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說文】木生條也。从弓,象枝條華函之形,由聲。引商書若顚木之有㽕枿。【徐曰】謂已倒之木,更生孫枝也。㽕者,猶可也,止之言也。《今文尚書》作由。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說文】境也。一曰陌也。趙魏謂陌爲㽘。 

【廣韻】各朗切【集韻】【韻會】舉朗切【正韻】舉盎切,𠀤音䴚。【廣韻】同𨟼。鹽澤也。 

【集韻】居浪切,鋼去聲。亦境也。

【字彙補】古文允字。註詳儿部二畫。

【集韻】居侯切,音鉤。畦也。 

【類篇】權俱切,音衢。㽛町王,西戎君長號。

【集韻】同畹。

【五音集韻】力制切,音例。陷也。

【集韻】【類篇】𠀤龍輟切,音劣。耕田起土也。

【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𠀤音洽。溝相接也。【五音集韻】作𤲍。

【集韻】班糜切,音碑。田也。【正字通】俗壅水漑田曰㽡田。

【集韻】鄔感切,音唵。種田也。

乙業切,音葉。義同。

【玉篇】古文域字。註詳土部八畫。

【廣韻】【集韻】𠀤居六切,音菊。韭畦。

【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𠀤音柔。【說文】和田也。从田,柔聲。【廣韻】良田。

地名。【鄭語】若克二邑鄢蔽補丹,依㽥歷莘,君之土也。

【廣韻】詳遵切【集韻】松倫切,𠀤音旬。【廣韻】均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規倫切,音鈞。墾田也。或作畇𢼇。 

【集韻】須倫切,音荀。又舒均切,音勻。又船倫切,音脣。又堂練切,音電。義𠀤同。

胡畎切,音泫。田平均也。

【集韻】津之切,音兹。地名。或書作𤲸。

【唐韻】昨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才何切,𠀤挫平聲。【說文】殘薉田也。引《詩·小雅》:天方薦㽨。○按《詩》今本作瘥。 

【集韻】咨邪切,音嗟。義同。

【唐韻】【集韻】𠀤七紺切,音粲。田隴相聮也。○按此字下《正字通》尚有𩒵字,已入頁部,重出,今刪。

【集韻】子等切,增上聲。水田。

【集韻】於容切,音邕。雞頭,卽芡實。【正字通】與壅通。培田也。芡實名雞雍,非从㽫。

【集韻】敷救切,音覆貳也。

【集韻】同𤲬。

【集韻】同畦。

〔古文〕𤱑【唐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𠀤謀上聲。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泰孝公制,二百四十步爲畝。宋程頤曰:古者百畝,止當今之四十畝。今之百畝,當古之二百五十畝。【書·盤庚】惰農自安,不昬作勞,不服田畝。【詩·小雅】南東其畝。【朱註】畝,壟也。

丘名。【爾雅·釋地】如畝畝丘。【註】丘有隴界,如田畝。【釋名】畝丘,丘體滿一畝之地也。【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傳】畝丘,丘名。

地名。【左傳·桓二年】晉𥠇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註】西河界休縣南有地,名千畝。 

【韻補】叶莫補切,模上聲。【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規矩。

叶滿彼切,眉上聲。【詩·豳風】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屈原·離騷】余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說文】本作畮。

考證:〔【左傳·桓二年】晉𥠇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名之曰仇。〕 謹照原文名之改爲命之。〔【班固·西都賦】農服先疇之𤱶畝。〕 謹照原文𤱶改畎。

【字彙】同𤴁。

〔古文〕𤱭【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

【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 

【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

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

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不左不右。【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主也。【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註】當國,秉政。【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抵也。【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增韻】蔽也。【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註】當謂處其罪也。【路溫舒緩𠛬書】奏當之成。 

【正韻】猶合也。理合如是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過當。【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註】言不啻相等。

勾當。【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官名。【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州名。【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𡨥隴西。

縣名。【正字通】鳳州兩當縣。【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馬當,武當,𠀤山名。

當康,獸名。【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註】牙豚也。

當魱,魚名。【爾雅·釋魚】鯦當魱。【註】海魚也。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丁浪切,黨去聲。事理合宜也。【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底也。【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泄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註】當,音丁浪反。

考證:〔【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 謹照原文當字下增雍字。〔【左傳·襄二十六年】慶封當國。〕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廣韻】𤰞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

【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𥳑也。【爾雅·釋器】𥳑謂之畢。【註】今𥳑札也。【禮·學記】今之敎者,呻其佔畢。【疏】佔,視也。畢,𥳑也。不曉經義,但謳吟長咏,以視篇𥳑而已。

