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 語言學新書(2023年4月)
2023年4月30日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增订本)
作者:郑贤章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752-0
定价:880元
本书共分三篇。上篇共有八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随函录》与汉文佛典的校勘、《随函录》与《龙龛手镜》研究、《随函录》与《一切经音义》研究、《随函录》与大型字典的完善、《随函录》同形字研究、《随函录》类化字研究、《随函录》常用俗字形体演变研究等。中篇是俗字汇释,共考释了1500余个疑难俗字。下篇是俗别字谱,收集了近3万个汉文佛典中的俗别体,内有考释按语近7000条。
日本“无穷会本系”《大般若经音义》研究——以汉字为中心
作者:梁晓虹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855-8
定价:158元
“无穷会本系”《大般若经音义》是指以日本无穷会图书馆所藏《大般若经音义》为代表的一组不同写本,共有二十余种,本书以汉字为中心,对此本系音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作者对其中的疑难异体字、讹俗字、倭俗字等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日本中世纪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深受汉译佛经及佛经音义的影响,日本中世纪写本文献已成为汉字研究和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的珍贵资料。
清代《释名》注疏研究
作者:魏宇文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8-3354-9
定价:49.8元
《释名》是与《尔雅》《说文解字》《方言》齐名的汉代训诂专著,清代学者对它做了较多的校勘疏证工作。本书选取了七位清代学者,包括毕沅、王先谦、苏舆、孙诒让、王先慎、许克勤和胡玉缙,通过他们对《释名》的疏证的梳理,总结归纳了清代学者研究《释名》的特点。
春秋金文全编(全6册)
主编:吴国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914-4
定价:3680元
内容簡介
《春秋金文全編》(全六册)爲國家“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項目(編號:G3208)階段性整理研究成果,是一部全面系统整理和收録春秋時期青銅器銘文字形的古文字編,所收資料截止到二〇二二年六月。本書字形依據紙本掃描或已有電子資料的圖像,運用計算機截圖軟件逐一剪切獲取。全部字形編入正文和附卷兩部分,正文爲可隸定字形,收字頭一千六百九十七個,依《説文解字》順序分十四卷排列,附卷部分收録其餘存疑字形。
本書盡可能窮盡性地收録當前所見春秋金文全部字形,準確地反映每一種字形結構出現的頻率,同時也可當作一部春秋金文索引;同一字頭下字形縱向按時間分早、中、晚三期排列,横向按地理位置分區域排列,所有字形納入一個明晰的時空序列中,直觀地呈現春秋時期金文的整體面貌以及漢字傳承發展的基本脈絡和地域性差異;每一字形下加注簡短詞例,揭示春秋金文字形與語詞的對應關係,反映春秋時期漢字使用的基本情况。
本書是目前收録春秋金文字形最全的工具書,力求彙集新近出土和公布的春秋金文資料,吸收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在古文字編編纂體例上也有所創新。
凡例
