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𠀤音菡。【說文】面黃也。【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註】顑頷,不飽貌。

顋頷。【釋名】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

【揚子·方言】頷,頤頷也。南楚謂之頷。 

【正韻】五感切,音顉。低頭。【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註】頷,搖其頭。 

【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亦面黃也。

考證:〔【逸雅】頷,含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唐韻】居郢切【集韻】【韻會】經郢切【正韻】居影切,𠀤音景。【說文】頭莖也。【釋名】頸,徑也,徑挺而長也。【廣韻】頸在前,項在後。【禮·玉藻】頭頸必中。

凡物之領皆曰頸。【禮·玉藻】韠其頸五寸。【註】頸,中央也。 

【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員官,主急事。【正義】七星爲頸,一名天都,以明爲吉,暗爲凶。宋均云:頸,朱鳥頸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爲頸圍。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爲踵圍。【註】頸,前持衡者。踵,後承軫者也。 

【廣韻】巨成切,音𩷏。義同。

考證:〔【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負官,主急事。〕 謹照原文負官改員官。

【正字通】頹字之譌。

〔古文〕𩔤【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𠀤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

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 

【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

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

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

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𠀤音魋。【玉篇】頰下。

【六書故】首禿也。 

【廣韻】暴風也。通作穨。【詩·小雅】維風及頽。【爾雅·釋天】焚輪謂之穨。【註】暴風從上下。 

【爾雅·釋訓】虺頽,病也。通作𨽠。【詩·周南】我馬虺隤。【釋文】馬退不能升之病也。【說文】作穨。【集韻】作尵。

順也。【禮·檀弓】拜而後稽顙,頽乎其順也。【註】頽,順也。【疏】頽然不逆之意也。

墜也。【禮·檀弓】泰山其頽乎。

【廣雅】壞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頽思而就牀。【註】言壞其思慮而就牀也。

水下流也。【史記·河渠書】水頽以絕商顏。【註】下流曰頽。商顏,山名。

考證:〔【詩·周南】我馬虺隤。【註】馬退不能升之病也。〕 謹照原書註字改爲釋文。〔【廣雅】懷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頽思而就牀。【註】言懷其思慮而就牀也。〕 謹照原文两懷字𠀤改爲壞字。

【唐韻】卽移切【集韻】將支切,𠀤音貲。【說文】口上須也。从須此聲。【徐鉉曰】今俗別作髭。非是。

【正字通】同頾。【左傳·昭二十六年】至于靈王,生而有頿。

【唐韻】直追切【集韻】傳追切,𠀤音鎚。【說文】出額也。 

【廣韻】項顀。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丁定切,音訂。【玉篇】題顁也。通作定。【詩·周南】麟之定。傳定题也。 【爾雅·釋言】顁,題也。註题額也。引《詩》麟之定。《釋文》顁丁佞反。 

【集韻】都挺切,音鼎。與頂同。

考證:〔【詩·周南】麟之定。【註】額也。〕 謹照原文註額也改傳定题也。〔又入聲。【爾雅·釋言】顁,題也。【疏】皆謂額也。【釋文】顁,了淁切,〕 謹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顁字皆無入聲。爾雅釋文了淁切乃丁佞反之誤。今省去又入聲三字改为《爾雅·釋言》顁題也。註:题額也。引《詩》麟之定。《釋文》顁,丁佞反。

【玉篇】力載切,音賴。顂蒙也。 

【集韻】郞才切,音來。顂𩪂,頭長貌。 【正字通】賴字之譌。

【集韻】徒甘切,音談。【玉篇】面長也。

余廉切,音鹽。義同。

【廣韻】胡感切【韻會】戸感切,𠀤音菡。【說文】頤也。【韻會】同頷。【前漢·王莽傳】侈口蹙顄。 

【唐韻】胡男切,音含。義同。

【唐韻】苦閑切【集韻】【韻會】【正韻】丘閑切,𠀤音慳。【說文】頭鬢少髮也。 

【集韻】長脰貌。【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數目顅脰。【註】顅,長脰貌。 

【玉篇】居研切【集韻】經天切,𠀤音肩。

【集韻】輕煙切,音牽。

【五音集韻】戸弔切,皛去聲。義𠀤同。

考證:〔【五音集韻】戸弔切,皛上聲。〕 謹照原文上聲改去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果切,科上聲。【說文】小頭也。 

