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集韻】𠀤古雙切,音江。【說文】舉角也。
又【集韻】諸容切,音鍾。義同。 【集韻】或作𧢸。
【廣韻】仕庚切【集韻】鋤庚切,𠀤音傖。【玉篇】牛角長豎。【類篇】角長貌。
又【集韻】何庚切,音珩。義同。 【集韻】或作觕。俗作𧢴。
【唐韻】况袁切【集韻】許元切,𠀤音暄。【說文】角𠤎也。
又【廣韻】許羈切【集韻】虛宜切,𠀤音犧。義同。 【說文】本作𧣰。
【字彙】蘇典切,音銑。【玉篇】角也。
【集韻】【韻會】𠀤胡沃切,音鵠。【玉篇】治象牙也。【爾雅·釋器】象謂之䚛。俗本譌作鵠,非。
又【類篇】治角也。
【廣韻】邊兮切【集韻】邊迷切,𠀤音篦。橫角牛名。
又【集韻】賔彌切,音𤰞。義同。 【字彙補】亦作𧤃,非。
【廣韻】【集韻】𠀤昨沒切,音崪。角初生也。
又【博雅】挾也。
【玉篇】多攺切,音歹。角心也。
【玉篇】多攺切,音歹。義闕。【字彙】同䚞。
又人名。【宋史】有元帥宋都䚟。【遼史】有文班吏蕭䚟里。【元史】有斷事官术忽䚟。
又【字學三正】䚟,與好歹之歹同。
【唐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𠀤音混。角圓貌。一曰獸角謂之䚠。
又【玉篇】古文㮯字。註詳木部十畫。
又【集韻】胡昆切,混平聲。角全也。
【唐韻】蘇來切【集韻】【韻會】【正韻】桑才切,𠀤音顋。【說文】角中骨也。
又【禮·樂記】角觡生。【註】無䚡曰角。【疏】䚡,謂角外皮滑澤者。【史記·樂書索隱】牛羊有䚡曰角,麋鹿無䚡曰觡。
又【本草釋名】牛角䚡角,胎也。【李時珍曰】角尖中堅骨,牛之有䚡,如魚之有鰓。名胎者,言在角內也。
又【集韻】先代切,顋去聲。又新慈切,音思。又所佳切,音崽。義𠀤同。 【正字通】䚡與鰓別。【六書故】與鰓通。非。
【廣韻】丑列切【集韻】【韻會】敕列切,𠀤音徹。【玉篇】角也。【博雅】䚢謂之𧢷。【隋書·禮儀志】天子革帶玉鉤䚢,皇太子革帶金鉤䚢。【音義】䚢,𧢷也。丑列切。
又【廣韻】【集韻】𠀤丑例切,音𥉻。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義𠀤同。 【字彙補】又省作𧤇、𧤈,非。
【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啼。【博雅】𥸢也。
又【集韻】角不正也。
又【玉篇】國名。
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𠀤音低。義同。 【集韻】或作𧤘。【正字通】與𧤍同。
【玉篇】同𧣚。
又【集韻】日灼切,音弱。弓偏弱也。
【唐韻】敕豕切【集韻】【韻會】丑豸切【正韻】尺里切,𠀤摛上聲。【說文】角傾也。
又人名。【列子·湯問篇】䚦兪師曠聽之,弗聞其聲。
又【廣韻】池爾切【集韻】丈爾切,𠀤馳上聲。角端不正也。【集韻】或作𧣭。又觟䚦,卽解廌。【類篇】亦作𧣾。詳觟字註。
又【集韻】普弭切,音諀。亦角傾也。 【字彙補】亦作𧤫𧤧,非。
【廣韻】【集韻】𠀤力求切,音劉。角不正也。
又觩䚧,角貌。【揚雄·甘泉賦】𤣥瓚觩䚧。 【字彙補】亦作𦠧,非。
【唐韻】方肺切【集韻】放吠切,𠀤音廢。【說文】隿射收𦅾具也。
又【廣韻】【集韻】𠀤蒲撥切,音跋。
又【集韻】方伐切,音髮。義𠀤同。 【玉篇】或作𧢿。
【廣韻】居夭切【集韻】舉夭切,𠀤音矯。角不正也。
又角長也。一曰角高貌。【揚子·太𤣥經】格上九,郭其目,䚩其角。
又角䚩,刀劒羽閒之覆角也。【淮南子·齊俗訓】角䚩不厭薄。
又【集韻】袪矯切,蹺上聲。角貌。
又渠廟切,音轎。獸角長也。
又渠嬌切,轎平聲。角曲也。 【字彙補】作𧤦,非。
考證:〔【揚子·太𤣥經】上九,郭其目,䚩其角。〕 謹按此格首之上九也格字不可省。謹照原文上九上增格字。
【字彙】姑還切,音鰥。【玉篇】角貌。 【字彙補】作鰥,非。
【唐韻】胡狄切【集韻】𠛬狄切,𠀤音檄。【說文】杖耑角也。【廣韻】以角飾杖策頭。【玉篇】以角飾筴本末也。
又【廣韻】古岳切【集韻】訖岳切,𠀤音覺。義同。