一、本字編收録所見春秋時期金文全部字形。爲儘量不漏收春秋金文材料,對凡屬“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有争議的,皆歸入春秋早期;屬“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有争議的,皆歸入春秋晚期。爲確保所收材料的可靠性,首見著録但來源和存放地點皆不明確的,暫存疑未收,字迹模糊難辨的不收。
二、全書分爲正文14卷和存疑待識字1卷。正文字頭按照許慎《説文解字》一書順序排列。凡《説文解字》所無之字,徑出隸定字頭,按偏旁部首附於相應各部之後。
三、同一字頭下横行分區域依次排列,在底行標注所屬區域。銘文區域的判定主要以製作者屬地爲據。區域的劃分,以春秋初期諸侯國地理位置爲大致框架,如其後諸侯國被兼并,該地製作者所作銘文仍標注該諸侯國所在地理區域。按空間地理格局,本書將春秋時期諸侯國劃分爲6大區域,依次爲以秦爲中心的西土地區(以字母A表示),以晋爲中心的西北地區(以字母B表示);以鄭爲中心的中原地區(以字母C表示),以齊魯爲中心的今山東地區(以字母D表示),以楚爲中心的南方地區(以字母E表示),以吴越爲中心的東南地區(以字母F表示)。介於秦與晋之間未專門標注的諸小國以AB籠統表示,介於晋與鄭之間未專門標注的諸小國以BC籠統表示,介於中原與南方楚之間漢淮流域未專門標注的諸小國以CE籠統表示;國别不明者空缺。區域確定但具體國屬不明的,標注區域代表字母。個别高頻字,大區域内小諸侯國字形根据需要合并排列,標注大區域代表字母。
四、竪行按春秋早、中、晚三期分欄排列。三期的大致界限爲:公元前770至前670年爲早期;公元前670至前550年爲中期;公元前550至前453年爲晚期。
五、爲避免字形失真,本字編收録的字形,儘量采用原拓掃描截圖録入,有摹本者截取摹本字形。
六、每一字形下均標明出處,以便查核。純數字者爲《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著録編號,其餘書刊名以字母作簡稱,專書簡稱後爲著録編號,期刊簡稱後爲該刊年期。後附“材料出處代稱與全稱對照表”。
七、每一字形下附注簡明辭例。辭例采用寬式釋文,根據需要適當括注,()内爲文獻通行字,<>前爲錯字或誤字而内爲當用字,[ ]内爲據文例補充字,□表示缺漏或模糊不清字,…表示省略。
八、本書資料來源主要有《殷周金文集成 (修訂增補本) 》《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近出殷周金文集録二編》三種彙編性著作,三書所録皆爲後出《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所包含,爲方便查檢,後附“四種書刊著録序號對照表”。
九、後附“主要參考文獻”。
十、後附“筆畫檢字表”,以備檢索。
十一、字形隸定與字頭不一致的字及同字頭下異構字,不便在字頭欄反映,後附“異形字歸屬字頭檢索表”,以便查檢。
十二、資料收録截止時間爲 2022年6月。
前言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其上限通常被定爲平王東遷(公元前770年),下限的劃定則多有分歧,我们倾向於定爲韓、魏、趙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春秋時期歷經300多年,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發生重大變化的轉折時期。在漢字發展史上,這是古漢字從西周時期的比較規整演進到戰國時期異形嚴重這一過程中的中間環節。
在目前所見春秋文字資料中,金文爲其大宗。春秋金文自宋代金石著作始見著録。《考古圖》《宣和博古圖》《嘯堂集古録》《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文獻著録有春秋金文53件,其中包括晋姜鼎、叔夷鐘鎛等重要長篇。我們對清代的“西清四鑒”、《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筠清館金文》、《攈古録金文》、《奇觚室吉金文述》等文獻校重後,共統計著録有春秋金文207件。1937年出版的《三代吉金文存》爲當時所見商周金文彙總之作,著録有春秋金文391件。