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篇海】音杭。俗呼䘕衏,樂人也。

【集韻】偶舉切,音語。【類篇】止也,與御、禦通。 

【直音】音素。淨也。

【說文】衞本字。

【正字通】俗衞字。

【唐韻】【集韻】【韻會】𠀤食律切,音秫。【廣韻】技術也。【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爲術家。

心術。【漢書註】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禮·樂記】心術形焉。又道也。【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業也。【禮·儒行】營道同術。 

【說文】邑中道也。【管子·度地篇】百家爲里,里十爲術,術十爲州。【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博雅】迹也。

與述通。【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註】術當爲述。

與沭通。【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索隱曰】在下邳。 

【集韻】徐醉切,音燧。六鄕之外地。一曰道也,通作遂。【禮·學記】術有序。【註】術當爲遂。【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爲遂。

考證:〔【史記·建元侯年表】術陽侯建德。〕 謹照原書改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雞犬。〕 謹照原文雞犬改犬雞。〔【杜甫詩】豈知吾甥不流宕。〕 謹照原文豈知改豈如。

【唐韻】【集韻】【韻會】𠀤以淺切,音演。水溢也。【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布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游衍。自恣之意。【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衍沃,平美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曼衍,無極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篋衍,笥也。【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博雅】衍衍,行也。【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水名。【史記·荆軻傳】丹匿衍水中。【索隱曰】在遼東。

朐衍,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廣韻】于線切,延去聲。義同。 

【集韻】夷然切,音延。進也。【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爲延。【疏】衍,衍祭也。【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叶泉字韻。 【直音】或作衍。衍字从彡,不从氵作。

考證:〔【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平聲。〕 謹照原文讀平聲改讀爲延。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𠀤音看。【說文】行喜兒。【爾雅·釋詁】衎,樂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嘉賔式燕以衎。【曹植·娛賔賦】遂衎賔而高會兮,丹幃曄以四張。 

【揚子·方言】衎,定也。【郭註】衎然安定貌。 

【廣韻】苦旱切,音侃。信言也。

考證:〔【說文】行喜也。〕 謹照原文也改兒。

【篇海】音院。註見䘕。

【篇海】魯丁切,音靈。【玉篇】道也。

【唐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𠀤音縣。【韻會】自矜也。【廣韻】自媒也。【越絕書】衒女不貞,衒士不信。【前漢·東方朔傳】武帝初卽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師古註】衒,行賣也。 

【集韻】局縣切,音睊。義同。 【說文】作𧗳。【六書正譌】通作眩。

【唐韻】【集韻】【韻會】𠀤食律切,音秫。【廣韻】技術也。【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爲術家。

心術。【漢書註】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禮·樂記】心術形焉。又道也。【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業也。【禮·儒行】營道同術。 

【說文】邑中道也。【管子·度地篇】百家爲里,里十爲術,術十爲州。【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博雅】迹也。

與述通。【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註】術當爲述。

與沭通。【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索隱曰】在下邳。 

【集韻】徐醉切,音燧。六鄕之外地。一曰道也,通作遂。【禮·學記】術有序。【註】術當爲遂。【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爲遂。

考證:〔【史記·建元侯年表】術陽侯建德。〕 謹照原書改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玉篇】下也。亦通街也。 

【廣韻】徒弄切,音洞。義同。 

【山海經】勞水多飛魚,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

【唐韻】胡絳切【集韻】胡降切,𠀤同巷。【說文】里中道也。【爾雅·釋宮】衖門謂之閎。 

【博雅】閻謂之衖。 

【篇海】《三蒼》云:宮中別道也。 【廣韻】亦作𨜕。【篇海】又作閧。

【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𠀤音佳。【玉篇】四通道也。【風俗通】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後漢·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爲宅。【張華詩】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亭名。【蜀志·諸葛亮傳】魏明帝使張郃拒亮,亮與郃戰于街亭。

允街,地名。【前漢·地理志】屬金城郡。

參街,谷名。【水經注】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

天街,星名。【晉書·天文志】昴、畢間爲天街。

氣街,隂髦兩傍脈動處也。【素問】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而陽明爲之長。 

【廣韻】古諧切,音皆。【集韻】均窺切,音規。義𠀤同。

考證:〔【晉書·天文志】昴酉二星曰天街。〕 謹照原文改昴畢間爲天街。

【六書正譌】俗銜字。○按《韻會》引《說文》銜从金、行,俗作衘,非,宜歸金部。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牛加切,𠀤音牙。【廣韻】衙府。【類篇】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爲衙。 

【玉篇】衙。參也。【篇海】早晚衙集也。 

【唐書·儀衞志】唐制,天子居曰衙。

地名。【史記·秦本紀註】《地理志》,馮翊有衙縣。

姓。【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漢有長平令衙卿。【晉書·惠帝紀】河閒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于蜀。 

【廣韻】語居切,音魚。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導飛廉之衙衙。 

【玉篇】疎遠貌。 

【韻補】牛何切,叶音俄。【韓愈詩】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詆欺劉天子,正晝溺殿衙。終篇並用歌韻。 