【韻會】今言物一顆,猶一頭也。【六書故】凡圜物以顆計。又珠琲曰顆。

與堁同。土塊。【前漢·賈山傳】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冡而托葬焉。【註】顆謂土塊。蓬顆,謂塊上生蓬者也。 

【集韻】苦緩切,音款。草名。【爾雅·釋草】菟奚,顆凍。【註】款冬也。【疏】藥草。一名菟奚,一名顆涷。

人名。魏顆,晉大夫。史顆,秦大夫。見【左傳】。 【正字通】本作顆,九畫。《字彙》附八畫,非。顆字左原作田下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秦醉切,音萃。【說文】顦顇也。【爾雅·釋詁】顇,病也。【揚雄·反離騷】慶夭顇而喪榮。

通作瘁。【詩·小雅】維躬是瘁。【註】顇瘁音義同。

【集韻】昨律切,音卒。𩓦顇,面短貌。

【廣韻】【集韻】𠀤胡典切。音峴。【廣韻】顈綴。 

【廣韻】口迥切【集韻】犬迥切,𠀤音褧。【正字通】似苧,可績爲布。【禮·雜記】如三年之喪,則旣顈其練祥皆行。【註】言今之喪,旣服顈,乃爲前三年者,變除而練祥祭也。顈,草名,無葛之鄕,去麻則用顈。 

【五音集韻】襌也。【儀禮·士昏禮】女從者畢袗玄,纚,筓被顈黼在其後。【註】顈,襌也。【疏】讀如詩云褧衣之褧,故爲襌也。 

【集韻】涓熒切,音扃。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五感切,音撼。【說文】低頭也。引【左傳襄二十六年】迎於門顉之而已。今本作頷。杜註:頷,搖其頭也。 

【廣韻】欽錦切【集韻】丘甚切,𠀤音坅。同顩。 

【廣韻】去金切【集韻】【韻會】祛音切【正韻】驅音切,𠀤音欽。【廣韻】曲頤之貌。【前漢·揚雄傳】顉頤折頞。

考證:〔【左傳·襄十二年】衞侯入迎于門者,顉之而已。【註】顉,搖其頭也。亦作頷。〕 謹按事在襄公二十六年,今照說文原文改爲引左傳襄二十六年迎於門顉之而已。今本作頷。杜註頷搖其頭也。

【字彙補】余其切,音頤。【韓非子·喩老篇】白公勝慮亂,罷朝,倒杖而策,銳貫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廣韻】蘇來切【集韻】【韻會】【正韻】桑才切,𠀤音鰓。【玉篇】頰顋。 【廣韻】俗作揌。【韻會】俗作腮,非。

【廣韻】杜溪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𠀤音啼。【說文】頟也。【小爾雅】頭也。【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阯。【爾雅·釋言】顁,題也。【註】題,額也。【史記·越世家】雕題。【註】謂刻其頞,涅以丹靑也。 

【廣韻】書題。【博雅】書稱題。題,諦也。審諦其名號也。【正字通】註疏有孟子題辭,所以題號孟子之書。 

【韻會】椽頭玉飾曰琁題、玉題,亦名璧璫。

題目也。【杜甫詩】天老看題目。

品題也。【李白·上韓荆州書】一經品題,便作佳士。

國名。【南史·裴子野傳】有白題及滑骨入貢。

縣名。【前漢·功臣表】題侯張富昌。 

【釋名】平題,鏑也。 

【廣韻】獨計切,音第。視也。【詩·小雅】題彼脊令。【傳】題,視也。【孔子·丘陵歌】題彼泰山。

考證:〔【史記·越世家】雕題。【註】謂刻其頞湟以丹靑也。〕 謹照原文湟改涅。〔【釋名】平題,鏑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廣韻】五陌切【集韻】【韻會】【正韻】鄂格切,𠀤音峉。【說文】頟顙也。詳頟字註。

