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巨員切【集韻】【正韻】逵員切,𠀤音權。【類篇】蟲行詰屈也。【屈原·離騷】蜷局顧而不行。【註】蜷局,詰屈不行貌。【揚雄·甘泉賦】蛟龍連蜷于東厓兮。【註】連蜷,長曲貌。
【唐韻】牽繭切【集韻】牽典切,𠀤音𥧬。【玉篇】蜸蚕也。【爾雅·釋蟲】螼蚓,蜸蚕。【疏】螼蚓一名蜸蚕,卽䖤蟺也。
考證:〔【玉篇】蜸蠶也。【爾雅·釋蟲】螼蚓,蜸蠶。【疏】螼蚓一名蜸蠶。〕 謹按蚕音腆蚯蚓也。謹照原文三蠶字𠀤改蚕。
【唐韻】而銳切【集韻】儒銳切【正韻】儒稅切,𠀤音芮。【說文】秦、晉謂之蜹,楚謂之蚊。【孟子】蠅蜹姑嘬之。【荀子·勸學篇】醯酸而蜹聚焉。【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蜹也。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義同。
又【廣韻】以芮切,音叡。毒蟲名。【玉篇】含毒蛇也。 或作蚋。
【唐韻】五稽切【集韻】【正韻】研奚切,𠀤音倪。【爾雅·釋蟲】蜺,寒蜩。【註】寒螿也。【揚子·方言】蟬黑而赤者謂之蜺。
又嬰蜺,蟲名。【神異經】蜚蟲以季夏藏于鹿耳,名嬰蜺。
又與霓同。【爾雅·釋天】蜺爲挈貳。【註】雌虹也。
又【唐韻】五結切【集韻】倪結切,𠀤音齧。【韻會】屈虹也。【前漢·天文志】抱𧊗垂蜺。【註】雄爲虹,雌爲蜺。如淳曰:蜺讀曰齧。【晉書·王筠傳】沈約示筠《郊居賦》,筠讀至雌蜺連蜷,約撫掌欣抃曰:僕嘗恐人呼爲霓。蓋謂字本讀入聲,恐人呼爲平聲也。
又【廣韻】寒蜩之蜺亦音齧。
又孑蜺,延首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白鹿孑蜺於欂櫨。
又虹蜺之蜺。【韻補】叶硏計切,音詣。《曹植·七啓》:凌轢諸侯,馳驅當世。揮袂則九野生風,忼慨則氣成虹蜺。
考證:〔【王逸魯靈光殿賦】〕 謹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壽。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𠀤音精。【說文】蜻蛚也。【詩·唐風·蟋蟀疏】一名蜻蛚。【張載詩】俯聞蜻蛚吟。詳蟀字註。
又【集韻】疾正切,音淨。蟬屬。【玉篇】蚻也。【揚子·方言】蟬有文者謂之蜻蜻。【郭註】卽蚻也。詳蚻字註。
又此靜切,音請。慈盈切,音情。義𠀤同。
又【廣韻】倉經切,音靑。蜻蜓蟲。【揚子·方言】蜻蛉謂之蝍蛉。【埤雅】蝍蜓飮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盡取蚊蝱食之,遇雨卽多好集水上款飛。一名蜻蛉。【古今注】有靑赤黃三種,靑而大者曰靑亭,小而黃者曰胡黎,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總曰蜻蛉。【呂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蜓,頭于西向戸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爲靑眞珠。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蜻蛉。
又水名。【水經注】蜻蜓縣,上承蜻蛉水。
考證:〔【呂氏春秋】海上有人好蜻蛉者,每朝居海上從遊,有蜻蛉至者數萬。〕 謹照呂氏春秋精諭篇原文改: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唐韻】【集韻】【韻會】𠀤以醉切,音𧸽。【爾雅·釋獸】蜼卬鼻而長尾。【註】似獮猴而大。【山海經】鬲山,其獸多犀象熊羆,多猿蜼。【註】蜼似猴,鼻向上,尾四五尺,頭有岐,蒼黃色,雨則自懸樹,以尾塞鼻孔,或以兩指塞之。【司馬相如·上林賦】蜼玃飛𤢹。
又【廣韻】力軌切,音壘。蜼彝。【周禮·春官】祼用虎彝蜼彝。
又【正韻】呼對切,音誨。【韻會】余救切,音狖。義𠀤同。
【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里養切,𠀤音兩。【玉篇】蛧蜽。詳蛧字註。
【唐韻】【韻會】【正韻】𠀤古火切,音果。【詩·小雅】螟蛉有子,蜾臝負之。【傳】蜾臝,蒲盧也。【陸璣疏】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爲其子。【揚子·法言】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臝,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