【集韻】偶舉切,音語。義同。

牛據切,音御。同禦,止也。 

【正字通】入禡韻,音迓。與迓同。

【篇海】音胡。衚衕,街也。【正字通】京師街道曰衚衕。

【正字通】俗衞字。

【篇海】同衟。【晉書·羊皇后傳】父衜,上黨太守。

【唐韻】尺容切【集韻】【韻會】昌容切,𠀤音𥍽。【說文】通道也。【前漢·酈食其傳】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 

【博雅】動也。 

【廣韻】當也,向也,突也。

車也。【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疏】兵書有作臨車、衝車之法。

蒙衝,船名。【吳志·賀齊傳】齊性奢綺,蒙衝鬭艦之屬,望之若山。

折衝。【淮南子·說山訓】國有賢君,折衝萬里。

官名。【綱目】唐更號統軍別將爲折衝都尉。【集覽】折衝者,所以折兵衝也。

天衝,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天衝。

中衝,脈也。【素問】心出于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 

【博雅】衝衝,行也。 

【集韻】蠢勇切,音喠。【類篇】衝蓯,相入貌。【司馬相如·大人賦】騷擾衝蓯。又昌用切,讀去聲。要也。 

【韻補】叶陽韻。【道藏歌】引領囂庭內,開心機穢衝。一靜安居若,試去視滄浪。【說文】本作𧘂。徐曰:南北東西各有道相𧘂也。【前漢·律歷志】林鍾未之𧘂丑爲地正。【司馬相如·上林賦】披巖𧘂擁。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于歲切,音熭。【篇海】防也,捍也。【玉篇】護也。【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註】相衞,不使爲讎所勝。 

【爾雅·釋詁】垂也。【註】營衞守圉,皆在外垂也。 

【魯語】有貨以衞身也。【註】衞,營也。 

【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衞。【國語註】衞,衞圻也。

宿衞。【晉書·元帝紀】禁衞嚴警。

榮衞。【關尹子·七釜篇】爪之生,髮之長,榮衞之行,無頃刻止。

精衞,鳥名。【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東海。

國名。【詩疏】邶、鄘、衞者,殷紂畿內地名,屬古冀州,在汲郡朝歌縣。

水名。【書·禹貢】恆、衞旣從。【疏】衞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池。

姓。【廣韻】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集韻】乙劣切,噦入聲。【范曄·靈帝贊】微亡傋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衞。 【篇海】本作䘙。省作衞。俗作衛、衞,非。

考證:〔【書·康誥】侯甸男采衞。〕 謹照原文改侯甸男邦采衞。

【玉篇】古文道字。註詳辵部九畫。

【篇海】朱倫切,音諄。眞也,正也,不雜也。

〔古文〕𡘻𡙉【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何庚切,𠀤音行。【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前漢·律歷志】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樓殿邊欄楯也。【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勺柄,龍頭也。【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眉目之閒也。【蔡邕·釋誨】揚衡含笑。【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斗之中央也。【前漢·天文志】衡殷南斗。

橫也。【前漢·𠛬法志】合縱連衡。【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維持冠者曰衡。【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掌山林者謂之衡。【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阿衡,官名。【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地名。【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南岳衡山也。

水名。【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姓。【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一云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漢有衡威、衡驃卿。

與蘅通,杜衡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集韻】胡盲切。與橫通。【詩·齊風】衡從其畝。【疏】衡,古通橫。 

【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註】衡木爲門也。 

【毛詩古音攷】音杭。《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𠀤叶音杭。 【說文】从角、大,从行。【韻會】俗作𢖍,非。

考證:〔【左傳·桓五年】衡紞綋綖。〕 謹照原文五年改二年。綋綖改紘綖。〔史記傳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作盛阿衡〕 謹照原文傳序改自序。作盛改德盛。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𠀤音劬。【玉篇】四達道也。【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易·大畜】何天之衢。【左傳·昭二年】尸諸周氏之衢。【註】衢,道也。【楚辭·天問】靡蓱九衢。【註】九交之道曰衢。

岐路也。【荀子·勸學篇】行衢道者不至。

天衢,星名。【晉書·天文志】中閒爲天衢,黃道之所經也。

檀衢,齊市名。【戰國策】有孤孤咺者,正議閔王斮之檀衢。

州名。【一統志】越西鄙姑蔑之地,唐置衢州。

姓。【通志·氏族略】衢氏,江陵人,見《姓苑》。 

【類篇】俱遇切,音屨。行也。○按去聲衢字,《集韻》作忂。 

【韻補】叶音求。【陳琳詩】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紅華紛皣皣,發秀曜中衢。

【玉篇】古文軌字。註見車部二畫。

【石鼓文註】籀文道字。 

【字彙補】徒頓切,音遯。見《吳韻》。

【字彙補】與𧗞同,見《風雅廣逸》。

【直音】音看。樂也。○按卽衎字之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