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集韻】同俳。【說文】本作裴。

〔古文〕𡕝𨗬𡲴【唐韻】斯氏切【集韻】【韻會】想氏切【正韻】想里切,𠀤音壐。【說文】本作𨑭。迻也。【玉篇】遷也,避也。【爾雅·釋詁】遷運,徙也。【註】今江東通言遷徙。【禮·經解】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史記·郭解傳】徙豪富茂陵。【潘岳·閑居賦】孟母所以三徙也。

謫戍曰徙。【前漢·𨻰湯傳】廷尉增壽議免湯爲庶人,徙邊。 

【廣雅】仿佯,徙倚也。【嚴忌·哀時命】獨徙倚而彷徉。

踰月曰徙。【禮·檀弓】祥而縞,是月𧝓,徙月樂。 

【集韻】相支切,音斯。縣名。【前漢·地理志】蜀郡有徙縣。 

【集韻】抵徙擬手期翹也。

【唐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𠀤音崎。【說文】舉足以渡也。 

【廣韻】渠綺切,音技。立也。 

【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義切,音寄。【爾雅·釋宮】石杠謂之徛。【註】聚石水中,以爲步渡彴也。【廣雅】徛,步橋也。 【集韻】或作𢕗。

【廣韻】市羊切【集韻】辰羊切,𠀤音常。【玉篇】徜徉,猶徘徊也。【廣雅】徜徉,戲蕩也。【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終吾生以徜徉。

【玉篇】竹志切,音智。施也。

與陟同。【集韻】陟或作徝。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君𨻰】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

考證:〔【詩·齊風】從衡其畝。〕 謹照原文從衡改衡從。

【集韻】之由切,音周。徟𢕔,行貌。

【玉篇】古文來字。【楚辭·九章】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前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 

【韻會】徂徠,山名。【詩·魯頌】徂來之松,作徂來。

與勑同。【說文】勑或作徠。亦作來逨。詳力部勑字註。

〔古文〕𢓷𢕜【唐韻】【集韻】【類篇】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𠀤音禦。【說文】使馬也。【徐鍇曰】卸解車馬也。从彳从卸,皆御者之職。【詩·小雅】徒御不驚。 

【正韻】統也。【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 

【韻會】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書曰御書,服曰御服,皆取統御四海之內。【蔡邕·獨斷】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釋名】御,語也。尊者將有所欲,先語之也。亦言職𤰞,尊者有所勤御,如御牛馬然也。【禮·王制】千里之內以爲御。【註】御謂衣食。【疏】御是進御所須,故爲衣食。 

【廣韻】侍也,進也。【詩·小雅】飮御諸友。【傳】御,進也。【箋】御,侍也。吉甫遠從鎬地來,飮之酒,使諸友侍之。 

【正韻】勸侑也。【禮·曲禮】御食于君。【註】勸侑曰御。

主也。【禮·曲禮】問大夫之子,長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註】御猶主也。【疏】謂主事也。

禦也。【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傅御,日御,御史,𠀤官名。【詩·大雅】王命傅御,遷其私人【箋】傅御貳王治事,謂冢宰也。【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日官,日御,典曆數者。【前漢·百官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繡衣直指。【後漢·百官志】侍御史掌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劾舉之。凡郊廟朝會,則二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女官。【周禮·天官·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周語】內官不過九御。

姓。【正字通】周有御鞅。 

【類篇】偶舉切,馭上聲。止也。【左傳·襄四年】季孫不御。【註】御,止也。【釋文】御,魚呂反。

魯邑名。【左傳·襄二十二年】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註】御叔,魯御邑大夫。【釋文】御,魚呂反。

御龍,複姓。【史記·夏本紀】劉累學擾龍,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 

【集韻】魚駕切,牙去聲。相迎也。【詩·召南】百兩御之。【箋】御,迎也。【禮·曲禮】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御之。【集韻】或作迓。

考證:〔【詩·邶風】我有旨畜。〕 謹照原文畜改蓄。

【集韻】悉協切,音燮。趨行貌。

【唐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𠀤音匙。【說文】徥徥,行貌。 

【廣韻】承紙切【集韻】上紙切,𠀤匙上聲。【廣韻】行貌。朝鮮語也。 

【集韻】徒駭切,音䈆。義同。 

【廣韻】池爾切【集韻】丈尒切,𠀤音豸。【集韻】行衙衙謂之徥。 

【集韻】度皆切,音𦻀。徍徥,行貌。 

【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細而有容謂之貌,或曰徥。【註】言徥偕也。【釋文】徥,度皆反。

【唐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𠀤音賈。【說文】至也。【揚子·方言】徦𢓜,至也。邠唐冀兗之閒曰徦,或曰格。 

【集韻】居迓切,賈去聲。

【類篇】各額切,音格。義𠀤同。【廣韻】一作假。

與遐同。【集韻】遐或作徦。

【廣韻】比薦切【集韻】【韻會】【正韻】𤰞見切,𠀤編去聲。【說文】帀也。【廣韻】周也。【書·舜典】徧于羣神。【詩·小雅】羣黎百姓,徧爲爾德。【左傳·莊二十年】樂及徧舞。【疏】言樂之所有,舞悉周徧也。 

