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古文〕𢈥寴𡩁【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𠀤七平聲。【廣韻】愛也。【孝經序】親譽日著。【註】慈愛之心曰親。【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註】親謂仁恩。【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增韻】躬也。【詩·小雅】弗躬弗親。【箋】言不躬而親之也。【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𤣥而養。【註】親,猶自也。 

【釋名】襯也。言相隱襯也。【增韻】姻也。【禮·大傳】親者,屬也。【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杜註】親,九族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註】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

【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姓。【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註】親弗,人姓名。【戰國策】作祝弗。

通作新。【大學】在親民。【程註】親,當作新。 

【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𠀤七去聲。【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釋文】有平去兩音。 

【廣韻】親家也。【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叶蒼先切,音千。【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从𣐽。今省作亲。【集韻】或作媇儭。○按字彙補又作𧠍𧠸𧡘,非。

考證:〔【詩·小雅】勿躬勿親。〕 謹照原文改爲弗躬弗親。

【集韻】普朗切,滂上聲。視物貌。【字彙】側視物貌。【正字通】泛云俗字,非。

【唐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冀。【說文】𣢆幸也。【廣韻】覬覦,希望也。【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集韻】或作幾。【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覬,又作幾,音冀。 

【韻會小補】通作𩥉。【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里𩥉於邑。【疏】希𩥉慕仰,行之於邑也。 

【集韻】虛器切,咦去聲。【類篇】幸也。【韻會小補】垂也。【集韻】亦作𣢆。【正字通】俗通作冀。【增韻】亦作懻,非。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𠀤音冥。【說文】小見也。【正字通】或曰暗處密窺曰覭。覭有微細難見義,故从冥。 

【廣韻】【集韻】𠀤莫狄切,冥入聲。【廣韻】小貌。【類篇】微見也。 

【集韻】莫獲切,音麥。草木叢生貌。【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叢茸翳薈也。 

【正韻】眉兵切,音明。眉目之閒也。○按爾雅,目上爲名,註,眉目之閒。正韻因名、覭聲近而誤訓,字彙从之,𠀤非。

考證:〔【爾雅·釋草】覭髳,茀離也。〕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詁。

【正字通】俗字。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居𠋫切,𠀤音遘。【說文】遇見也。【詩·召南】亦旣覯止。

【豳風】我覯之子。

成也。【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正字通】與遘通。長箋同逅。 

【集韻】下遘切,音𠋫。義同。 

【集韻】胡溝切,𠋫平聲。亦同逅。邂逅,解說貌。 

【集韻】古項切,音講。與顜同。【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註】或从見。通作講。 

【集韻】訖岳切,講入聲。亦同顜。通作較。

【唐韻】七句切【集韻】【韻會】【正韻】七慮切,𠀤蛆去聲。【說文】拘覰,未密致也。 

【廣韻】伺視也。【唐書·張說傳】北𡨥覰邊。【集韻】一作䁦。 

【韻會】通作徂。【前漢·張良傳】良與容徂擊秦皇帝。【師古註】徂謂密伺之也。本作覰。 

【集韻】千余切,音蛆。義同。【類篇】或作𧠢。 【集韻】譌作覰,俗作覷,𠀤非。

【集韻】莊陷切,音蘸。【類篇】覱㒈,高危貌。 

【唐韻】【集韻】𠀤子鑒切,音𩈻。義同。 

【玉篇】逞貌。 

【集韻】側銜切,𩈻平聲。避也。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𠀤音僅。【爾雅·釋詁】覲,見也。【疏】下見上也。【書·舜典】乃日覲四岳羣牧。【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註】春見曰朝,秋見曰覲。【周禮·春官·大宗伯註】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韻會】通作殣。【前漢·禮樂志·郊祀歌】殣冀親以肆章。【註】殣,音覲,見也。

叶渠巾切,音㨷。【蔡邕·筆賦】紀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傳六經而綴百代兮,建皇極而敘彝倫。