又【集韻】牛交切,音聱。擊也。與𢿲、摮𠀤同。
【唐韻】况袁切【集韻】許元切,𠀤音暄。【說文】揮角貌。【長箋】猶言揚觶也。
又亭名。【說文】梁𨻳縣有䚭亭。
又【玉篇】先芮切,音歲。義同。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𠀤音覺。【說文】角,獸角也。本作𧢲,从力从肉。【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春秋·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禮·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大戴禮·易本命】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列子·黃帝篇】傅翼戴角,謂之禽獸。
又犀有食角。【爾雅·釋獸】犀似豕。【註】犀三角,一在頂,一在額,一在鼻。鼻上者,食角也。【蘇頌曰】一名奴角。
又龍角。【埤雅】有角曰虯龍。
又角弓,以角飾弓也。【詩·小雅】騂騂角弓。【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角者,以爲疾也。【魏志·鮮𤰞傳】端牛角爲弓,世謂之角端者也。○按角端卽角顓,謂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角,古音祿,字林、正韻譌作甪,非。
又額角。【逸雅】角者,生於額角也。【後漢·光武紀】隆準日角。【註】謂庭中骨起,狀如日。【論語·撰考讖】顏回有角額,似月。
又隅也。【易·晉卦】晉其角。【疏】西南隅也。【後漢·郞顗傳】顗父宗善風角星算。【註】角,隅也。𠋫四隅之風以占吉凶。
又【唐書·裴坦傳】含人初詣省視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壓角而坐。【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舍人院每知制誥上事,必設紫褥于庭,北面拜,㕔閣長立褥東北隅,謂之壓角。
又男、女未冠、笄曰總角。【詩·衞風】總角之宴。【朱傳】結髮爲飾也。【禮·內則】剪髮爲鬌,男角女羈。【註】夾囟曰角,兩髻也。午達曰羈,三髻也。
又校也。【禮·月令】仲春,角斗甬。【註】較其同異也。【管子·七法篇】春秋角試。
又【廣韻】競也。【戰國策】駕犀首而驂馬服,以與秦角逐。【前漢·谷永傳】角無用之虛文。
又【增韻】通作确。【前漢·李廣傳】數與鹵确。【註】謂競勝負也。
又【韻會】角抵,戲名。六國時所造,使兩兩相當,角力相抵觸。【史記·李斯傳】作觳抵。【前漢·武帝紀】作角抵。
又【張騫傳】作角氐。角與觳通。
又掎角,駐兵以制敵也。【正韻】紲其後曰掎,絓其前曰角。【左傳·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魏志·少帝紀】吳𡨥屯逼永安,遣荆、豫諸軍,掎角赴救。【韻會】亦作捔。
又東方之音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前漢·律歷志】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爾雅·釋樂】角謂之經。【韻會】通作龣。【魏書·江式傳】宮商龣徵羽。【註】龣卽角字。
又大角,軍器。【演繁露】蚩尤率魑魅與黃帝戰,帝命吹角爲龍鳴禦之。【唐書·百官志】節度使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今鼓角樓始此。
又星名。【韻會】東方七宿之首,蒼龍之角十二度。【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列宿之長。
又【博雅】大角謂之棟星。【史記·天官書】大角者,天王帝廷。
