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廣韻】敷空切【集韻】敷馮切,𠀤音豐。山名。
【玉篇】莫彼切【集韻】母彼切,𠀤音靡。迤㠧,山貌。【王褒·洞簫賦】嶇嶔巋崎,倚巇迤㠧。【註】皆山險峻貌。
〔古文〕𠆼【廣韻】古郎切【集韻】【韻會】居郎切,𠀤音剛。【說文】岡,山脊也。从网从山,取上銳下廣形。【爾雅·釋山】山脊岡。【詩·周南】陟彼高岡。【小雅】如岡如陵。【五代史·唐紀】李克用破孟方立於郉州,還軍置酒三垂岡。
又【韻會】通作阬。【前漢·揚雄傳】𨻰衆軍於東阬。【註】阬,讀作岡。 【韻會】說文本从山,俗又加山作崗,非。 【集韻】或作𡶩。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考證:〔【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是爲五嶽。【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謹按是爲五嶽非爾雅原文。鎮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禮註非爾雅註。謹將是爲五嶽改作周禮謂之鎮,以起註文。
【集韻】相然切,音鮮。山居長往也。【字彙】卽仙字。入山長生曰仙。○按與人部仚字音義不同。《正字通》譌合爲一,反駁《字彙》之非,不知其本有兩字也。
【廣韻】林直切【集韻】【韻會】六直切【正韻】郎狄切,𠀤音力。崱屴,山高貌。又山連也。【杜甫·封西嶽賦】超崱屴。
又【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崱屴嵫釐。【註】宮殿高竦貌。
又【正字通】屴,或讀如勒。義同。
【廣韻】五割切【集韻】牙割切,𠀤音嶭。【說文】岸高也。
又【集韻】魚列切,音孼。義同。 【說文】屵獨爲部,與厂部𠨲音義別。 【總要】屵,同岸。轉入聲,與𡾦通。
【集韻】胡公切,音洪。山名。
【廣韻】魚訖切【集韻】逆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音仡。屹崪,山貌。【正字通】山獨立壯武貌。 【集韻】或作阣。
【集韻】而振切,音刃。山高形。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兀。𡼿屼,山貌也。一曰禿山貌。【唐元結系樂府】山屹屼兮水淪漣。
又五屼,山名,在犍爲郡。一山有五重,故名。【左思·蜀都賦】躡五屼之𡾰嵼。
【集韻】侯旰切。同𡷛。山名。
又魚旰切,音岸。義同。 【正字通】岸字之譌。
【廣韻】【類篇】所臻切【集韻】疏臻切,𠀤音莘。【說文】二山也。【魏校精蘊】兩山𠀤峙,各止其所,靜之極也。 【正字通】屾,卽山之重文。音義不殊。或謂易兼山艮,屾當是古文艮,其說亦泥。【韻會】【正韻】俱不收屾。
【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𠀤胥上聲。【說文】島也。【廣韻】海中洲。【六書故】平地小山,在水爲島,在陸爲嶼。【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孤嶼媚中川。【郭璞·江賦】石帆蒙蘢以蓋嶼。 【集韻】一作𡽬。
【集韻】魚厥切,音月。山名。
【正字通】與阪坂同。
【集韻】伊鳥切,音杳。山名。
又於兆切,音矅。義同。
【集韻】魯剛切,音昂。岇𡾻,山高貌。一說借昂,義同。
【集韻】虛加切。同谺。谽谺,谷中大空貌。【韓愈詩】俯視驚谽谺。 【集韻】谺或作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文拂切,音勿。崛岉,高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結切,音節。【說文】陬隅,高山之節。从山卪。【徐曰】山之陬隅高處曰岊。【左思·吳都賦】夤緣山嶽之岊。【註】山曲曰岊。
又【集韻】通作節。【詩·小雅】節彼南山。 【正字通】或作𡷦,非。𡴺。𡴹。
【集韻】鄂合切,音砐。動貌。【揚雄·校獵賦】天動地岋。或从土作圾。【莊子·天地篇】殆哉圾乎。
【廣韻】魚及切【集韻】【韻會】逆及切【正韻】忌立切,𠀤音圾。【說文】山高貌。【爾雅·釋山】小山岌大山,峘。【註】岌謂高過。【疏】言小山與大山相𠀤,而小山高過於大山者名峘。非謂小山名岌,大山名峘也。
又【集韻】危也。【屈原·離騷】高余冠之岌岌兮。 【正字通】岋本同岌,有孽屹二音。字彙岋音櫱,岌音及,分爲二,非。
【正字通】俗岍字。見後岍字註。【廣韻】【正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烟切,𠀤音牽。山名,在雍州。周禮謂之吳嶽。【唐書·地理志】扶風縣西吳山,古文以爲研山。今隴州吳山縣吳嶽山也。
又【寰宇記】隴州汧源有岍山,爲汧水所出。【書·禹貢】導岍及岐。【註】治山通水,故以名之。【史記·夏本紀】作汧。【索隱曰】汧一作岍。
【正字通】敷文切,音汾。岎崯,山貌。【揚雄·蜀都賦】岎崯迥叢。
又【楊時偉·正韻牋】亦作岔。音差。今遼東有三岔河,爲山海要隘。或讀去聲。【通雅】山歧曰岔,水岐曰汊,二音同。又路之岐道名曰䟕。
【廣韻】五丸切【集韻】【韻會】【正韻】五官切,𠀤音黿。巑岏,山銳貌。
又【增韻】高也。
〔古文〕𨙾㟚【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跂。【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又路岐也。【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道旁出也。【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又峻也。【詩·大雅】克岐克嶷。【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又姓。【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
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又常支切,音坻。山名。又渠羈切,音奇。地名。又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 【集韻】本作𨙸。【韻會】或作歧。
【廣韻】鋤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𠀤音涔。【說文】山小而高。【謝靈運·登臨海嶠詩】明登天姥岑。【張衡·南都賦】幽谷嶜岑。【註】嶜岑,峻極貌。
又國名。【正字通】周文王封異母弟燿之子渠爲岑子,今梁國有岑亭。
又姓。望出南陽。【風俗通】古岑子國之後。後漢有岑彭,明岑義。
又【集韻】牛錦切,吟上聲。崖岸也。【莊子·徐無鬼】未始離於岑。
【集韻】其淹切,音鉗。山名。
【廣韻】【集韻】𠀤渠希切,音祈。山旁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