【集韻】都騰切。音登。久視也。 

【廣韻】【集韻】【正韻】𠀤丑證切,讀若秤。直視貌。或作眙。

【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𠀤艱去聲。與瞯同。【博雅】視也。

雜也。【禮·祭儀】薦黍稷,羞肺肝首心,見閒以俠甒。【註】見閒當爲覵。【疏】覵,雜也。言祭黍稷之時,雜以兩甒醴酒。

人名。【孟子】成覵,齊景公臣。 

【集韻】何閒切【正韻】何艱切,𠀤音閑。亦同瞯。 

【廣韻】古閑切【集韻】居閑切,𠀤音艱。視貌。 

【廣韻】方免切【集韻】邦免切,𠀤音鴘。義同。 

【集韻】伊甸切,音宴。窺也。 【說文】作𧢞。【類篇】或作𧡌。

【唐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𠀤音騾。【說文】好視也。【玉篇】覶縷,委曲也。【金壷字考】次序也。【左思·吳都賦】嗟難得而覶縷。【唐書·柳宗元傳】秉筆覶縷,不能成章。

通作羅。【晉書·傅咸疏】臣前所以不羅縷者,冀因結奏得從私願也。 

【字彙補】力過切,騾去聲。義同。見韻經。 

【集韻】力轉切,攣上聲。視貌。 【類篇】俗从爾作覼,非。

【唐韻】【集韻】𠀤無非切,音微。【說文】司也。 

【廣韻】武悲切【集韻】旻悲切,𠀤音眉。【博雅】覗也。 【六書統】重文,从目作矀。【說文長箋】一作𧢓。或作𧢒。

〔古文〕覐𧠭【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𠀤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

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

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 

【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 

【博雅】哲也。

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姓,見【姓苑】。 

【韻會】通作梏。【禮·緇衣】有梏德行。【註】梏,音角。【詩·大雅】本作覺。【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𠀤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尚寐無覺。【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叶訖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叶吉列切,音孑。【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叶古爻切,音交。【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音學五書】覺叶㡍。 

【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考證:〔【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鶩,鴑蹇先蹶,楚狂醉亂,䧎帽莫覺。〕 謹照原文鶩改騖。鴑改駑。䧎改隕。

【集韻】同䁦。【字彙補】與覰同。

【類篇】俗覶字。【字彙補】省作𧡓,非。

【唐韻】盧敢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敢切,𠀤藍上聲。【說文】觀也。【孔安國·尚書序】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史記·秦始皇紀】登兹泰山,周覽東極。

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覽州,貞觀二十三年置。

姓。【姓苑】望出彭城。 

【韻會】通作攬。【王羲之·蘭亭敘】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正字通】按攬覽音同義別。攬,撮取也。溷同覽,非。 

【韻會】【正韻】𠀤盧瞰切,藍去聲。【前漢·韋孟·諷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叶下鑒,師古讀。

官名。【唐書·南蠻傳】南詔,各府副將曰演覽、繕覽、澹覽、幕覽。【唐書·音義】讀。 【俗書證誤】从亽作覧,非。

【字彙】式枕切,音審。見也。【正字通】察視也。通作審。

覿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說文】見也。【易·困卦】三歲不覿。【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公羊傳】覿者何,見也。【禮·郊特牲】不敢私覿。【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覿,面別。散文面亦爲覿。 

【集韻】他歷切,音逖。又前歷切,音寂。𠀤同䚐。詳前䚐字註。 

【集韻】徒谷切,音牘。【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和以同人,物歸時育。覿叶育。 【集韻】或作䚍。亦作𧠫。

〔古文〕𥍊𥸑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註】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又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東觀,漢祕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註】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 

【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字彙補】𤍠也。【周禮·夏官·司爟註】今燕俗名湯𤍠爲觀。

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衞縣。

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𠀤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爲水,觀爲火。愛執而觀,因之爲木。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遊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註讀爲勸。

叶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叶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叶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叶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厦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

考證:〔又叶掌與切,音煮。【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朱註】觀叶鱮,鱮音湑。〕 謹按觀叶鱮朱註無此語。叶掌與切乃者字之音非觀字之音。謹改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多也。韓詩作覩。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𠀤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又姓。出【姓苑】。 

【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𠀤賢去聲。【廣韻】露也。【易·乾卦】見龍在田。【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註】凡𤰞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古文〕𥍊𥸑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註】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又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東觀,漢祕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註】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 

【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字彙補】𤍠也。【周禮·夏官·司爟註】今燕俗名湯𤍠爲觀。

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衞縣。

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𠀤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爲水,觀爲火。愛執而觀,因之爲木。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遊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註讀爲勸。

叶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叶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叶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叶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厦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