【廣韻】俗作遍。【魏志·賈逵傳註】逵最好春秋左傳,自課誦之,月常一遍。 

【集韻】或作辯。【禮·曲禮】然後辯殽。【註】辯音徧,義同。 

【集韻】或作辨。【史記·五帝紀】辨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與蹁通。【集韻】蹁或作徧。

與偏通。【集韻】偏通作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皇。【玉篇】彷徨也。【正韻】彷徨,猶徘徊也。【鹽鐵論】嫫母飾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無家。

徊徨。【梁武帝孝思賦】夕獨處而徊徨。 

【集韻】雨方切,音王。彷徨,往來。

〔古文〕𢕛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𠀤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又𡕴𡕨㚆𠣾。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𠀤音旬。【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說文】行順也。【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註】執持而順行之。 

【增韻】依也。【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註】依山南行也。 

【廣韻】善也。 

【玉篇】循次序也。【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巡也。【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正韻】循,摩也。【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註】循,謂摩循也。

撫循,慰安也。【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廣雅】述也。【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無所作爲曰因循。【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集韻】雨鬼切,韋上聲。行貌。

【唐韻】蒲浪切,旁去聲。【說文】附行也。【廣韻】附也。【周禮·地官·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徬,以載公任器。【註】牽徬,在轅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

與傍通。【集韻】傍,或書作徬。

與彷通。【集韻】彷,亦作徬。

【玉篇】余招切,音遙。役也。【周禮·天官·冢宰】徒百有二十人。【註】此民給徭役者。【後漢·第五倫傳】倫爲鄕嗇夫,平徭賦。 

【韻會】通作繇。【前漢·景帝紀】省繇賦。 

【韻會】亦作𧪬。【前漢·宣帝紀】擅興𧪬役。 【廣韻】【集韻】【類篇】𠀤作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 

【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微,匿也。 

【爾雅·釋詁】蔽,微也。【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註】微,蔽也。

殺也。【禮·檀弓】禮有微情者。【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伺察也。【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註】微,伺問之也。 

【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瘍,瘡也。【詩·小雅】旣微且尰。 

【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 

【韻會】無也。【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註】微,猶無也。

國名。【書·牧誓】微盧彭濮。【傳】微在巴蜀。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紫微,太微,少微,𠀤星名。【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三微。【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姓。【左傳·哀八年】微虎。【註】魯大夫。又微生,複姓。【論語】微生高。

考證:〔【書·舜典】虞舜側微。〕 謹按舜典無此文,係出書序。謹將書舜典改爲尚書序。

【廣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𠀤音奚。【爾雅·釋詁】待也。【廣韻】有所望也。【書·仲虺之誥】徯予后。【玉篇】或作𥪦。

鳧徯,鳥名。【山海經】鹿臺之山有鳥,名曰鳧徯。 

【揚子·方言】徯醯,危也。東齊槣物而危謂之徯醯。 

【廣韻】胡禮切【集韻】【韻會】戸禮切,𠀤奚上聲。亦待也。

與蹊通。【禮·月令】塞徯徑。【疏】徯徑,細小狹路也。【前漢·貨殖傳】矰弋不施於徯隧。

【集韻】征古作徰。註詳五畫。

【字彙】與僄同。輕迅也。【王延壽·王孫賦】性徱㣱以㺕疾。【註】徱卽僄字。

【唐韻】杜兮切【集韻】𨻰尼切,𠀤音啼。【說文】久也。 

【博雅】徲徲,往來也。

〔古文〕𢾷𢽠𡈼𢽡【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𠀤陟平聲。【說文】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廣韻】證也,明也。【書·洪範】念用庶徵。【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廣韻】成也。【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問也。【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斂也。【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求也。【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爾雅·釋詁】徵,虛也。

姓。【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里切,知上聲。【玉篇】宮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與懲通。【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與征通。【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叶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集韻】蒲結切,音蹩。徶㣯,衣服婆娑貌。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𥳑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感恩曰德。【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韻會】四時旺氣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說文】升也。 

【玉篇】福也。

星名。【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註】德星,旣填星也。 

【韻會】亦作悳。【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州名。【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叶都木切,音篤。【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叶得各切,當入聲。【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考證:〔【書·大禹謨】九德,寬而栗。〕 謹照原書改臯陶謨。

【玉篇】昌容切,音衝。行貌。又與踵同。【集韻】踵或作徸。

〔古文〕𢖉𢕹【唐韻】【集韻】【韻會】𠀤直列切,音轍。【說文】通也。【論語】盍徹乎。【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廣韻】徹,達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註】發達七札也。 

【集韻】徹,道也。

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

治也。【詩·大雅】徹田爲糧。【傳】徹,治也。

去也。【儀禮·士冠禮】徹筮席。【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毀也。【詩·小雅】徹我牆屋。【箋】徹毀我牆屋也。 

【揚子·方言】徹,列也。【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𠀤闡入聲。義同。【集韻】或作〈足𢾿〉。

【集韻】烏外切,音懀。徻徻,屋宇高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