又【集韻】古禾切,音戈。義同。
又【類篇】魯果切,音裸。蟲名。螔蝓也。與蠃通。 【說文】作𧒘。或从果。
【集韻】【韻會】烏丸切【正韻】烏歡切,𠀤音剜。蟠蜿,龍蛇動也。
又【唐韻】【韻會】𠀤於袁切,音鴛。蜿蜿,龍狀也。【張衡·西京賦】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
又虎行貌。【楚辭·大招】虎豹蜿只。
又蜿蜒,蛇行也。【焦氏·易林】蛇行蜿蜒,不能上阪。
又通冤。【前漢·揚雄傳】颺翠旗之冤延。
又【正韻】於阮切,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無也。 【玉篇】一作䖤。
【唐韻】德紅切,音東。螮蝀,詳螮字註。
又【韻會】覩動切,音董。【正韻】多貢切,音凍。義𠀤同。
【唐韻】烏各切【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𠀤音惡。【說文】虺屬。【爾雅·釋蟲】镻,蝁。【註】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
又【唐韻古音】烏路切,音堊。義同。
【唐韻】布綰切【韻會】【正韻】補綰切,𠀤音板。蝜蝂,蟲名。【玉篇】本作版。【爾雅·釋蟲】傅,負版。【註】未詳。柳宗元有《蝜蝂傳》。詳蝜字註。
【唐韻】同螮。【詩·衞風】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又職悅切,音拙。蜘蛛也。【爾雅·䵹鼄註】江東呼蝃蝥。
又【集韻】都括切,音掇。義同。
【玉篇】武兩切。同蛧。
【韻學集成】蠶亦作蝅。
【唐韻】【集韻】𠀤余陵切,音僌。【說文】蟲之大腹者。【陸佃云】蠅交其前足,有絞繩之狀。【埤雅】靑蠅亂色,蒼蠅亂聲。【詩·小雅】營營靑蠅。【箋】蠅之爲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喩佞人變亂善惡也。【後漢·隗囂傳】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卽託驥尾,可以絕羣。【揚子·方言】蠅,東齊謂之羊。【十六國春秋】苻堅議赦,有一大蠅入自窗閒,集于筆端。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卽向蒼蠅也。
又蠅虎。【古今注】蠅虎,蠅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一名蠅蝗,一名蠅豹。
又人名。【列子·湯問篇】甘蠅,古之善射者。 【集韻】或作𡢘。
考證:〔【列子·殷湯篇】〕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唐韻】【韻會】𠀤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唐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𠀤音禪。【揚子·方言】蟬,楚謂之蜩。【古今注】齊王后忿死,尸變爲蟬。登庭時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大戴禮】蟬飮而不食。【酉陽雜俎】蟬未蛻時名復育。【蠡海集】蟬近陽,依于木,以隂而爲聲。
又【後漢·輿服志】侍中中常侍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煥。蟬,取其淸虛識變也。
又蟬嫣,連也。【前漢·揚雄傳】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又【揚子·方言】蟬,毒也。
又車名。【鹽鐵論】推車之蟬攫,負子之敎也。【註】許愼曰:蟬攫,車類也。
又人名。【大戴禮】顓頊產窮蟬。
又與嬋通。【成公綏·嘯賦】蔭脩竹之蟬蜎。
又【集韻】財仙切,音錢。同𧔢,蟲名。
又田黎切,音提。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
又【正韻】上演切,音善。蜿蟬,舞盤曲貌。【王逸·九思】乗六蛟兮蜿蟬。【註】羣蛟之形也。 或作蟺。
【唐韻】【集韻】【韻會】𠀤苦禾切,音科。蝌蚪。本作科。【爾雅·釋魚】科斗,活東。【疏】蝦蟇子。此蟲一名科斗,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似之,故孔安國皆云科斗文字是也。【本草】一名懸針,一名水仙子。【李時珍曰】蝌蚪,狀如河豚,頭圓,身上靑黑色,始出有尾無足,稍大則足生尾脫,治疥瘡,又可染鬚髮。【爾雅翼】月大盡生前兩足,月小盡生後兩足。