又羊角,旋風也。【莊子·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又酒器。【禮·禮器】𤰞者舉角。【疏】四升曰角。角,觸也。不能自適,觸罪過也。
又量器。【管子·七法篇】斗斛也,角量也。【呂覽·八月紀】正鈞石,齊升角。
又木角,㪺水斗名。【禮·喪大記】虞人出木角。
又角人,官名。【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物于山澤之農。
又履名。【釋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揚子·方言】徐土邳圻之閒,大麄謂之䩕角。【註】今漆履有齒者。
又艸名。【博雅】𦯊明,羊角也。【埤雅】莪,一名角蒿。
又果名。【淸異錄】新羅國松子有數等,惟玉角香最奇。【本草綱目】芰實,一名沙角。
又鳥名。【本草綱目】鷹,一名角鷹。【李時珍曰】頂有毛角,故名。
又小魚名鹿角。【歐陽修·達頭魚詩】毛魚與鹿角,一龠數千百。
又地名。【韓愈·祭張員外文】避風太湖,七日鹿角。【註】地在洞庭湖。
又城名。【左傳·襄二十六年】襲衞羊角,取之。【註】今廩丘縣所治羊角城是。
又縣名。【南齊書·州郡志】角陵縣,屬南新陽左郡。
又姓。【後漢·馮異傳】角閎據汧駱。
又【唐韻】【集韻】𠀤盧谷切,音祿。【類篇】獸不童也。
又【廣韻】漢四皓有角里先生。○按通雅:角,古音祿。詩召南: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史記刺客傳:天雨粟,馬生角。前漢東方朔傳:臣以爲龍又無角,謂之爲蛇又有足。揚子太𤣥經:嘖以牙者童其角,㩣以翼者兩其足。崔駰《杖頌》:用以爲杖,飾以犀角,王母扶持,永保百祿。俱叶音祿。李因篤曰: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飮寒泉逢觝觸。唐人亦作祿,音用。又李濟翁資暇錄云:漢四皓,其一號角里先生。角音祿,今多以覺音呼,誤也。至於讀角爲覺,而角里之音祿者,輒攺作甪,則益謬矣。又東都事略,崔偓佺云:刀下用音榷,兩點下用音鹿,一點一撇不成字,未詳。唐韻角音祿,又音覺,其實字無二形。說文角訓象獸角形,亦無刀用兩點之說。偓佺臆說,不可从。佩觿集、字林、韻會、正韻分角甪爲二,𠀤誤。
又【字彙補】古祿切,音谷。【韓愈·贈張籍詩】角角雄雉鳴。【方崧卿云】角音谷。
又【音學五書】叶良拒切,音慮。【尉繚子·兵談篇】兵如總木,弩如羊角,人人無不騰陵張膽絕乎疑慮,堂堂決而去。 【集韻】通作捔。
考證:〔【埤雅】有角曰叫龍。〕 謹照原文叫龍改爲虯龍。〔【爾雅·釋天】角亢,壽星也。〕 謹照原文改壽星,角亢也。〔【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于山澤之農。〕 謹照原文骨下增物字。
【唐韻】【集韻】𠀤渠幽切,音虯。【說文】角貌。【詩·小雅】兕觵其觓。今本作觩,與觓通。【朱傳】角上曲貌。
又【穀梁傳·成七年】郊牛日展觓角而知傷。【註】球球然角貌。
又【集韻】渠尤切,音求。【玉篇】居幽切,音樛。義𠀤同。
又【集韻】吉酉切,樛上聲。亦角貌。引穀梁傳,展觓角。
【正字通】與筋同。【淮南子·道應訓】良馬者,可以形容觔骨相也。
又後人譌爲斤兩之斤。【舊唐書·文宗紀】燒灰煎鹽,每石灰得鹽一十二觔一兩。【葛長庚·金丹賦】藥材觔兩。○按前漢貨殖傳本作斤,从斤爲正。
【廣韻】【正韻】倉胡切【集韻】聰徂切,𠀤音粗。大也,疏也,物不精也。【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註】觕,麤也。又才古反。又通作粗。【禮·月令】其器高以粗。【呂覽】作觕。
又【廣韻】徂古切【集韻】坐五切,𠀤殂上聲。牛角直下也。
又【韻會】略也。【前漢·藝文志】庶得麤觕。
