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川本字。【說文】巛,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𡿨巜距巛。言深𡿨巜之水會爲巛也○按《書·舜典》今文𡿨巜作畎澮,巛作川。文異義同。 

【字彙補】古文鬊字。註詳髟部九畫。

【唐韻】【集韻】𠀤古外切,音儈。與澮同。【說文】水流澮澮也。方百里爲巜,廣二尋深二仞。 

【集韻】呼官切。音歡。濡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穿。【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爾雅·釋水】湀闢流川。【註】通流。【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又】過辨回川。【註】旋流。【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禹貢】奠高山大川。【傳】大川四瀆。【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潘岳·關中記】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凡八川。【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

三川,郡名。【史記·秦始皇紀】滅二周,置三川郡。【前漢·高祖紀】斬三川守李由。【註】應劭曰:今河南郡也。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四川,省名。【韻會】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口川。【周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朱子詩】口川失自防。

川衡,官名。【周禮·地官】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竅也。【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註】川,竅也。

叶樞倫切,音春。【詩·大雅】旱旣大甚,滌滌山川。早魃爲虐,如惔如焚。【前漢·敘傳】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帝禋宗,望秩山川。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勢。〕 謹照原文勢改埶。

〔古文〕𠄓𠃕𠛏𣧓【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邑名。【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

姓。【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 

【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與洲通。

《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叶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考證:〔【左傳·昭二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 謹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二年】州綽出奔齊。〕 謹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一年。

【唐韻】呼光切,音荒。【說文】水廣也。 

【玉篇】及也,至也。 

【說文】引《易》包巟。

今《泰卦》作荒,古通。

〔古文〕𡿱【唐韻】古靈切【集韻】堅靈切,𠀤音經。【說文】水脈也。从巛在一下。一,地也。𡈼省聲。【廣韻】直波爲巠。 

【玉篇】水冥巠也。 

【集韻】古頂切,經上聲。義同。 

【類篇】乎經切,婞平聲。地名。在趙。通作陘。 

【集韻】下頂切,音婞。義同。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𠀤音旬。【廣雅】巡,行也。【說文】巡,視行貌。【玉篇】巡守也。【書·舜典】五載一巡守。

【周官】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左傳·昭五年】大有巡功。【註】天子巡守曰巡功。巡所守之功。 

【玉篇】徧也。【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于彭羅,人欲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之。【註】巡,徧也。【疏】謂巡繞徧行之。

逡巡,郤退之貌。【莊子·田子方】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 

【集韻】余專切,音沿。相循也。【禮·祭義】隂陽長短,終始相巡。【註】巡讀如沿漢之沿。謂更相從道。

叶松宣切,音旋。【歐陽修·送吳生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君子能自知,改過不逡巡。 

【集韻】順古作巡。註詳頁部三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鋤交切,音鄛。【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號巢父。

國名。【周書序】巢伯來朝。【傳】殷之諸侯。

湖名。【括地志】廬州巢縣有巢湖。

樂器。【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疏】巢,高也。言其聲高也。

車名。【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註】巢車,車上爲櫓。

姓。【廣韻】有巢氏之後。【史記·三皇紀】有巢氏,有天下者之號。

菜名。【陸龜蒙詩序】蜀疏有兩巢,大巢卽豌豆之不實者,小巢生稻畦中。一曰野蠶豆。 

【廣韻】士稍切,音㑿。棧閣也。 

【集韻】莊交切,音𥊌。大笙也。 

【韻會】子小切【正韻】子了切,𠀤音勦。國名。

叶牀魚切,音鋤。【崔駰·反都賦】大漢之初,雍土是居。京平之世,鴝鵒來巢。

叶鋤尤切,音愁。【宋玉·高唐賦】王雎鸝黃,正冥楚鳩。姊歸思婦,垂雞高巢。【說文】巢本字。木上从𦥑作。

【唐韻】良涉切【集韻】力涉切,𠀤音獵。【說文】毛巤也。象髮在卤上,及毛髮巤巤之形。【廣韻】本也。又鼠毛也。 【玉篇】亦作鬣。

【玉篇】古文坤字。【廣雅】柔也,順也。【後漢·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𡿦,乾𡿦有文,故上衣𤣥,下裳黃。【北史·魏文帝紀】太和三年,𡿦德六合殿成。

【唐韻】災本字。【說文】𡿧,害也。从一雝川。春秋傳曰:川雝爲澤凶。【玉篇】今通作灾災。詳見火部災字註。災字原从𡿧作。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𠀤姑泫切。與畎同。【說文】水小流也。周禮,匠人爲溝洫,㭒廣五寸,二㭒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𡿨。倍𡿨謂之遂,倍遂曰溝,倍溝曰洫,倍洫曰巜。○按《考工記》今文𡿨作𤰕,巜作澮,文異義同。

【唐韻】良薛切,音列。【說文】水流𡿪𡿪也。从巛,列省聲。 【六書本義】通作冽。

【集韻】力蘖切,音列。【玉篇】𡿪𡿪,水流貌。○按卽𡿩字。因字體之變,《字彙》遂兩字𠀤列,非。 

【廣韻】魚乙切【集韻】逆乙切,𠀤音㔑。義同。

【說文】本作𠫓。亦作突。詳𠫓字註。

【唐韻】【集韻】𠀤于聿切,音䫻。【說文】水流也。 

【集韻】弧犬切,懸上聲。義同。

【說文】古文巠字。註詳四畫。

【說文】籀文邕字。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詳邑部邕字註。

【字彙補】古文箕字。註詳竹部八畫。

【說文長箋】古文子字。今書作㜽。

【五音集韻】竹律切,音茁。谷名。

【唐韻】于逼切,音域。【說文】水流也。 

【集韻】檴北切,音或。義同。

【字彙】魚乙切,銀入聲。動也。

【字彙】俗巤字。

【集韻】子古作𢀈。註詳部首。

【五音集韻】古文子字。註詳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