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唐韻】丘范切【集韻】口范切,𠀤音坎。【說文】張口也。象形。【正字通】魏校曰:凵,受物之器。象地體承載形,虛中者,當其无,有器之用也。
又【集韻】苦紺切,音勘。義同。
〔古文〕𣧑【唐韻】【正韻】許容切【集韻】【韻會】虛容切,𠀤音胷。【說文】象地穿交陷其中。【徐曰】惡不可居。象地之塹也,惡可陷人也。【爾雅·釋詁】咎也。【疏】謂咎惡也。
又【玉篇】短折也。又與忷通。【集韻】憂懼。【晉語】敵入而凶。【註】凶猶凶凶,恐懼。亦作兇。【說文】擾恐也。又叶虛王切,貺平聲。【東方朔·七諫】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
(兇)【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𠀤音胷。【說文】擾恐也。从人在凶下。【左傳·僖二十八年】曹人兇懼。【玉篇】懼聲也。
又【增韻】凶,通作兇。【唐詩】除兇報千古。
又【集韻】或作恟忷。
又【唐韻】【正韻】許拱切【集韻】【韻會】詡拱切,𠀤胷上聲。義同。
【唐韻】苦對切【集韻】苦會切,𠀤音塊。【說文】墣也。从土凵。【集韻】土也。【前漢·律歷志】野人舉凷而與之。【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凷所能防。【韻會】今作塊。【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又作蕢。【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凷,堛也。【集韻】或作墤。
又【集韻】苦怪切【正韻】苦夬切,𠀤音蒯。義同。又𠙽。
【唐韻】陀骨切【集韻】陁沒切,𠀤豚入聲。出貌。【杜甫詩】雲靁心凸知難捧。【杜牧詩】酒凸觥心瀲灩光。
又【通俗文】肉凸曰瘤。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結切,音迭。高也。
【唐韻】烏洽切【集韻】【韻會】乙洽切,𠀤音浥。低下也。【東方朔·神異經】大荒石湖,千里無凸凹,平滿無高下。【江淹·靑苔賦】悲凹險兮,惟流水而馳騖。【楊愼·丹鉛錄】土窪曰凹,土高曰凸。古象形字。
又【集韻】於交切,音㕭。窊也。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𠀤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又【周禮·秋官·大司𡨥】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𠀤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又【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又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含。【說文】舌也,又容也。【禮·曲禮】席閒函丈。
又【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註】師古曰:函,包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註】讀與含同。【律歷志】太極函三爲一。【禮·樂志】人函隂陽之氣。
又【玉篇】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集韻】或作椷。【前漢·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劒。【註】謂可容一劒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咸。匱也。
又【集韻】或作㮀,木名。又或作䤴。【博雅】介鎧也,通作函。
又【玉篇】書也。【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又姓。【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又漢複姓。漢末有黃門侍郞函治子覺。又函谷,關名。又通作咸。【周禮·秋官】伊耆氏共杖咸。【註】咸讀爲函,以此藏杖也。
又【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迹小異。別作凾,非。
考證:〔【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業祉福常若期。〕 謹照原文函業改函蒙。
【韻會】函別作凾,非。
【集韻】丘魚切,音虛。【說文】𠙴盧,飯器。以柳爲之。象形。【總要】象仰盂斂口形。
【玉篇】古文口字。註見部首。
【唐韻】烏后切【集韻】於口切,𠀤音毆。山名。山在溧陽。【楊愼·丹鉛錄】𠙶山在宜興縣,漢𠙶亭侯,𠙶山卽其地。今桐城有𠙶山,讀若偶,與溧陽宜興𠙶山同名異地。
【玉篇】古文囟字。註見囗部三畫。
【集韻】甘古作𠙸。註見部首。
【玉篇】古文葘字。註詳艸部八畫。【說文】缶也,東楚名缶曰𠙹。象形也。【正譌】𠙹,竹器。象形。畚𧆭𤱤皆从此。
【字彙補】武后所製正字。
【玉篇】古文葘字。註詳艸部八畫。
【集韻】甘古作𠙿。註詳部首。
【玉篇】古文葘字。註詳艸部八畫。
【篇海】同圖。
【集韻】測洽切,音插。本作臿。【說文】舂去麥皮也。从臼干,所以臿之。或作𦦈𦦱。
【玉篇】古文齒字。註詳部首。
【唐韻】土刀切,音叨。古器。
【字彙補】與筓同。
【字彙補】籀文乃字。註詳丿部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