1950年代以來,隨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春秋金文陸陸續續有不少重大發現,舉其要者如:1955年安徽壽縣春秋蔡侯墓,1957年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1964年江蘇六合縣程橋中學春秋墓,1978~1979年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墓,1983年河南光山縣寶相寺春秋墓,1990年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河南淅川縣和尚嶺春秋楚墓,1993年秋甘肅禮縣大堡子秦公墓,2002年山東棗莊市春秋小邾國墓,2002~2003年湖北棗陽市郭家廟曾國墓,2006~2008年安徽蚌埠市雙墩村春秋墓,2007年安徽鳳陽縣卞莊春秋墓,2005、2007年陝西韓城市梁帶村春秋墓,2009年湖北隨州市文峰塔義地崗墓群,2016~2017年湖北京山市蘇家壟周代遺址,2018~2019年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等,出土了數量衆多的有銘文的青銅器。金文的著録,除日常發布外,彙總性著作也在不斷跟進,如1983年出版的《金文總集》收録春秋金文698件;1984~1994年陸續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共收録春秋金文1072件;續接《殷周金文集成》的分别有2002年出版的《近出殷周金文集録》及2010年出版的《近出金文集録二編》,收録有春秋金文531件;2006年出版的《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收録有春秋金文455件。2012年出版的彙總性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收録有春秋金文1847件,2016年出版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和2020年出版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分别收録有春秋金文422v𱂁件和361件。
春秋金文的地域分布,東周王室之外,涉及秦、芮、晋、虢、梁、虞、荀、黎、衛、燕、鄭、蘇、戴、宋、陳、許、毛、單、杞、曹、魯、邿、郰、淳于、費、邾、郳、滕、薛、鑄、莒、齊、逢、鄩、㠱、黄、番、樊、蔡、鄧、南申、江、蓼、應、吕、鄂、弦、息、養、曾、鄖、鄾、羅、鄀、唐、楚、徐、鍾離、舒、吴、越等60多個諸侯國,覆蓋了以今河南、陝西、山西、山東、湖北、安徽爲中心,包括周邊甘肅、河北、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等10多個省份的廣大區域。這些地區,當爲春秋時期古漢字傳播和使用的主要範圍。
數量衆多的地域和時代均相對明確的金文資料,爲觀察春秋时期金文文字現象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樣本。下面舉其大略:
一、字體方面。相較于西周金文的整體齊整,春秋金文呈現出字體風格豐富多樣的面貌。就日常應用文字來説,春秋金文規整與草率并存。其規整的一派,乃承續西周晚期金文而來,是書寫比較工整、規範的正體,被視爲當時的標準體。秦國禮器如甘肅禮縣出土的秦公諸器,陝西寶鷄出土的春秋早期秦公鐘鎛,相傳民國時期出土的春秋中期秦公簋等銘文皆屬此類。其他如鄭的叔上匜、晋的子犯鐘、楚的何次簠、吴的臧孫鐘等可爲代表。各篇銘文在筆畫和結體形態方面雖有小異,但基本的風格特徵是一致的,筆畫皆具有“篆引”特徵,粗細均匀,疏密有致,大多結構穩重均衡,除“一”“二”等個别筆畫少的字外,單字輪廓略呈縱長方形。從發展的角度看,春秋金文標準體延續了西周中晚期金文筆畫綫條化的趨勢,至中晚期,除“丁”等極個别字外,總體上已綫條化。另外,書寫草率的金文作品也逐漸增多,如芮國仲姜諸器、番國部分銅器銘文、楚國的子諆盂、杞國的杞子每亡鼎等,其行款散亂,字形大小不一,正欹隨意,筆畫稚拙,或增或缺,部件搭配失衡。這當是文字使用群體範圍擴大,下層書手隨意潦草、書寫水準不高的反映。