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㐅,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揚子·方言】車下鐵,𨻰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𧌒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考證:〔【禮·月令】田獵置罘,羅綱畢翳。〕 謹照原文置罘改罝罘。〔【左傳·僖二十三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二十四年。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𠀤音闐。【說文】𨻰也。樹穀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玉篇】土也,地也。【正韻】土已耕曰田。【釋名】塡也。五稼塡滿其中也。【易·乾卦】見龍在田。【詩·小雅】雨我公田。【通典】古有井田,畫九區如井字形,八家耕之,中爲公田,乃公家所藉。圭田者,祿外之田,以供祭祀。加田者旣賞之,又重賜之田也。

爰田,卽轅田。【左傳·僖十五年】晉於是乎作爰田。【註】分公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於所賞之衆。【晉語】作轅田。【前漢·食貨志】歲耕種者爲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爲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爲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農民戸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爲餘夫,以口受田如比。【註】師古曰:爰,更互也,比例也。

名田。【前漢·董仲舒傳】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通典】名田,占田也。各爲立限,不使富者過制,則貧弱之。家可足也。

代田。【通典】漢武征和三年,以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歲代其處,每耨必附根,根深能水旱。一歲之收常過縵田,一斛以上,用力少而得穀多。

屯田。【正字通】漢晉率兵屯,領以帥,唐率民屯,領以官。宋率營田,以民。漢趙充國於金城,留步士萬人屯田,擊先零,條上屯田十二事,宣帝從之。明初兼行官屯,民屯,兵屯,商屯,腹屯,邊屯諸法。永樂時著令,每一都司另撥旗軍十一,名耕種,號樣田。據所收子粒多寡,以辨別歲之豐凶,軍之勤惰。雖養軍百萬,不費民閒一粒。兵法所謂屯田一石,可當轉輸二十石也。

營田。【通典】宇文融括隱田曰:浮戸十共作一坊,官立廬舍,謂之營田戸。言爲官營田,非屯田戸也。

職田,職分田也。【文獻通考】隋開皇中,始給職田,又給公廨田。唐貞觀,以職田給逃還貧戸,每畞給粟二斗,謂之地子。十八年復給職田。永泰元年,百官請納職田,充軍糧。宋眞宗興復職田。慶曆均公田,復限職田。紹興復職田。金元志官皆有職田。

方田,卽均田。【通典】宋熙寧五年重修方田法,元豐罷之。郭諮攝肥鄕令,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數,收逋賦八十萬。

區田。【氾勝之書】湯有七年之旱,伊尹作爲區田法,敎民糞種,負水澆稼。賈思勰曰:區田,以糞氣爲美,不必皆良田。又不耕旁地,庶盡地力。

籍田,天子親耕之田也。【禮·月令】孟春,天子帥三公九卿,躬耕帝籍。

弄田。【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師古註】謂宴游之田,天子所戲弄。

一井爲田。【魯語】季康子欲以田賦。【註】田,一井也。【管子·乗馬篇】五制爲一田,二田爲一夫。 

【書·無逸】文王𤰞服,卽康功田功。【註】康者,安民之功。田者,養民之功。言文王不侈服飾,專安養斯民也。

獵也,與畋佃通。俗作𤝗。【易·恆卦】田无禽。【疏】田者,田獵也。【詩·鄭風】叔于田。【傳】田,取禽也。

姓。【五音集韻】出北平,敬仲自𨻰適齊,後攺田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註】敬仲奔齊,以𨻰田二字聲相近,遂爲田氏。 

【黃庭經】尺宅寸田可治生。【註】尺宅,面也。寸田,兩眉閒爲上丹田,心爲絳宮田,臍下三寸爲下丹田。

官名。【詩·豳風】田畯至喜。【傳】田畯,田大夫也。【左傳·昭二十九年】稷,田正也。【疏】稷爲田官之長。【周禮·夏官】田僕上士十有二人。

星名。蒼龍之宿。【石氏星傳】龍左角曰天田。

神名。【詩·小雅】以御田祖。【傳】田祖,先嗇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註】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鼓名。【詩·周頌】應田縣鼓。【傳】田,大鼓也。【釋文】田如字,鄭作𣌾,音胤。

車名。【周禮·夏官】田僕掌馭田路。【註】田路,木路也。

地名。【爾雅·釋地】鄭有圃田。【左傳·隱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許田。【疏】許田,魯國朝宿之邑。

