聲。【篇海】魚名。【正字通】綳魚,形似河魨而小,背靑有斑文,無鱗,尾不岐,腹白有刺。俗攺作𩸀。
【集韻】必結切,音彆。魚行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