【唐韻】子力切【集韻】節力切,𠀤音卽。蝍蛆,蜈蚣也。詳蛆字註。
又蝍𧑙。【博雅】蝍𧑙,尺蠖也。
又蝍蛉。【博雅】蝍蛉,倉螘也。
又【廣韻】資悉切,音喞。飛蟲名。
【唐韻】胡葛切【集韻】何葛切,𠀤音褐。【說文】蝤蠐也。【爾雅·釋蟲】蝤蠐,蝎。【又】蝎,蛣𧌑。【註】木中蠹蟲。【又】蝎,桑蠹。【註】卽蛣𧌑。【嵆康·荅難養生論】蝎盛則木朽。【曹植·藉田論】封人有以輕鑿修鉤去樹之蝎者,曰:不識天下亦有蝎乎。曰:三苗、共工,非堯之蝎與。【劉勰·新論】身之有慾,如樹之有蝎。【揚子·方言】蝎,噬逮也,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又餅名。【釋名·釋飮食】餅名有蝎餅。
又【集韻】胡公切,音洪。籀文虹字。
考證:〔【爾雅·釋蟲】蝎,蛣䖦。【註】木中蟲。【又】蝎,桑蠹。【註】卽蛣䖦。〕 謹照原文兩蛣䖦𠀤改蛣𧌑。木中下增蠹字。〔【揚子·方言】蝎,噬逮也,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 謹按此係釋訓詁與上下文釋蟲名者不類,謹將此段移置下文如樹之有蝎下,加又字以别之。又按方言原文北燕曰噬爲句,逮通語也爲句不連讀。今省逮字。〔【嵆康·客難養生論】〕 謹照原文客改荅。
【集韻】唐丁切,音亭。䗒蝏。詳䗒字註。
又蜻蝏。【本草】一名蜻蛉。詳蜻字註。
【集韻】莫佩切,音妹。與瑁同。【類篇】瑇瑁,龜屬。或从虫。
又莫代切,音䆀。義同。
【唐韻】相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𠀤音胥。【說文】蜙蝑也。【爾雅·釋蟲】蜤螽,蜙蝑。【揚子·方言】舂黍謂之蜙蝑。互詳蜙、蚗二字註。
又【集韻】寫與切,音湑。象呂切,音敘。義𠀤同。
又【廣韻】司夜切,音卸。鹽藏蟹。 【集韻】或作𧌊𧌖𧌋。
【唐韻】武緣切【集韻】彌延切,𠀤音綿。【說文】馬蜩。 或作𧏈。【類篇】又作𧍹。
【唐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𠀤音兪。【說文】螔蝓也。【爾雅·釋魚】蚹蠃,螔蝓。【註】卽蝸牛也。【儀禮·土冠禮註】蠃醢,螔蝓醢。
又【揚子·方言】蜘蛛謂之螔蝓。
又【類篇】夷周切,音猶。義同。或作𧍳。
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唐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𠀤音皆。【類篇】蟲名,猥狗也。淮南呼爲雨母。【廣韻】《淮南子》曰:蝔知雨至。蝔蟲大如筆管,長三寸,代謂之猥狗,知天雨,則於草木下藏其身。
又戸皆切,音諧。義同。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𠀤音食。【廣韻】敗創也。【玉篇】日月蝕也。【釋名】日月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漢書·韋昭註】虧敗曰蝕。【晉書·天文志】十煇,五曰闇,謂日月蝕。或曰脫光也。《春秋》本作食。
又【韻會】凡物侵蠹皆曰蝕。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谷名,在杜南。【前漢·高帝紀】從杜南入蝕中。【李奇註】蝕音力。【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谷名。
又盧東切,音籠。與豅同。詳豅字註。 或作𧐂。
【集韻】許元切,音萱。【玉篇】蠀螬也。【揚子·方言】蠀螬,或謂之蝖𧏚。【郭註】亦呼當齊,或呼地蠶,或呼蟦蝖。【韓詩·外傳】蝖飛蠕動,各樂其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黃。【說文】螽也。【陸佃云】蝗字从皇,今其首腹背皆有王字。【禮·月令】蟲蝗爲災。【前漢·文帝紀】旱,蝗。【師古註】蝗卽螽也,食苗爲災,今俗呼爲簸鍾。【後漢·五行志】蝗蟲貪苛之所致也。【吳志·趙達傳】少從單甫受學,治九宮一算之術,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
又【唐韻古音】戸盲切,音橫。《演春秋繁露》云:徽州稻苦蟲害,俗呼橫蟲。
又【韻會】戸孟切,橫去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