【僖二年】虢公敗戎于桑田。【註】桑田,虢地,在弘農陝縣東北。

【成六年】晉遷于新田。【註】今平陽絳邑縣是也。【後漢·郡國志】京兆藍田出美玉。

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開蠻洞置。

草名。【爾雅·釋草】皇守田。【註】似燕麥,子如彫胡米,可食,生廢田中,一名守氣。 

【何晏·景福殿賦】騈田胥附。【註】騈田胥附,羅列相著也。 

【禮·奔喪】殷殷田田,如壞牆然。【疏】言將欲倒也。

蓮葉貌。【江南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集韻】地因切,樹穀曰田。 

【正韻】蕩練切,音電。【詩·齊風】無田甫田。【朱註】田,謂耕治之也。【釋文】無田,音佃。 

【字彙補】池鄰切,音𨻰。【晉語】佞之見佞,果喪其田。【釋文】田音,與𨻰同。

轉音亭。【韓愈·越裳操】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旣均,越裳是臣。

【法苑珠林頌】賢人慕高節,志願菩提音。御鶴翔伊水,策馬出王田。

【易林】邪徑賊田,惡政傷民。夫婦呪詛,太山覆顚。顚,音丁。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 

【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箋】由,用也。【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註】由,用也。 

【博雅】式也。 

【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註】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所由,州郡官也。【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註】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由庚,由儀,𠀤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國名。【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註】厹由,國名。【釋文】漢志由作猶。

縣名。【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姓。【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

由吾,複姓。

由胡,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

夷由,鳥名。【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雔由,蟲名。【爾雅·釋蟲】雔由樗繭。【註】食樗葉。

與猶通。尚可之辭。【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通作繇。【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註】與由同。又許由。【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通作䌛。【前漢·宣帝紀】上亦無䌛知。 

【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借作㽕。【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註】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㽕屬古文,似誤。 

【韻補】叶延知切,音夷。【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叶羊諸切,音余。【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

考證:〔【禮·祭統】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謹照原書祭統改經解。〔【孟子】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謹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

〔古文〕𠇚𡴌【唐韻】【集韻】【韻會】古狎切【正韻】古洽切,𠀤音夾。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註】葉裏白皮也。

十干之首。【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凡物首出羣類曰甲。【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註】第,館也。甲,言第一也。【蘇軾·表忠觀𥓓】吳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始也。【書·多方】因甲于內亂。【註】甲,始也。

科甲。【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爾雅·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毛傳】甲,狎也。【朱註】甲,長也。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兵甲。【易·說卦】離爲甲冑。【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𥜗。【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爪甲。【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甲帳,殿也。

甲庫。【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干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註】甲鋩也。

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後漢·皇后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官名。【周禮·夏官】司甲。【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保甲。【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又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國名。【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註】甲氏留吁,赤狄別種。【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註】甲父,古國名。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姓。【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赤甲,山名。【杜甫詩】卜居赤甲遷居新。【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蟲介曰甲。

鳥名。【博雅】定甲鴠也。 

【韻補】叶訖立切,音急。【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叶上德。

叶吉協切,音頰。【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考證:〔【書·多方】甲于內亂。〕 謹照原文甲字上增因字。〔【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留吁。

【昭十五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謹照原書左傳改春秋。昭字上又字改爲傳字。兩十五年俱照原文改爲十六年。晉侯改晉人。〔【莊子·庚桑楚】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註】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謹照原文甲氏也下連著封也爲句,言昭景以戴而著甲氏以封而著也。今按義謹省著戴也三字。註改爲釋文一說。

〔古文〕𤰶𠭙【唐韻】【集韻】失人切【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身。十二支之一。【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釋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史記·律書】七月也。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重也。【易·𢁉卦】重𢁉以申命。【書·堯典】申命義叔。【傳】申,重也。【後漢·朱暉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致也。【禮·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舒也。【武王弓銘】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欠伸也。【莊子·刻意篇】熊經鳥申。 

【博雅】申申,容也。【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朱註】申申,其容舒也。

姓。【史記·三皇本紀】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又申屠,複姓。

國名。【詩·王風】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傳】申,姜姓之國。【左傳·隱元年】鄭武公娶於申。【註】申國,今南陽宛縣。

州名。【韻會】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山名。【山海經】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池名。【左傳·文十八年】夏五月公遊于申池。【註】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矢名。【晉語】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註】申孫,矢名。

草名。【淮南子·人閒訓】申𦯝,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註】申𦯝,杜茞,皆香草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晉切,音信,伸也。 

【集韻】試刃切,音眒。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