春秋金文的一个顯著特點,是从中期開始出現了美術化的新氣象。美術化字體是在標準體基礎上的美化改造,又可分爲普通美術體和特殊美術體“鳥蟲書”兩種類型。普通美術體,常見的是字形刻意細長化,筆畫均一而工整,并列筆畫多平行,排叠緊密,下行弧筆多彎曲,如晋趙孟庎壺、宋右師㢟敦、齊侯四器、許公買簠、蔡公子義工簠、曾侯與鐘、楚王孫誥鐘等;也有些是對筆畫作不同方式的變形加工,如晋少虡劍,楚鄬子孟青嬭簠、競孫不服壺等。鳥蟲書是一種帶有强烈裝飾性的、圖案化的文字式樣,其字形筆畫故作蜿蜒盤曲之狀,猶如蠕蟲身體彎曲的稱爲“蟲書”,字形與鳥形(實際上還包括龍形)融爲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或龍形)作裝飾,習慣上稱爲“鳥書”。同篇鳥蟲書金文中,往往蟲書和鳥書并存,有些也伴有普通美術體。鳥蟲書主要見于楚及其周邊地區宋、許、應、蔡、曾、吴、越、徐等諸侯國,齊魯地區的郳國近來也有發現。其中出現較早,且最具代表性的,當爲春秋中晚期楚國的王子午鼎。該銘文中有少數幾個鳥書,其餘皆作蟲書,其筆畫婉轉多姿,極富裝飾意味。其他代表性銘文有宋公欒戈、蔡侯産劍、曾侯𣅔戈、許公戈、徐之乘辰鐘、郳公𱂁觥等。相對於標準體的基本風格總體上的一致,春秋金文美術字體則具有比較濃厚的地域性風格特徵。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論者將春秋時期金文美術字體的風格差異視爲該時期文字的地域風格特徵,是以偏概全的。
二、字種方面。其一,春秋金文用詞用字範圍相對狹窄,所用字種量與當時文字實際總量有一定差距。該時期青銅器銘文長篇占比不大,大多數銘文内容簡短,且又多爲“某某作某器,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之”之類格式化套語。反映日常生産生活和自然事物的字詞,往往没有機會出現在銘文中。以魚部字爲例,目前所見春秋文字材料中從魚之字種有16個,春秋金文中出現10個,而石鼓文現存300多字,從魚之字種9個,衹有3個出現在金文中。另據《西周文字字形表》,西周金文字種2100多個,而目前所見春秋金文字種僅1700多個。其二,在字種的傳承發展上,儘管目前所見資料中春秋金文字種總數比西周時期少,但從邑、從金的字比西周時期有大幅度的增加。這當與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列國自立意識增强、卿大夫室家逐漸興盛之政治趨勢以及生産力發展、金屬冶煉技術和金屬用具使用範圍不斷擴大有關。春秋文字的發展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社會的發展變化。
三、結構方面。字形異構現象比較突出,據初步統計,春秋金文中有234個字種存在異構字形,占字種總數的近14%。其中鑄、造、沫、寶等少數字種存在多個異構字形,如“鑄”字有23個異構字形,會意結構有⿳𦥷金皿、⿳𦥷火皿、⿱𦥷火、⿳𦥷⿰金火皿、⿱⿳𦥷火皿火、⿱𦥷金、⿳⿳一⿲丨𠄠丨冖火皿、⿱𦥷皿、⿳𦥑火皿、⿱⿴𦥑夫皿等10個,形聲結構有⿳𦥷⿰火⿷⿴己⿴コ丨⿷匚丨皿、⿳𦥷⿷⿴己⿴コ丨⿷匚丨皿、⿳𦥷⿰金⿷⿴己⿴コ丨⿷匚丨火、⿱⿳⿳一⿰丨丨冖火⿰金⿷⿴己⿴コ丨⿷匚丨皿、⿱⿳⿳一⿲丨𠄠丨冖火⿰金⿷⿴己⿴コ丨⿷匚丨火皿、⿳𦥷⿰金⿷⿴己⿴コ丨⿷匚丨皿、⿱⿳𦥷⿰⿷⿴己⿴コ丨⿷匚丨金火皿、⿰金⿱⿷⿴己⿴コ丨⿷匚丨口、⿳𦥷⿰金⿷⿴己⿴コ丨⿷匚丨火、⿳⿷⿴己⿴コ丨⿷匚丨口火、⿱𦥷⿰火⿱⿷⿴己⿴コ丨⿷匚丨口、⿳𦥷⿷⿴己⿴コ丨⿷匚丨口、⿳𦥷⿰⿱金火⿱⿷⿴己⿴コ丨⿷匚丨口皿等13個;“製造”義之“造”有艁、𬥘、𫳩、⿱宀造、𰍟、𫻵、鋯、⿳宀艁貝 、𢽍、⿱𫻵酉、⿳宀告又 、𫿜 等12個異構字形。另一個現象是,器具類的字多有異構字形,如鬲9個,䀇7個,匜7個,盂6個,鐘5個,戟4個,鼎3個,𬹥3個,盤3個,缶2個,彝2個,戈2個。同時,異構字的分布還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徵,如“歲”字從“月”之異構“⿱止⿵戊月 、⿰月戈”,“鐘”之異構“⿱金⿳立罒𡈼”,“盟”之異構“𱵗”,“僕”之異構“ ”等皆出現在以楚爲中心的南方諸國金文中;“沫”之異構“𬜃”,“歳”之異構“⿰⿷⿳匚止一止戈”,“保”之異構“𠍙”出現在齊魯諸國。秦文字則很少出現異構字,表現出高度的穩定性和統一性。