叶逆各切,音咢。【後漢·城中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尺音綽。

【廣韻】五閣切【集韻】逆各切,𠀤音咢。【玉篇】面高貌。同䫷。 

【廣韻】嚴敬曰顎。【集韻】恭嚴也。或作𩖀𩒕。

【廣韻】【集韻】𠀤五困切,音諢。【玉篇】𩔂顐,禿也。 

【廣韻】弄言也。與諢同。【唐書·元結傳】諧臣顐官,怡愉天顏。 

【廣韻】戸昆切,音魂。𩒱顐,禿無髮也。

牛昆切,音㑮。義同。

【廣韻】苦感切,音坎。【說文】飯不飽,面黃起行也。【廣韻】瘦也。【屈原·離騷】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韓愈·送賈島歸范陽詩】欲以金帛酬,舉室常顑頷。【註】頷,顄也,顄即頤。顑,饑貌,言面頤虛浮也。 

【廣韻】玉陷切,音㺌。顑長面也。 

【集韻】苦紺切,音勘。食不飽也。

呼紺切,酣去聲。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魚容切,音喁。【說文】大頭也。 

【廣韻】仰也。【易·觀卦】有孚顒若。【疏】顒,嚴正之貌。【詩·大雅】顒顒卬卬。【傳】顒顒,溫貌。【箋】體貌則顒顒然敬順。【爾雅·釋訓】顒顒卬卬,君之德也。

大貌。獸壯大者曰顒。【詩·小雅】四牡修廣,其大有顒。

【唐韻】職緣切【集韻】朱湍切【正韻】朱緣切,𠀤音專。【說文】頭顓顓謹貌。 

【韻會】顓,蒙也。

古帝號。【玉篇】昌意生高陽,是爲帝顓頊。顓者,專也。頊者,正也。言能專正天之道也。

顓頊,星名。詳頊字註。

顓臾,國名。

姓。【神仙傳】太𤣥女顓頊和。又顓孫,複姓。

與專通,獨也。【史記·𨻰涉世家】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前漢·高后紀】上將軍祿、相國產顓兵秉政。【班固·典引】豈其爲身而有顓辭。

圜貌也。【前漢·賈捐之傳】顓顓獨居一海之中。【註】顓與專同。專專,猶區區也。一曰圜貌。

考證:〔又與團通。〕 謹按玉篇廣韻韻會顓字均無團音,亦不言與團通。今据下所引漢書註改又圜貌也。

【唐韻】五姦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姦切,𠀤眼平聲。【說文】眉目之閒也。【詩·鄘風】子之淸揚,揚且之顔也。【毛傳】顔,額角豐滿也。【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顔咫尺。【黃帝素問】心熱者,顔先赤。【揚子·方言】𩕇、頟、顔,顙也。汝潁淮泗之閒謂之顔。

幘顔。【輿服雜事】漢桓帝延熹中,京師作幘,皆顔短耳長,以爲服妖。

那顔。外國語,猶華言大人。

商顔,山名。【前漢·溝洫志】引洛水至商顔下。【註】商山之顔,猶山額也。

孱顔,山高貌。【歐陽修詩】空碧更孱顏。

姓。【姓苑】出琅邪。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氏。又邾武公字顏,公羊稱顏公,後遂爲氏。

古通眞韻,音銀。【蘇軾·祭韓忠獻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顔。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集韻】囟古作顖。註詳囗部三畫。

【唐韻】魚豈切【集韻】【韻會】語豈切,𠀤音螘。【爾雅·釋詁】靜也。【廣韻】靖也,樂也。

【說文】謹莊貌。

人名。荀顗,周顗,見【晉書】。 

【集韻】五亥切,音愷。義同。

〔古文〕𩕾【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虞怨切,𠀤音愿。【說文】大頭也。 

【爾雅·釋詁】思也。【疏】欲思也。【廣雅】欲也。【書·大禹謨】敬修其可願。 

【正韻】顗望也。【禮·少儀】不願于大家。【疏】謂見彼富大不可願效之也。

羡慕也。【禮·祭義】國人稱願肰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已。

每也。【詩·邶風】願言思子,中心養養。【傳】願,每也。【疏】每有所言,思此二子,中心養養然不知所定。 

【集韻】五遠切,音阮。面短貌。

叶上聲。【詩·鄭風】有美一人,淸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劉向·九歎】河水淫淫,情所願兮。顧瞻郢路,終不返矣。

願字去聲,亦叶上聲。至訓面短,則止有阮字一音。

考證:〔【禮·祭儀】國人稱願肰曰〕 謹照原文祭儀改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