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漢字  漢簡  

1.5萬枚“定縣漢簡”修復保護工作啟動


2021年7月17日

原文鏈接:人民网

出土近半個世紀,海內外翹首以待——1.5萬枚“定縣漢簡”修復保護啟動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7月13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召開的匯報會上獲悉,出土近半個世紀的河北省“定縣漢簡”現代化修復保護工作啟動,約15000枚殘缺、碳化、變形的竹簡將採用當今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予以修復保護。這項為期5年的保護工程,將為這批珍貴竹簡的進一步整理釋讀奠定基礎,為進一步校勘破譯中華傳統典籍作出巨大貢獻。

1973年,定州八角廊40號漢墓,即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發掘出土一批竹簡。該墓早年被盜被焚,竹簡出土時散亂殘斷,且碳化嚴重,表面完全呈黑色,與墨跡相混,字跡察辨十分困難。鑒於當時河北省的文獻整理能力不足,竹簡被送往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進行破譯解讀。李學勤、張政烺、顧鐵符、於豪亮等將部分竹簡做了釋讀,發現這竟然涉及《論語》《禮記》等內容,其文字和當今流傳的頗有不同,可以更正謬誤、梳理中華文化典籍。后因唐山大地震而中途停頓。

1980年,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成立定縣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整理出《論語》《儒家者言》《太公》《六安王朝五鳳二年正月起居注》等八種古籍。后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成立定州漢簡整理小組,在李學勤等人的指導下,先后於1995年、2001年在《文物》雜志上發布了《文子》《六韜》。此外,《論語》則單獨成冊,於1997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文物》1995年第12期《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文子>文释》

這批竹簡價值非凡,自出土后,海內外翹首以盼。”匯報會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胡平生,以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均明、趙桂芳等人激動不已。曾參與過文字整理工作的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韓立森告訴記者,這批竹簡本身就是漢代社會政治歷史地理研究的珍貴文獻,對研究漢代儀禮制度有重要價值,更令人矚目的是,其對傳世古籍的校勘、整理與研究價值不可估量,譬如定縣簡《文子》証實今本《文子》是經過后人竄改,為《文子》的証明和研究提供了寶貴依據﹔定縣簡《論語》約有傳本《論語》文字的一半,有些篇章可達傳本百分之六七十,分章與傳本有差異,這些可以與海昏侯墓出土的《論語》互校﹔《儒家者言》等篇與傳世典籍的相關內容相似,但保存了更為古老的原始資料,可以校正不少傳世典籍的謬誤,又是研究儒家、兵家學說和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尚書·多士》雲:“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中華文明五千年來一脈相承、從未中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用文字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從古老的甲骨卜辭、青銅銘文、碑銘石經,到書寫在簡帛、紙張上的書籍,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歲月裡創造出浩如煙海的典籍。這些文字與典籍,鐫刻著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是民族之靈魂。

記者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定縣漢簡共有15000枚左右,其中尚未整理的殘簡約11000余枚,已分篇單放的4000余枚竹簡中,五分之一左右保留較為平整,五分之三竹簡已發生彎曲變形,五分之一左右竹簡嚴重彎曲變形。為了讓這批飽經滄桑極其脆弱的竹簡得到更好的保護、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2019年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對定縣漢簡開展科技保護和信息提取前期調研工作。經過反復測試,利用目前最先進的影像技術和設備基本能夠獲取較為清晰的竹簡文字圖像。同時,通過先進的保護修復技術,也可有效改善竹簡本體狀況,為信息提取創造有利條件。2020年,聯合編制的《河北定縣漢簡保護修復方案》經過國內最權威的專家們函審論証,並通過河北省文物局審批。2021年6月,該項目正式啟動。(記者龔正龍)