又【敘傳】觕舉僚職。【師古曰】觕,粗略也,大略也。𠀤才戸反。【正字通】說文本作麤。俗作麄、粗,非。按通雅曰:世皆以觕爲麤字,此緣陸、孫而誤也。不知觕乃粗義,非粗音也。漢書麤觕連用,一處二粗字,有是理乎。古蓋各造粗字,至漢分之,麤爲塵起之粗,平聲。觕爲一切之粗,上聲。故班固漢書連用則異聲,分用則同字,不可不辨也。
又【集韻】鋤庚切,音傖。與䚘同。
又【廣韻】尺玉切。與觸同。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穴切,音決。【玉篇】觖望,猶怨望也。【史記·荆燕世家】獨此尚觖望。【註】薛瓚曰:謂相觖而怨望。如淳曰:觖與辭別之訣同。臣謂觖者,缺也。觖望,不滿所望而怨耳。【淮南子·繆稱訓】禹無廢功,無廢財,自視猶觖如也。【註】觖,不滿也。【增韻】與訣通。
又摘觖,挑發也。【前漢·孫寶傳】故欲摘觖以揚我惡。【韻會】與抉通。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窺瑞切,窺去聲。義同。
又【廣韻】望也。【後漢·李通傳論】以觖一切之功。【註】觖,望也。李賢讀。
又【集韻】遣爾切,音企。【史記·盧綰傳】爲羣臣觖望。【註】韋昭曰:觖猶冀也。索隱音企。
又涓惠切,音桂。舌頭語也。
【說文】禮經觶字。與觶同。飮器。
又合也。【揚子·太𤣥經】內雖有應,外觗亢貞。【註】觗,合也,亢舉也。【音釋】觗,之豉切。
【唐韻】初敎切【集韻】楚敎切,𠀤音鈔。【玉篇】角𠤎也。
又【集韻】初交切,鈔平聲。義同。
【荀子·解蔽篇】空室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其爲人也善射。【註】觙字及事幷未詳所出,或假設喩耳。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說文】鄕飮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飮器,觚三升。【註】觚,當爲觶。【疏】禮器制度云:觚大二升,觶大三升。故鄭从二升觚,三升觶也。【韓詩外傳】二升曰觚。觚,寡也。飮當寡少。【論語】觚不觚。【疏】觚者,禮器,盛酒二升。
又方也。【周禮·天官·小宰疏】兵書有譎觚之人,謂譎詐桀出,觚角非常也。【史記·酷吏傳】漢興,破觚爲圜。【莊子·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註】所守方而不固執也。
又法也。【揚子·太𤣥經】占之以其觚。【註】占之以法,謂經緯之休咎也。
又角也。【前漢·律歷志】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蘇林曰】六觚,六角也。
又【郊祀志】八觚宣通,象八方。【師古曰】觚,角也。【服虔曰】八觚,如今社壇也。
又竈額也。【困學紀聞】仲尼讀春秋,老耼據竈觚而聽。
又劒拊也。【新論·思愼篇】令提劒鋒而掉劒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
又官名。【魏志·東夷倭人傳】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又奴國官曰兕馬觚。
又人名。【北史·魏獻明皇后傳】后少子秦王觚。
又觚竹城,在遼西。【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註】觚竹在北。
又鶉觚,縣名。見【晉書·地理志】唐更名靈臺,屬涇州。【前漢書】作鶉孤。
又通作柧。【班固·西都賦】上觚棱而棲金爵。【註】觚,八觚有隅者也。一曰堂殿上最高轉角處。【後漢書】作柧棱。
又通作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𥳑也。【韻會】竹𥳑也。與䉉通。
又通作菰。【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張晏曰】觚盧,扈魯也。【史記】作菰蘆。【說文】本作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