四、字用方面。春秋金文中出現了一些字詞對應關係比較複雜的現象。習語“眉壽無期”“萬年無期”係春秋新見,主要流行于楚齊及周邊諸國,其中“期”一詞,習常用“𣇳”字,中晚期出現異構“期”,同時還見用其、諆、基、㠱、記、𬄛 、𫤱 字,其中“諆”字還有異構形式“⿰言𣇳”,即共有8個字種10個字形結構記寫。再如吴國國名,用吴、⿰⿱五𫝀攵单字以及工䱷、攻𫊣、工𫊣、工⿰⿳五𫝀口攵、攻⿰⿳五𫝀口攵、攻吾、攻⿳五𫝀口、工吴、攻吴、句⿰⿱五𫝀攵等10多種不同字的組合來記寫。又如,鄭、鄧、許、蔡、徐、越、邾、莒、潘、尋、邿、吕、郳、申等一些諸侯國名,原初用假借字記寫,春秋時期開始出現用加邑旁的專字記寫,形成假借字與專字並行過渡的局面,如“鄭”字,本借用“奠”記寫,中晚期開始出現專字“鄭”以及異構“ ⿰𬴘奠”;“許” 國名,本借用“無、𬐳 、𱢬” 記寫,中晚期出現專字“鄦、𬪡”。同時,一些字用的動態調整,金文中有比較清晰的呈現,如記寫數詞“四”,殷商西周皆用“亖”,春秋早期8例用“亖”,開始出現用“四”(1例);中期26例用“亖”,10例用“四”;晚期1例用“亖”,14例用“四”,此消彼長,趨向明顯。
出土宋代砖志辑释
主编:贾文龙、王晓薇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803-7
定价:490元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两宋墓砖文字为集中收录对象,收录宋代墓砖284种,其中北宋276种,南宋8种。所收砖志依逝者卒年和葬年为序,以解题形式简要介绍墓砖名称、文献形态、卒葬时间、文献著录、出土情况或收藏地点等信息,并对拓片加以释文、标点,辅以简要注释。出土宋代砖志,信息丰富,形式多样,为研究宋代人物、行政区划、军队番号、社会救济制度等提供了宝贵数据。
有凤来仪——夏含夷教授七十华诞祝寿论文集
主编:朱渊清、苏荣誉
出版社: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2051-2
定价:270元
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精研中国古代文化,其学术广涉中国考古、上古史、年代学、甲金简帛、文化思想史等诸多方面,在海内外学术界影响深远。夏先生与中国学界交谊深厚,对推动中西学术交流贡献卓著。本文集由上海大学思想与知识史研究中心朱渊清教授及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苏荣誉研究员主编,共收录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思想史与技术史等领域的前沿学者论文30篇,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佩觿释证
作者:[宋]郭忠恕 撰 张学城 释证
丛书名: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041-3
定价:58元
《佩觿》是分析漢字形體演變規律、辨析和規範文字的工具書,共分爲三卷。上卷是關於文字學的理論概述,中、下兩卷則對774組形近易混字進行辨析,對文字學研究、辨字識義、閱讀和整理古籍都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本次整理以明嘉靖六年(1527)孫沐萬玉堂刻本爲底本,以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張士俊澤存堂本爲對校本,進行點校;由於原文理論知識艱深難懂,文字生僻,特加釋證,方便讀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