考證:〔又叶掌與切,音煮。【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朱註】觀叶鱮,鱮音湑。〕 謹按觀叶鱮朱註無此語。叶掌與切乃者字之音非觀字之音。謹改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多也。韓詩作覩。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𠀤音𨾚。【說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以法正人曰規。【書·𦙍征】官師相規。【傳】規,正也。【詩·衞風·淇奥序】武公能聽其規諫。【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規,求計也。【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謀度也。【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畫也。【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日月圓曰規。【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規田。【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官名。【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魚名。【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鳥名。【埤雅】杜鵑,一名子規。或作𨾚鳺巂。

規矩,獸名。詳矩字註。

姓。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車輪一周爲一規。通作巂。【禮·曲禮】立視五巂。【註】巂,猶規也。謂輪轉之度。【音釋】巂,本又作規。 

【集韻】規恚切,𨾚去聲。規規,驚視自失貌。【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集韻】呼役切,音狊。本作瞁。驚視貌。 

【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術訓】若

(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 【說文】从夫从見。【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䂓與矩𠀤从矢也。當作䂓。古文作槼。

【字彙補】䂓音吸。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䂓字爲規矩之規,非是。𠀤錄備考。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狄切,銘入聲。【廣韻】求也。【魏志·管輅傳】覓索餘光。【晉書·武帝紀】是猶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 

【唐書·南蠻傳】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 

【宋史·眞宗紀】祥符三年,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賜藥。 【正字通】从爪从見。俗作覔。非。【字彙補】一作𧠘𧠙。【集韻】本作覛,亦書作𧠨,或作眽,𠀤非。

〔古文〕𥄙眡𥄚𥅭𥉙眎𤋇【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𠀤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𥓓。【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姓,見【姓苑】。

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𠀤嗜上聲。義同。 

【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𠀤諂平聲。【說文】窺也。【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廣韻】𠋫也。【舊唐書·職官志】覘𠋫姦譎。 

【集韻】或作沾。【禮·檀弓】我喪也斯沾。【註】沾、覘同。

或作佔。【禮·學記】呻其佔畢。【註】佔,視也。𥳑謂之畢。

或作䀡。【類篇】闚也。【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䀡。 

【廣韻】【集韻】【韻會】𠀤敕豔切,諂去聲。義同。 

【集韻】丑琰切,音諂。視也。 

【類篇】都含切,音耽。緩頰也。一曰舉首。 

【字彙補】公低切,音稽。【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唐韻】盧敢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敢切,𠀤藍上聲。【說文】觀也。【孔安國·尚書序】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史記·秦始皇紀】登兹泰山,周覽東極。

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覽州,貞觀二十三年置。

姓。【姓苑】望出彭城。 

【韻會】通作攬。【王羲之·蘭亭敘】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正字通】按攬覽音同義別。攬,撮取也。溷同覽,非。 

【韻會】【正韻】𠀤盧瞰切,藍去聲。【前漢·韋孟·諷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叶下鑒,師古讀。

官名。【唐書·南蠻傳】南詔,各府副將曰演覽、繕覽、澹覽、幕覽。【唐書·音義】讀。 【俗書證誤】从亽作覧,非。

〔古文〕覐𧠭【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𠀤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

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

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 

【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 

【博雅】哲也。

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姓,見【姓苑】。 

【韻會】通作梏。【禮·緇衣】有梏德行。【註】梏,音角。【詩·大雅】本作覺。【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𠀤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尚寐無覺。【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叶訖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叶吉列切,音孑。【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叶古爻切,音交。【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音學五書】覺叶㡍。 

【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考證:〔【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鶩,鴑蹇先蹶,楚狂醉亂,䧎帽莫覺。〕 謹照原文鶩改騖。鴑改駑。䧎改隕。

【唐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冀。【說文】𣢆幸也。【廣韻】覬覦,希望也。【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集韻】或作幾。【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覬,又作幾,音冀。 

【韻會小補】通作𩥉。【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里𩥉於邑。【疏】希𩥉慕仰,行之於邑也。 

【集韻】虛器切,咦去聲。【類篇】幸也。【韻會小補】垂也。【集韻】亦作𣢆。【正字通】俗通作冀。【增韻】亦作懻,非。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𠛬狄切,𠀤音檄。【說文】能齋肅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徐鍇曰】能見神也。【周禮·春官·神仕疏】男陽有兩稱,曰巫,曰覡。女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後漢·張衡傳】或察巫覡之言。【北史·齊幼主紀】雅信巫覡,解禱無方。 

【集韻】或作擊。【荀子·王制篇】傴巫跛擊之事。【註】擊,讀爲覡。男巫也。 

【集韻】下革切,音覈。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